今日出伏!三明的高溫快結束了嗎?颱風胚胎又在醞釀了?

2019-08-21     三明明網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

感覺我們說到入伏

好像才是不久之前的事情

然而,今年這個

加長版的三伏天plus

昨日已經結束了

今天出伏了!

是不是心裡忍不住唱起了

夏天夏天悄悄過去

涼爽要來臨~~~~~

終於熬到了出伏

今天出伏了

那~

是不是出了伏

天氣就不熱了呢?

答案是:NO!


因為副熱帶高壓馬上又要回來了!

燒烤模式回歸

南方的「秋老虎」仍然在持續發威

高溫的大本營駐紮在了長江中下游

然而近日

高溫「大本營」不但不會解散

還有要擴大勢力範圍的意思

接下來福建的天氣會如何?

副熱帶高壓表示:

中央氣象台預計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上海、浙江

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盆地、重慶

貴州以及陝西南部等地仍將維持高溫天氣

部分地區氣溫達38~40℃

上述地區高溫日數有6~9天

截至昨日16時,全省共有22個縣市最高氣溫在35℃以上,其中將樂最高氣溫在37℃為最熱的地方。(如圖)

未來三天

三明地區仍然高燒不退

最高氣溫會達到37~38℃之間

颱風胚胎正在醞釀

很有可能發展成11號颱風

除此之外

目前西北太平洋已出現

「雙颱風胚胎」共舞的局面!

西北太平洋繼颱風胚胎97W生成後

颱風胚胎98W生成

(颱風胚胎98W的動態圖片)

預測2個胚胎中的一個

近期會加強成颱風

也就是說

今年第11號颱風「白鹿」

正在生成中

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菲律賓東部熱帶低壓動態雲圖。(時間段:8月20日06時00分至8月20日13時00分)

昨天下午

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將97W升格為熱帶低壓

而這個菲律賓東部熱帶低壓

極有可能在兩天之內加強為今年的11號颱風

目前來看

11號颱風生成之後

到底要往哪裡去還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各預報方法表示

它可能向著西北方向移動登陸或擦過台灣後

再向我國浙閩到粵東一帶沿海地區靠近

也可能會直接在台灣東部轉向北上去日本

造成這個分歧的主要原因

取決於對未來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的幅度預計

目前

大家也只能靜觀其變

保持警惕

畢竟8、9月是一年中

颱風登陸最活躍的季節

颱風生成機率非常高

只希望未來的11號颱風

是個好颱風

給三明降降溫就好~~

你們說對不對啊!

@所有人

雖然出伏了

還是有許多健康提醒需要注意

溫差逐漸拉大,

會帶來什麼後果?

血壓波動,心血管疾病增多!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

出伏後,要「四防」

一防感冒

勤增減衣物

悶熱天氣漸行漸遠,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好朋友們要多調整、增減衣物,預防感冒、頸椎病、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的發作。因為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與貪涼有關,所以,要記得通風開窗,注意保暖,不可貪涼。

二防肺燥

飲食潤一點

「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可多吃些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三防秋乏

晚上睡早點

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懶洋洋的,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專家建議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另外,還要加強鍛鍊,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四防黴菌

通風勤一點

出伏以後,氣溫逐漸降下來,而且出伏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空氣中的黴菌遇到適宜條件,便會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後要注意勤通風,選個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從箱中取出,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

出伏多吃這三種食物

一、多吃鹼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助於消除疲勞。蔬菜是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產生的酸性物質,消除疲勞。

西紅柿

茄子

馬鈴薯

二、多食用酸味食物

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夠補益肝氣收斂肺氣,而且多半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進食慾等作用!

葡萄

柚子

檸檬

三、多攝入滋陰潤燥食物

秋季燥字當先,所以秋季養生一定要注意養陰防燥。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

蜂蜜

銀耳

銀耳是一種有滋陰補益作用的食品,含有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益氣、健腦等功效。

鴨肉

鴨肉性涼,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質含量也比豬肉、牛羊肉高20%左右,經常食用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鴨肉脂肪含量較低,其中的不飽和脂肪易被人體消化,可以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

換季易生病

要保護好自己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YC3smwBvvf6VcSZsN4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