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特別是武漢疫情得到明顯控制,成績來之不易,但形勢依然複雜。武漢作為全國主戰場之一,緊緊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2月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張挪富教授一行7位戰士星夜馳援武漢。
圖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先鋒隊援鄂滿月當日合影
2月7日,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三醫院、第五醫院、腫瘤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紅十會醫院、廣東同江醫院、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海醫院、禪城區中心醫院等11家醫院的廣東援鄂醫療隊50位戰士應召而來,馳援武漢協和西院ICU。
圖為廣東省援鄂醫療隊隊員2月7日廣州白雲機場出發時合影
2月24日,此前已奔赴武漢的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包鋼集團第三職工醫院、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呼吸科等專業的23位戰士、廣西醫療隊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柳州市人民醫院、右江醫學院附屬醫院、梧州市中醫醫院、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柳州市中醫醫院、柳州市人民醫院、柳州市柳鐵中心醫院、柳州市婦幼保健院、賀州市人民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北流市人民醫院等12家醫院的31位戰士特來協和西院ICU支援。
圖為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內蒙古援漢醫療隊隊員合影
圖為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內廣西醫療隊隊員與領隊張挪富教授(第二排左九)合影
3月5日應召加入ICU大家庭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和茂名市中醫院等4家醫院重症醫學科的23位精兵強將。
圖為3月5日加入協和西院ICU團隊的廣東醫療隊部分隊員駐地合影
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團隊逐步壯大,在國家、廣東省、市衛健委、前線指揮部、後方各醫院和協和西院的多方關心和傾力支持下,他們和堅守崗位的協和人一起,充分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全力與病毒鏖戰,牢牢守住ICU這生命的最後防線。
圖為武漢協和西院ICU內廣醫一院徐遠達主任(右一)與隊員討論患者病情
抵漢次日緊急開區,用行動踐行天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張挪富教授一行2月2日凌晨抵達武漢,來不及修整,上午召開會議,分工細化後立刻趕赴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作為鍾南山院士團隊、積累了豐富抗非經驗的強將,領隊張挪富教授當仁不讓,主動向院方提出接管ICU,承擔全院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圖為領隊張挪富教授與院方討論ICU內外安裝視頻攝像頭問題
因原ICU環境不符合院感隔離病區設置的要求,經過與院方緊急磋商、動工改造等準備,2月3日晚改造完成,立刻開始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刻不容緩,但危重症專業醫護人員嚴重不足——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緊急召集50位重症醫學專業的精兵強將火速馳援。領隊張挪富教授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勇往直前,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同時嚴格科學防護,直至全員平安凱旋!截至3月13日,協和西院ICU病區累計收治危重症患者68人,轉出16人,其中氣管插管患者60例,CRRT治療患者20例,ECMO2例,俯臥位通氣4例。
圖為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隊員陳維校、席寅正行ECMO穿刺置管術
為了保證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根據隊員專業情況,優化分配醫療和護理小組,制定《戰時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病區醫療管理制度》,根據病區具體情況,逐步建立三級查房制度、會診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保證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質量和安全。醫療護理組組長全是黨員,挑起了全組的醫護工作質量和日常身心健康情況的重擔,同時帶領隊員在線學習每日早交班會議內容,明確分工。
圖為武漢協和西院ICU值班醫生在討論患者病情
圖為微信傳達學習每日早交班會議內容
醫療管理架構設置1名領隊,1名副領隊,傳達上級會議和文件精神、彙報醫療工作。1名病區主任,負責醫療質量、執行指南;確定2名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作為三值,負責統籌病區的醫療質量和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會診,包括醫囑方案制定、組織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等;設醫療督導兩名、督查治療組工作。設治療組兩個。分別設組長、副組長各一名,組長24小時負責本組所分管床位的醫療工作和家屬溝通心理支持,副組長協助和分擔組長工作。每張床責任到人,一值醫生24小時輪班在崗,每班設立小組長,負責統籌本小組所在值班時間的醫療工作,有疑難問題可請示各醫療組組長。另外設立長白班,新收和治療操作儘量集中日間由長白班完成。這種模式確保管床責任到人,保證每位危重症患者都能得到精細化、個體化治療,出現病情變化快速甄別並得到及時治療。在這種三級管理的科學施策下,不少患者的病情日益好轉。同時,醫療隊所負責的病區在國家衛健委督查組、協和醫院多次抽檢都獲得高度肯定和讚揚。
圖為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早交班會議
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飄揚前線
早在派出醫療隊的同時,各醫院黨委就已在醫療隊中設立臨時黨支部或聯合黨支部。積極響應廣東省援助湖北武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指揮部臨時黨委的要求,醫療隊設立臨時黨總支,由張挪富領隊擔任書記,下轄6個黨支部——在戰場上設立統一的黨組織,統一指揮,統一管理,讓黨旗在抗疫前線高高飄揚,讓黨徽在抗議前線熠熠閃亮!
圖為3月2日火線入黨宣誓儀式上鍾南山院士領誓,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隊員共同宣誓
臨時黨總支支委會對上對接各院資源渠道和接受各級指導檢查,對下統籌全隊吃穿住行和救治工作事宜。為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臨時黨總支號召全員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心,團結協作,齊心合力,沒有設備就找來設備,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全力以赴救治危重症患者。經過幾天應急磨合,在臨時黨總支的帶領下,醫療隊逐漸進入緊張有序的團隊作戰狀態。
圖為ICU內領隊張挪富教授(左一)帶頭查房
面對前線高強度工作壓力,並無特效藥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情重、變化快的危重症患者,溝通受限的隔離艙內外,隊員們壓力倍增。領隊兼書記張挪富教授深知「人心齊泰山移」的關鍵性,堅持每天和隊員們說說心裡話,遇到問題,當天事當天畢。各黨支部在大群之外,分組建立黨群小組,指導單間分隔的隊員們每日通過微信開展身心健康監測指導、談心談話等,房間隔,心手牽,在前線戰場互幫互助。
圖為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準備入艙值班的醫生組
截止到3月12日,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共有36位隊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有15位隊員已經火線入黨。
多專家多地合作構築最強院士團隊
在醫療隊中,除了來自廣醫一院鍾南山院士團隊的骨幹人才,還有來自廣醫二院、三院、五院、腫瘤醫院、廣藥大一院、中大附屬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紅十會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的精兵強將。在協和西院ICU抗疫戰場上強強聯合,定期與後方鍾院士團隊專家組進行遠程視頻會診,匯聚成「院士方案」,使危重症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
圖為協和西院ICU醫療隊第一次與鍾南山院士遠程視頻會診
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多數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病情複雜,進展快。本著「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原則,想方設法為危重症患者提供機械通氣、連續性腎替代治療、體外膜肺氧合治療等各種生命支持,制定個體化、精細化治療方案,精細化保護臟器功能,為他們延續生的希望!
圖為協和西院ICU醫療隊隊員席寅、李仕成為患者行支纖鏡治療
重重防護之下,行動不便的隊員們始終像平時重症監護診療護理一樣,按醫囑為患者Q1h測量記錄生命體徵、採集血標本、穿刺置管、按需吸痰、口腔護理、導尿、翻身、皮膚護理……這些近距離接觸患者體液和分泌物進行精細化操作,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體力,還代表著高暴露的風險。但是面屏和目鏡下隊員們眼神始終堅定,沒有畏懼,沒有逃避——儀器聲不絕於耳的病房裡,他們24小時不間斷地默默堅守床旁,為危重症患者牢牢守住生命最後的一道防線。特別是隔離區里的大力士們,搬氧筒、轉運過床、俯臥位通氣時齊心協力,攻無不克!
圖為廣協和西院ICU醫療隊隊員正在為患者行俯臥位通氣治療
疑難危重症患者更是團隊治療的重中之重。通過緊密聯繫包括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院士團隊等內的大後方專家團隊,包括來自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放射科等多位專家,利用遠程會診平台共同會診,提出科學化策略,注重中西醫結合,給出「院士方案」!
醫者治病也醫心。一方面醫療隊救治危重症患者工作持續進行,另一方面也不忘每日保持與患者家屬溝通順暢,對同在隔離的家屬進行心理支持和鼓勵。
圖為醫療組組長溫德良主任與患者家屬溝通
此外,轉出ICU的好轉患者,團隊分組定期隨訪,心系每一位患者,為他們每一天的好轉而滿心欣喜。
圖為ICU醫療隊隊員溫德良主任、席寅、劉川隨訪轉出患者
84名護理精英團隊,發揮專業特長
如何牢牢守護在危重症患者的床邊實時監測病情變化,廣醫附一院黃敬燁護長和協和西院曲蓮蓮護長,分工協作,按照協和加援鄂醫療隊的配比,組建了10個常規護理工作小組和1個機動護理工作小組,每組由一名經驗豐富的危重症責任組長,及10名左右的中級、初級責任護士組成。護理工作小組,以強帶弱,以高年資帶低年資,以危重症專業帶其他專業,讓每一位隊員儘快適應ICU的工作。常規護理小組的建立,有利於科學合理排班和輪休。機動護理小組的建立,可隨時應對突發情況,彈性排班,保障艙內護理質量。
在這支80後、90後為主力護理隊伍中,生活管理上共分為6個小組,層層分管,負責前線戰場衣食住行和工作的各種事宜,每個環節有專人跟進處理,確保最大程度保障和發揮團隊的戰鬥力。
圖為協和西院ICU醫療隊護理組隊員鬥志昂揚準備入艙
為提供高水平危重症護理水平,隊內還組建了護理技術指導小組,提高各種精細化護理,包括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預防VAP、CRBSI發生、交接班要點、做好自我防護時正確開展高危風險操作如密閉式吸痰管吸痰、口腔護理和更換氣管插管固定膠布、傾倒冷凝水和更換細菌過濾器、更換呼吸機管道、俯臥位通氣治療、更換CVC敷料等。
圖為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隊員在更換深靜脈敷料
圖為武漢協和西院ICU護理隊員進行每日院感消毒
護理隊伍以專業的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來提升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危重症護理。例如,持續性腎替代治療與血漿置換治療轉換時應用「一引一回」技術保持患者生命體徵相對平穩,減少治療中斷時間,更有利於患者安全;自帶全密閉低負壓吸引器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自帶靜脈顯像儀進行可視化靜脈穿刺;自帶多功能開瓶器幫掰玻璃安瓿,減少銳器損傷發生率;自製氣管插管固定彈力膠布和邊帶,妥善固定導管等。
圖為醫療隊隊員們使用靜脈顯像儀為患者行可視化靜脈穿刺
除了任務繁重的危重症專業護理外,隊員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細心照料危重症患者的生活,從頭到腳包攬,同時也注意保持與患者有效溝通,做好心理護理。
由於白衣披甲,戴著N95口罩等說話費力,部分患者腦卒中後遺症失語、部分患者拔管後譫妄,再加上方言差異,存在與患者溝通困難。但隊員們奇思妙想,手繪了很多「愛心贈語」放在患者床旁或者床上。「加油!一起努力!」「等你回家!」「(*^_^*)」時刻不忘鼓勵患者繼續努力,再接再厲。
圖為廣藥附一院譚傑主任和馮素雲護士對患者行拔管前宣教和鼓勵
後勤保障一應俱全,關懷備至
由於出征時間緊急,隊員們生活物資準備倉促。廣東省援助湖北武漢疫情防控醫療隊指揮部領導、武漢當地政府和協和西院領導十分關心和支持醫療隊的工作,多次視察工作,並為醫療隊送來口罩、生活用品、食品、飲料等,確保醫療隊物資充足,順利開展救治工作。
圖為廣東省援助湖北武漢疫情防控醫療隊臨時黨委書記、總領隊余德文(後排右四),副書記易學鋒(後排右二)等慰問協和西院ICU醫療隊
同時,位於大後方的廣東省和廣州市各級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各家醫院的醫療和生活物資也源源不斷千里寄送而來。各隊設立專人管理物資,設立登記制度,按需取用,保障各項事宜有效運作。更重要的是,在領隊張挪富教授和副領隊譚傑主任的多方籌措和協調下,在廣汽集團和武漢交警的全力配合下,隊員們往返醫院和駐地的交通問題得以解決,為隊員們在路上節省了至少1個小時,大大提升了隊員的幸福感!
圖為協和西院ICU副領隊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譚傑主任為隊員們調配轎車
在工作之餘,所有隊員嚴格執行戰時紀律,分餐制等保護性隔離不隔心。同時為減少人員聚集,嚴防醫務人員院外感染髮生,所有隊員就地休息,定期舉行各黨群小組集合,無一例私自外出事件發生。
位於後方的廣州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和暨南大學等學校以及視頻連線,了解隊員們前線工作、生活情況和實際困難,慰問和關懷隊員及家屬。每一次入艙出艙都是挑戰,也是對生命的追逐!每一次呼吸儘管費力但都是希望,每一道壓痕儘管不適但都是力量。後方對於前線隊員們關懷備至,構築堅強後盾。
圖為後方廣州醫科大學本科生第一趟思政課與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前線視頻連線
團隊堅決按照黨中央的指示,安排隊員輪休,同時加強心理疏導,落實生活物資保障和防護物資等。
圖為領隊張挪富教授認真檢查隊員穿戴防護設備是否合格
戰「疫」關鍵階段,領隊張挪富教授以身作則,反覆強調嚴抓院感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不放鬆,宣傳正能量——共擋雨雪,傳遞必勝信心。
醫療隊將繼續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鞏固當前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成果,繼續努力奪取抗疫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來源:廣東支援湖北武漢疫情防控醫療隊
通訊員:鄭慧雯、李雯靜
編輯:方洪秀、謝韻寧
責編:陳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