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嘉惠|近代畫史上一顆才華閃爍的星星

2019-08-19     紅鯉魚文化





「宮內有位雲南籍的寡婦繆素筠,給太后代筆,吃的是六品俸……」《白石老人自述》這樣寫到。換言之,慈禧的書畫很多都是由他人代筆,鈐上慈禧專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眾所周知,慈禧的書畫多有人代筆,她的代筆畫家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兩個「槍手」是:宮廷女畫家繆嘉惠與男畫家屈兆麟。今天要講的是宮廷女畫家繆嘉惠。


新中國成立前,徐悲鴻先生曾多次喟嘆,並在《申報》上撰文說:

在近代畫史上,繆女士無疑是一顆才華閃爍的明星,因種種歷史緣故,將她一棍打死,以至人存名亡,既是天大的冤枉,亦是藝壇不應發生的悲哀。



(繆嘉惠 自畫像)


繆嘉惠:(1831-1901年)字素筠,昆明人,字素筠,人稱繆姑太。慈禧太后的女官,代慈禧太后寫字畫畫。通書史,善篆隸,尤工畫。


繆嘉惠生在一個官宦之家,溫柔賢淑,知書達理,會彈古琴,擅長書畫。繆嘉惠15歲時嫁到了另一個官宦之家,同邑陳氏,夫名陳瑞,儒雅斯文、博學多才,後隨夫宦蜀,婚後數月其夫病故,接著公婆去世,遂歸母家,後得一子,扶孤守節。


1856年雲南爆發起義,為避戰亂,繆嘉惠舉家入川,到西充縣暫時棲身。西充縣令陳玉堂慕其博學多才,聘請她執掌書院。


後來,繆嘉惠投靠了在西充舉孝廉的兄長繆嘉玉,其兄官低位卑,俸祿微薄,繆嘉惠便賣畫補貼家用。其畫作筆墨清新、設色典雅且形神畢肖,被愛好書畫的大戶人家爭相購買,聲名鵲起。


光緒中葉,慈禧太后忽怡情翰墨,1889年,慈禧降旨各省督撫,通令舉薦民間精於翰墨、繪畫的「中年婦人」,進宮為其「伴閒」。


四川督撫知繆嘉惠畫名,「驛送之京師」,經內務府多次筆試和「探查」,最後由慈禧親自面審。她當場作《皮袋和尚》條幅,未獲慈禧「如願之許」。三思之下,索性就地取材,以頤和園景觀,繪就《秋韻深遠》一畫,慈禧大喜,封為「御廷女官」,「置諸左右,朝夕不離」。


繆嘉惠入宮後,因慣於官場世故,又加之她唯諾承上、和氣對下,故博得上至后妃、下至宮監的一致讚賞,尊稱她為「繆姑太太」「繆先生」,有《清宮詞》頻頻贊曰:「二十餘年侍聖慈,內廷供奉女筌熙;金箋寶篆紅泥印,認得先朝老畫師。」「八方無事暢皇情,幾暇揮毫六法精。宸翰初成知得意,宮人傳喚繆先生。」


繆嘉蕙請進宮指導之後,慈禧在書畫上可以說已頗有造詣。慈禧常令繆嘉惠侍其左右,隨時教她畫畫,或為她代筆作畫,並將其代畫的花鳥蟲魚、山水條幅、人物扇面,賞賜給寵臣親宦,代書的「福」「壽」「祿」「龍」等斗方大字,掛於宮殿之內。


相傳繆嘉惠代筆作畫十分勤奮,自她代筆作畫之後,諸大臣家皆有慈禧所賞花卉扇軸等物。


慈禧對繆嘉惠厚禮有加,賞三品服色,每年支俸白銀兩千八百兩,且免其跪拜。後又升為三品女官,追加白銀一萬兩,並賜「紅翎」一頂。


繆嘉蕙回憶說:「我們常常大半天不是畫畫就是學畫史,看書里的畫,或者是看宮中收藏的古代名畫。太后最喜歡給人的禮物,就是一幅自己的畫,以示恩寵,籠絡人心。上面蓋了她的玉印,寫了日期,還題首署名『如意館專作』的詩。」


有一次,美國人何德蘭問繆嘉蕙:「太后的畫如何?」這位慈禧太后的御用畫師說:

「太后是了不起的人!畫畫,自然不是她專門做的事,不過是空下來弄弄罷了。她要是把整個心思全撲上去,肯定會有很高的畫名。太后作畫時,運筆準確有力。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經過訓練之後,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應該是對慈禧繪畫水平較客觀、中肯的評價。


繆嘉惠除了經常為慈禧代筆、教慈禧作畫外,由於她通曉文墨,談吐有致,慈禧無事,常召其入寢宮,並賜坐地上,兩人談古論今,以解寂寥。


慈禧死後,繆嘉惠在隆裕太后身邊呆了一段日子。因隆裕對書畫全無興趣,最終讓她出宮回到昆明。好在當時她的名聲已顯,求買字畫的人川流不息,可以生活得很矜貴。


她買了大宅院,又用賣畫的銀子給兒子捐了一個內閣中書的官,然後在77歲的時候,靜靜地長逝於她滿壁書畫的臥室。

繆嘉惠一生所作畫幅不少,遺有《供奉畫稿》,至今在雲南、四川、西安等地民間尚存有不少她所作的書畫作品。

以我們今天對繆嘉惠的了解來看,在繪畫方面,顯然受到了明末清初大畫家惲南田、鄒一桂的影響,所畫以翎毛、花卉為佳。她的書法溫婉流利,尤其是小楷,秀健俊逸、超凡脫俗。

1941年7月,在昆明書畫界為繆嘉惠舉辦的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郭沫若即興作詩,讚譽這位女畫家:

蒼天無情人有情,彩霞豈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藝滿時空永葆名。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H2urmwBvvf6VcSZeg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