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近20年來陸續有西南貧困地區的少數民族女同胞嫁到崇明。她們當中,絕大部分人具有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優秀品質,但由於個人的文化程度、擇業能力、就業意願都比較低,部分家庭處於貧困的邊緣。對此,崇明區深入開展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現狀調研和分類幫扶,切實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生活困難。
崇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困難家庭幫扶工作,為實現2020年「全民奔小康」的目標,區民族宗教辦把開展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現狀調研、幫助少數民族家庭解決生活困難列入了年度重點工作計劃。隨著新冠疫情響應級別的下調,5月以來,區民族宗教辦協同區民族聯骨幹成立9個調查組,以「邊走訪邊宣傳、邊調查邊分析、邊發現邊解決」的方式,深入開展少數民族家庭走訪調研和分類幫扶工作。
在調研對象上,注重廣覆蓋、不遺漏。
區民族宗教辦定期與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殘聯進行數據比對,動態掌握全區少數民族群眾中的低保低收入、未就業、殘疾等人員的基本信息,切實把少數民族困難家庭情況摸清吃透,為下步形成和出台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打下堅實基礎。5月以來,已累計核查困難少數民族群眾信息230人。
在調研方式上,注重面對面、零距離。
主動深入少數民族困難家庭, 通過點對點、面對面訪談,零距離摸清調查對象的實際困難和需求。調查過程中,積極向調研對象宣傳低保低收入、就業、養老金繳納等政策,幫助困難少數民族群眾做好就業規劃,鼓勵就業年齡段人員自主擇業。
在數據分析上,注重有篩選、有應用。
根據走訪情況,按照特別困難、比較困難、一般困難對困難少數民族群眾進行分類,並形成結對幫扶、助學幫困、就業幫扶的幫困建議清單。數據經匯總分析後,對傾向性問題進行歸納,擬定幫扶方案。比如,針對就業困難家庭,根據少數民族群眾的就業意願,動員鄉鎮社區、民營企業、社團組織向相關困難家庭提供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崗位,幫助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解決困難上,注重馬上辦、大家管。
對調研中掌握的特困家庭和有較強就業意願且具有一定就業能力的人員,堅持「不等不靠、馬上就辦」。開展入戶調查2個月以來,先後為3戶少數民族困難家庭落實了結對單位,為3名未就業人員落實了工作崗位。同時,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的幫困覆蓋面和幫困力度,幫助少數民族困難家庭提高生活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上圖為:2名少數民族未就業人員已在相關單位上崗就業
作者:區民宗辦
編輯:陸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