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佳的四種生活狀態

2020-06-07     行空天馬912

原標題:一個人最佳的四種生活狀態

人跟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是有感情、有意識的,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有觀察事物,分辨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本人認為,人跟動物的另一個區別是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狀態。那麼一個人最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呢?有四種情形。

第一種:清醒時做事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得了一把不錯的紫砂壺,每夜都放在床頭。一次失手將壺蓋打翻在地,驚醒後,甚惱,壺蓋沒了,留壺身何用?於是抓起壺身扔到窗外。天明,發現壺蓋掉在棉鞋上,無損。恨之,一腳把壺蓋踩得粉碎。出門,發現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壺完好地掛在樹枝上……

有句話說得好,衝動是魔鬼。當我們思維混亂或者情緒不穩定時,做出的選擇和決定往往是錯誤的,甚至是得不償失的。如果你再晚幾分鐘,等自己平復了心情,變得清醒和理智時再從長計議,可能結果就大相逕庭了。衝動行事,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傷害。

第二種:糊塗時讀書

不知你是否發現,人在能力不足、經歷尚淺時,無論是對人情世故,還是對學問知識,總是會有諸多困惑之處。彼時,你身邊或許沒有能幫你解疑答惑的良師,也沒有可以指點迷津的益友,所以你只能靠自己尋找出路。

讀書,是這個世上成本最低的投資。你可以在浩瀚的書籍中汲取充足的精神養料,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也可以在廣袤的書籍中汲取到超群的智慧,開闊思維和提升格局;更可以在包羅萬象的書籍中學習借鑑前人的經驗和思路,讓自己不必繞遠路。

當你感到糊塗時,不妨拿起手裡的書開始閱讀。也許書籍並不能立馬幫你走出困境和迷途,但讀書的過程卻可以幫你避開更大的認知局限和盲區。

三種第:獨處時思考

許多人在生活中最害怕獨處,因為當他們一個人時就會感到孤單、感到無聊,甚至感到無所適從。其實,當一個人獨處時,是最安靜最平和,也是最不易被打擾的,你可以利用這個大好時光去思考。

有人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他自己。」

一個人每天說了什麼不妥的話、做了什麼不妥的事,其實都需要不斷檢討和反省。一個人對明天有怎樣的打算、對未來有怎樣的規劃,也需要計劃和安排。唯有獨處時,你才可能摒棄外界的喧囂和浮躁,靜下來去傾聽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聲音,你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在越來越忙碌的生活中,一個人能夠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當你擁有獨處的時光時,千萬不要盲目地扎進人堆里湊熱鬧,而是要學會安靜下來,不斷反觀和調整自己。

第四種:動怒時睡覺

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刻吧,有時是因為工作中的不順利,有時是因為朋友之間的矛盾和隔閡,又或是家人的不理解。白天,也許你還能表現得雲淡風輕、若無其事,但夜深人靜時,你可能越想越生氣,越想越覺得委屈。

人在情緒的低谷,不僅容易胡思亂想,還可能做出一些令自己後悔的決定,所以動怒時最好就去睡覺。

你不必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不必與不順的事糾纏到底。尤其到了夜晚,一定要把煩惱清空,這樣既能讓自己有一個好的睡眠,也能讓自己徹底冷靜下來。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今日的事情,盡心、盡意、盡力去做了,無論成績如何,都應該高高興興地上床恬睡。」好好睡一覺,你會發現,即便有暫時邁不過去的坎、熬不下去的難、讓你感到萬分痛苦的事,第二天醒來,一切宛若新生。

祈願所有的朋友都能擁有快樂和幸福,無憂無慮地過好每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HWjXIBiuFnsJQVw2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