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孩子吃飯發愁?背後的這些原因,每位家長都該知道

2020-10-18     淘媽育嬰

原標題:還在為孩子吃飯發愁?背後的這些原因,每位家長都該知道

文|淘媽

「寶貝,你再吃幾口吧,你看哥哥吃了一大碗呢。」

「吃完這口,奶奶給你看一集電視。」

「好了好了,那今天中午就吃這麼都吧,晚上一定要多吃點哦。」

昨天帶娃去表妹家玩,表妹家的孩子中午不好好吃飯,奶奶追在孩子屁股後一直重複以上這些話,就為了孩子能多吃一口。可奶奶磨破了嘴皮,小外甥也不買帳。這個場景,是不是像極了你家的情況。每天有多少家長追著孩子喂飯,只要孩子能多吃一口就特有成就感。也有很多媽媽在線等「怎麼能讓孩子愛上吃飯?」其實想要讓孩子多吃飯,重要的還是找到孩子不愛吃飯背後的原因。

1. 輔食添加不合理

輔食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奶以外的其他食物,一般來講,在孩子6個月就可以添加輔食了,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也不能晚於8個月。在添加輔食後,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食物的性狀應該由泥糊狀到半固體,再到固體發展。有些家長想著孩子還沒長牙,為了孩子能更好的消化,一直都給孩子吃糊狀的食物。這樣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得不到鍛鍊,就會影響孩子以後吃飯。孩子不願意去嘗試咀嚼起來有難度的食物,慢慢就變得不愛吃飯。

2. 沒有控制好零食

孩子可以吃零食嗎?完全可以!不是有這麼句話嘛「沒有吃過零食的孩子,童年是不快樂的」。但是家長給孩子吃零食也有很多的講究,首先要杜絕垃圾食品,其次也要注意孩子吃零食的量、時間等問題。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餓,不停給孩子吃零食,包括飯前也要喝個酸奶。孩子的胃容量是有限的,零食吃了那麼多,自然沒有地方再容納飯菜了。

3. 飯菜單一

很多媽媽看孩子喜歡吃某樣食物,於是一天三頓,一個月30天基本上都重複吃這一樣飯。說實話,我們大人每天吃同樣的飯菜也會有吃膩的時候,孩子也是如此。飯菜太過單調的話,會把孩子「吃傷」,孩子自然不願意多吃了。另外,單一的飯菜營養也是有限的,不利於孩子攝入全面均衡的營養。

4. 口味重

有不少媽媽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從小口味就很重,給他做的飯菜清淡點就不願意吃。這個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家人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出問題了,很有可能就是家人過早給孩子添加了鹽、醬油等調味品,從小就把孩子培養成了「重口味」,長大後就難以接受口味清淡的飯菜。

5. 孩子運動少

有些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待在家裡,很少出去活動。這樣孩子消耗的熱量少,不容易產生飢餓感,所以吃得少。建議家長每天帶孩子出去運動運動,好處多多。

6. 邊玩邊吃飯

生活中有些孩子是邊看電視邊吃飯、邊玩邊吃飯,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樣做就會分散孩子吃飯的注意力,孩子的主要注意力都在電視、玩具上,再好吃的飯菜都變得索然無味。在這種情況下進食,孩子就是機械地重複咀嚼、吞咽的動作,體會不到進食的樂趣,慢慢也就減弱了自主進食的意願。

7. 孩子生病了

如果孩子之前吃飯都很好,這段時間突然不愛吃飯了,家人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像口腔潰瘍、皰疹性咽峽炎等,都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及時就醫治療了。隨著疾病症狀的好轉,孩子的胃口也會慢慢變好。

淘媽說:如果你家也有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先別急著責罵孩子,看看是不是有以上這些原因,找到原因後就要對症下藥尋求應對的措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0CPHUBLq-Ct6CZSe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