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數據丨要正確認識信貸與經濟增長關係的變化

2024-05-15     中國經濟時報

速覽1—4月金融數據——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我國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儘管目前我國信貸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弱。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4月份,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依然穩固。

讀數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胡畔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我國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係趨於弱化。目前,我國信貸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弱。我們要正確認識信貸與經濟增長關係的變化,保持合理的融資環境,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經濟更為輕型化,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同時,隨著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周轉效率提升,資金沉澱的現象也在緩解。值得一提的是,龐大的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但這並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弱,反而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體現。

《報告》指出,從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宗旨出發,信貸投放歸根結底應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相適配。要科學認識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關係,轉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宏觀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資環境的鬆緊適度。隨著信貸結構有增有減,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減少資金空轉沉澱,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這可能會使得信貸總量增速放緩,但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持質效。

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還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同時,要支持發揮政策合力,有效調動經營主體的資金運用,更好實現居民敢消費、企業願投資、政府能兜底,推動實體經濟暢通循環。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9fa57f0b6665a281b3a25b94896a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