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個小鎮這樣抗疫
新場抗疫先鋒榜(11)
家住萬科清林徑小區的黨員志願者華國堂、胡月夫婦,被東城三居臨時黨支部的「戰友們」稱道是社區抗疫志願服隊伍中「雙倍堅守、並肩作戰的浪漫」。
華國堂,40歲,黨齡12年,「雙報到」黨員;
胡月,39歲,黨齡9年,區下沉幹部。
家有剛滿周歲蹣跚學步的寶寶,華國堂居家辦公期間還有必須及時處理的工作……
在他們倆眼裡,這些困難都可以克服。夫妻倆千方百計統籌保證「上崗」時間,在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攜手奮戰。
關愛身邊人
此輪疫情發生以來,度假區管委會機關幹部、尚在哺乳期的「二寶」媽媽胡月積極響應區委組織部號召,第一時間到居委會報到,並以徵調方式成為區下沉幹部。
她小小身軀里似乎時時可以激發出滿滿能量,團隊行動中總有她奔前忙後的身影:協助核酸檢測,負責抗原發放,參與物資搬運,每項任務無一遺漏,自動「打卡」上崗。細心的胡月還總能留意到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4月初,得知小區一封控樓棟內某臨近預產期的准媽媽因耽擱了一次產檢而焦慮不安,她立即找出家裡的胎心儀,委託穿著「大白服」的物業等相關人員上門送到准媽媽手裡,並想方設法聯繫區婦幼保健院,細細諮詢特殊時期入院相關要求,寬慰准媽媽安心待產。
近日,胡月又當起小區居民的專職配藥員,收集醫保卡、配藥需求信息、詳細記錄姓名地址電話,輾轉奔波於社區醫院、鎮綜合服務中心和居民家門口,竭盡全力保障小區居民用藥需求。
晝夜不同的忙
華國堂,央企工程師,目前居家辦公。響應市組號召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雙報到」後,立即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
華工的日常作息通常如此:白天參加抗疫志願服務為主,兼顧在線工作會議;晚上切換到居家辦公狀態,寫科研材料,協調設計工作,參加線上會議,忙中撥冗兼顧志願者群的工作討論。保證讓兩條工作線儘量「平行不相交」、更不能 「打結」「打架」,還要勻出時間處理家務活。
難怪在團隊成員心裡,這對愛心滿滿的年輕夫婦絕對稱得上「時間管理大師」。
攜手同行,並肩作戰
東城三居抗疫臨時黨支部成立後,華國堂擔任支部委員,他在組織好黨員志願者積極參與抗疫工作的同時,負責小區內4個樓棟的抗疫服務聯絡。很多時候,一開完在線工作會,立馬「分身」參與各個抗疫工作群的熱烈討論。
夫妻倆會同所在樓棟的其他志願者,分工做好信息發布、困難群體摸排和各項抗疫服務。
近日,胡月又在華國堂的鼓勵下,積極報名常態化核酸採樣點志願者,時刻準備走上核酸採樣崗位,延續這份「雙倍堅守」。
她總是說:「相比太多數十日奮戰無休的基層工作人員,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雙倍堅守,組團出擊
在社區抗疫的陣地上,他們倆有時「組團出擊」,有時分頭行動;有時發揮專長,有時哪裡需要就上哪裡補位。
華國堂說:「作為黨員,能多做就多做些。我們和這棟樓里的鄰居們相處多年,以往很多只是『點頭之交』,經過這次抗擊疫情的考驗,成了守望相助的『患難之交』。鄰居們素質都很高,大家一起積極參與支持抗疫工作,鄰里關係也更加融洽了。」
在萬科清林徑小區,像華國堂、胡月這樣的黨員伉儷還有好多對,他們以實際行動傳遞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在決戰決勝的最吃勁時刻,用行動詮釋「雙倍堅守」。
做好個人防護
疫情終會結束
加油上海
來源:浦東新區新場鎮疫情防控下沉幹部臨時黨委工作動態(編者:唐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