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七載似韜晦,窺機伺變復皇圖。蓬山豈是多仙子,白山黑水久覬覦。貪心未敢蛇吞象,遂牽傀儡作倀菟。一身已成千古恨,萬姓流離遭毒荼。仰人鼻息十四載,五年絕域困囚徒。天翻地覆慷慨以,洗心重讀人之初。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年間,永樂十八年建成,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到溥儀時期大約五百年,歷經了二十四位皇帝,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等,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中心,後來的皇帝都住在紫禁城中。
封建社會結束後,故宮就成為國家景區,被保護了起來。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在封建社會結束後成為「新人」,那麼他還能再次回到故宮嗎?畢竟這也算是他曾經的「家。」
溥儀史稱「清廢帝」,光緒死後即位,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其悲哀的,從即位開始就是一個傀儡,從來沒有過真正的皇帝待遇。
封建王朝結束後,仍然是侵略的工具,早年遭受宮女的欺辱留下終身疾病,被自己的皇后婉容背叛,還曾經坐過監獄,最終在62歲因腎癌去世。
溥儀被關進監獄中,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後,得到了特赦,恢復了自由身。因為社會的發展,想要生存就要辦戶籍證明,但是他在辦證明途中卻遭到了學歷、住所的難題。
溥儀只上過私塾,這在當時是不被承認的,他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封建王朝結束後,他的紫禁城也被收走,沒辦法,溥儀只能把親人的地址寫了上去。
雖然大多是不好的回憶,但溥儀還是十分想念紫禁城的,畢竟在那裡承載著他許多回憶,在閒暇時候溥儀就喜歡到紫禁城附近去轉一轉。
但是他一直都只是在附近轉悠,從來都沒有進去過,終於,在強大慾望的驅使下,溥儀終於鼓足勇氣進入了紫禁城,但是在這時,他卻被人攔了下來。
工作人員要求他買票進入,溥儀非常不理解,他只回答了八個字:回自己家還用買票?工作人員非常震驚,仔細看後,才發現,這個面容滄桑的老人,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但即使如此,畢竟他已經離開了紫禁城,這裡已經歸國家所有,無奈,還是買票進入,需要買票才能回家的人,想必溥儀也是獨此一份了。
進入故宮,這個曾經的家鄉,令溥儀百感交集,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所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自己也應該放下了,再來這裡看,也不過是讓自己徒增傷感罷了。
溥儀的一生顛沛流離,但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找到了自己的愛情,新娘是護士李淑賢,他穿著筆挺的中山裝,拿著提前準備好的發言稿,寫了長長的致辭。
他晚年的婚姻還是有很多波折的,許多人都想嫁給溥儀,但是大多都是「攀龍附鳳」的心理,溥儀真正想要的是新社會的新女性,最後他遇到了李淑賢,良人相伴,走過了他人生的最後幾年。
溥儀將自己的一生,都寫成了自傳《我的前半生》,記錄了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改造的全部過程,是一部回憶錄,也是一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這是一本生命力旺盛的作品,他將自己罕見的大起大落的人生際遇都真實客觀地描寫了出來,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溥儀生逢亂世是他的不幸,國家的衰落和大清的顛覆無可奈何,這是歷史的符號。溥儀的精神是高尚的,行為也難能可貴,可以生不逢時,封建王朝註定會被顛覆,他的一生無知、無力、無奈、無辜,可氣也可憐。
你如何評價溥儀?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