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辦首屆校長公益沙龍:校媒共建 為育人添翼

2022-02-24     牡丹江晨報

原標題:本報主辦首屆校長公益沙龍:校媒共建 為育人添翼

01

2月21日,本報主辦的「首屆校長公益沙龍」活動成功舉辦

2月21日,初春的牡丹江乍暖還寒,長安小學、東華小學、平安小學等十餘所學校的校長齊聚,參加了由本報主辦的「首屆校長公益沙龍」活動。活動中,各位校長先後針對「雙減」背景下,如何做好學生基礎教育、學校與媒體互動的實踐與方向、公益實踐對學生學習內因的影響和實際意義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02

12位校長和副校長就探討話題暢所欲言

戴上紅圍巾,在簽名牆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當天的公益沙龍儀式感十足,參會的12位校長和副校長就探討話題暢所欲言。

「『雙減』背景下,給學校教育提出了一個新挑戰,其應該和『兩提』等相匹配,作為學校負責人,即要考慮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也要提升課後服務質量。」「應該從文化滋養的角度,讓孩子們真正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不好,但並不是一無是處,只要我們老師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他的才華和優勢就能被發現和培養。」在探討「『雙減』背景下,如何做好學生基礎教育」這一話題時,各位校長各抒己見,在「學校與媒體互動的實踐與方向」這一話題中,校長們與媒體代表達成搭建一座「校媒互動」橋樑的共識。 多位校長表示,希望優秀的媒體記者走進校園,以勵志故事和現場宣講的形式,與孩子們零距離互動,讓孩子們領略新聞工作的魅力。

同時,學校也願意讓更多的學生走進晨報小記者的大家庭,合力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獲得成長和進步。在「公益實踐對學生學習內因的影響和實際意義」話題中,部分校長表示,希望藉助社會的力量,組建家長志願者團隊,帶動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合力助力我市志願服務工作的發展。同時,身體力行參與和踐行公益活動,可以起到讓孩子們用發現的眼睛,去體會弱者的不易,增強他們的責任心,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孩子們從「你要學」,真正達到「我要學」。

探討「校媒互動」 共育祖國良材

HOT

2月21日, 2022·牡丹江首屆校長公益沙龍「校媒互動」促進學生成長活動舉行。活動中,校長們針對探討話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既介紹了學校的一些做法,又從教育人角度表達了一些期盼,碰撞出了新的教育「火花」。在此,記者們做以下集納,藉此分享活動的精彩。

既要「雙減」,更要「雙提」「雙增」「雙豐富」

長安小學校長牟玉霞

談到學生的「雙減」,首先要做到「雙提」,其次做到「雙增」還要做到「雙豐富」。「雙提」是為孩子提高學生課後服務的質量,孩子學習都需要在校園內完成,老師的課後服務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其次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課堂的尋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使孩子不僅學習知識,更學會學習方法。

「雙增」增強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教師應具備落實「雙減」能力,比如作業設計能力、評價學生能力、課堂改革能力等。增強家長落實「雙減」的意識和責任。家長要更新理念,使「雙減」落到實處。

「雙豐富」豐富學生回家有事情可做。學校開展「1230」行動,10分鐘勞動、20分鐘運動、30分鐘閱讀。通過「五色打卡」來進行評價,讓孩子回家有事情可做。在課後服務開發了運動、文化、藝術、科技、學科素養近40門課程,學生在特色課程的學習中得到了長足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創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務必要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平安小學校長嚴傑

「我們身上關乎著上千個家庭幸福和學生的未來,小學階段對於學生來講是重中之重。」從70後這代人開始,我們經歷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一個轉變,「雙減」模式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務必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首先,在思想層面上轉變,任何一項政策轉變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真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同時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要通過溝通、交流在教師隊伍當中徹底轉變思想,讓教師認識到減下去的是什麼,提上來的是什麼。」第二點,在實踐層面上,學校會繼續提高教師綜合素養,發揮成熟型教師與青年教師各自的作用;第三點,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會在基礎教育中,發揮學校課程特色,把基礎教育與特色教育有機結合。

要上好課,也要用好課後服務時間

新安小學校長楊冬梅

「雙減」的背景下,新安小學的做法是,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地上課,打造高效課堂。同時讓更多老師適應「雙減」,利用自身優勢,認真做好課後延時服務。

每個學期末,新安小學都會對教育教學成果進行展示、總結、鼓勵和表揚,形式方面有的是靜態的,有的是動態的,分組方面有的是分班級的,有的是分學段的,力爭通過一個人,帶動一組人,帶動一個班級。學校也在探索沒有特長的教師的魅力體現形式,大型拓展訓練、情境性表演、微視頻等,希望更多教師利用好課後延時服務時間,增加服務種類和內容,增強學生選擇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科學、藝術素養,勞動技能和個性特長。目的不是簡單地在「減」字上下功夫,而是更加注重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進一步鞏固和增強。

以愛育愛, 還孩子快樂成長

朝鮮族小學校長玄松岩

到2022年,牡丹江市朝鮮族小學已有88年的辦校歷史了,在校生絕大多數都是朝鮮族,還有來自美國、日本、英國、巴西等國的7名留學生,有六七成孩子的家長在韓國或外地打工,多為留守兒童。因為父母親常年不在身邊,孩子身上會積累些負能量,有些孩子的性格不太陽光。

我校始終堅持「以愛育愛、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注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現在,我們也使用了統編教材,恰逢「雙減」政策落地,我校正在改革教育教學模式上摸索:提高課堂質量,課後作業設計精緻,採用多媒體(全校各班和功能室都更換了86 觸屏班班通)等形式提升教學水平。

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工作以來,開設了足球、手工、四物樂等14個興趣課堂,真正實行「走班式」服務模式。一年下來,每個孩子都熟練掌握了1到2項特長,個個無比快樂、自信滿滿。

向陽而生,讓孩子每天都有成長

向陽小學校長薛歲芬

分數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全部目標。我想從文化的角度,來談談「雙減」背景下,作為一所新建學校的探索。首先,在理念文化上滲透育人的思想。向陽小學確立了「向陽而生,日新日進」的辦學理念,這一理念旨在引領孩子有健康樂觀的心態、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成長;其次,在環境文化上體現育人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學校的環境文化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及全面發展的方向;再次在行為文化上貫徹育人的要求。

這一過程中,我們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評價。根據我校學生年齡小的實際,嘗試了「向陽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累積評價卡」,評價的內容從習慣養成入手,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尚德、益智、健體、審美、會勞等核心素養進行全方面的評價。通過「光明正向的陽光文化」激勵、溫暖、滋養、發展學生,使其將來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是教育根本

西牡丹小學校長劉穎

所謂的基礎教育就是要回歸基礎,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回歸童心,讓學生回歸應有的年紀。作為學校,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屬於他的年紀經歷他該經歷的事情,老師們更要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我校始終堅持「童心」教育辦學特色,在教師隊伍中形成「童愛團隊」,堅持「童情管理」,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用關愛去善待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增強學生信心,他會以感恩回報教師。

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很重要,給學生打好基礎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商、治癒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崇愛、啟真、尚德、喚智的環境下快樂成長。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鼓勵、多讚揚、多發現學生優點,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構建「德育課程」 鍛造學生個性品質

紫雲小學校長劉馨

「雙減」政策下,學校更加重視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實踐、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結合中華民族主流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提煉,我校將核心價值品格「嵌入」到十二個月中,結合每月大小節日,組織相關活動,進行序列性德育系列教育,實現預定的德育目標。創新「探究實踐課程」,促進教學做合一。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作業評價的研究。注重趣味性、實踐性、研究性,增設「小課題實踐活動」、學科實踐性作業。重視勞動作業和體育作業的科學布置。立足「校園節日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通過開設校園藝術節、讀書節、英語節、體育節等節日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才華的舞台。開設「個性發展課程」(社團),培養學生個性特長。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提升社團品質,以優質多樣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孩子成長需要多方合力

東華小學副校長劉寶丹

針對我校留守、困境兒童較多的實際情況,學校教師在校內傳授傳統教育的同時,在課後服務時間發揮特長,為孩子創造、提供特色的實踐教育課程。

針對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心理關愛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強學生素質駕馭,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同時,學校搭建以家長視角探討家庭教育的平台,匯聚和引領家長智慧,讓家庭教育回歸家庭。堅持素質教育從家長起步,從家校合作入手,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體系,讓家長、學生共同成長從「根」上突破。

培育孩子的公益心、責任心

光華小學副校長姜雪

「雙減」減的是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加學生的課餘時間,提倡的是孩子個性發展。作為教育人,現在要做的事是對學生對家長有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家長了解課業減少了並不代表孩子的素質就提不上來,反倒是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開闊眼界,積累知識。這點晨報的小記者團做得就很好,我關注過小記者團的一些公益活動,孩子參與性強,體驗度高。以點帶面,讓學生參與了社會體驗活動,培育了孩子的公益心、責任心,提升了孩子的綜合素質,這對於學校、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助力。

教育人要扮演好各種「角色」

柳樹鎮中心小學督學楊永森

鄉鎮小學多為留守、困境兒童,他們大多跟隨老人生活,難免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為此,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學校要起到教育主導者、服務者和資源利用者的角色,教師要增強責任心,履行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做好教育內容精品化、教育方法立體化、教育組織網格化的工作。學校加強與家長溝通的同時,科普「雙減」意義,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真實有效、客觀公正的評價。

同時,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提高課後服務質量,連結社會資源,讓學生在各類課後服務活動中釋放天性、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增強體質,同時在感知社會基礎上學會感恩。

教育新形勢下 要有新思路

清福小學副校長范成濤

學生在「雙減」下最大的轉變是,可以使學生從以前的「讓你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雙減」前學生放學後,還要上各種補課班,過多的學業壓制住了孩子的天賦。

「雙減」後課業減少,讓孩子有更多時間思考,「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喜歡什麼樣的課後活動?」我們學校組建了課後手工製作班,其中有一名學生,在手工製作班表現出色,但學習上稍差些,班主任引導學生要做完在校學業後才能參加活動。因為這一愛好,這名學生抓緊一切在校時間學習。現在這名學生學習進步非常大,這也給我們老師拓展了一個教育新思路,「雙減」下的教育,不但是減輕學生學業,更是要學生在思想上有質的轉變。

培養每個孩子 都有所長

興隆小學副校長朱忠雲

基礎教育是「培養每個孩子都有所長,擁有應對未來各種挑戰的能力。」日常生活中,通過師生交往與活動提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興隆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著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實踐、創新創造能力,使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體驗收穫的快樂。學校以「葫蘆文化」為切入點,通過「希望之春」「耕耘之夏」「收穫之秋」「升華之冬」四季勞作,致力於全體學生對葫蘆的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採摘收穫和藝術創作的實踐與探索,同學們掌握了一定的勞動種植技能。在藝術創作中,孩子們用畫、剪、貼、捏、刻、烙等技法,將「五色教育」內涵融入其中,實現從文化認知到勞動實踐到藝術創作再到義賣後基金助人的全過程育人。

記者 | 王艷梅 魏醫蒙 宋依冰 張紅 肖寶平

編輯 | 苗馨文

校對 | 孫樹瑋

審核 | 李昊

大家都在看

「第一書記」徐楊軍,行!

牡丹江市碩士研究生考生可上網查詢成績了!

剛交完電費 咋又收到欠費簡訊?

【疾控提示】2月23日牡丹江市疾控中心發布疫情風險提示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所有轉載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權聲明和標註原則(原文出處,圖片、視頻來源)。對於部分文章找不到出處的,我們會列為「網絡」,希望看到原文的作者或作者的朋友及時通知我們以作更改。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請在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著作權,保留本公眾號註明的「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c12e892eb28123d36ab0ba24b5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