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成長的小鎮三魁,泰順百家宴的發源地,遇到國遺「藥發木偶」

2023-01-11     陳美輝

原標題:打卡成長的小鎮三魁,泰順百家宴的發源地,遇到國遺「藥發木偶」

常想起無憂的小時候,在那個充滿歡樂的小鎮里,我們自由自在。

喜歡在街道上你追我趕,如今再走進這裡,仍舊是筆直的街道,與之前不同的是承載記憶路旁的梧桐樹都不見了。

那會一上街,總是會碰到熟悉的人,如今所見的大多是陌生的面孔。

都變了,那稚嫩的面孔,如今在歲月的侵蝕下,小鮮肉都變成了老臘肉,我們呢,也一個個變老了。

儘管如此,這個充滿回憶的小鎮,總能讓我們暖心。

三魁鎮小,早已變了模樣,如今成了百家宴的主陣地。

早些年,我一有空都會回來參加百家宴,與親朋好友一起,追憶濃濃的鄰里情。

從街頭到街尾,有時都上千桌,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很多人選擇在家鄉過完元宵節,就要告別家人,要外出打拚了。

百家宴始於北宋時期,已有970多年歷史。「百家宴」的前身為「祠堂酒」,後來逐漸演繹為聯誼性質的聚餐—百家宴。據稱在明清時極為流行。

三魁鎮,是泰順古老元宵民俗百家宴的發源地,至今仍保持著原生態的習俗。相傳南宋時,三魁鎮張宅村先人為躲避戰亂,從河北清河逃難到此。

小時候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買一些鞭炮,那時是誰家門前鞭炮放得多,代表他家富裕。打小我就怕那噼里啪啦的聲音,心慌慌的。

我們家每年的正月一般初一、初二,爸爸還要挑下日子,一家子去邊上的寺廟裡祈福。有不少家庭還會早早地起來去搶頭香。

小時候的張宅像個迷宮,跟如今的張宅有些出入。一起成長的小夥伴聚在一起,憶起那些年的張宅,都會直呼可惜。如果沒有變,那張宅如今會成為泰順古村游的香餑餑。

幼稚園上的那棟鐘樓,再看那時照片時,也直呼好看,不知在何時已經拆了。

張宅里有了高高低低的水泥房,還有部分古宅還在。那棵有故事的大樹旁的那條小巷子還在,這也是百家宴當天舞龍踩街的必經之地。

那些年,每到這一天,都會有藥發木偶表演。這些年,遇見藥發木偶數運氣好,據說藥發木偶表演的審批比較麻煩。表演當天,有很多工作人員來維持秩序,劃定安全範圍。

這是拍攝在狗年的藥發木偶,如今鼠年即將過去,我們即將迎來兔年,時間過得真快。

三魁鎮地名的由來,是因境內有趙垟尖、西嶴尖、牛頂尖三峰巍峨聳立,故得名。三魁鎮有三座國保廊橋:薛宅橋、劉宅橋、永慶橋。

走進國遺—藥發木偶,怕鞭炮的我,這次近距離拍攝時,心蹦蹦跳,焰光中木偶栩栩如生。

一晃又許久沒有感受到那熱熱鬧鬧的場景。

之前每年的元宵節,我最期待的就是這濃濃的鄰里情,每次參加,都會把我帶回無憂的小時候。

泰順境內藥發木偶戲可上溯至南宋藥發傀儡,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a92e18ea2bb3602a4086db567007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