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漫遊,在200多年的近6000平米的張十一故居里,尋找舊日時光

2023-08-02     陳美輝

原標題:泰順漫遊,在200多年的近6000平米的張十一故居里,尋找舊日時光

日出日落,雲聚雲散,屬於我們的今天又即將過去,我們滿懷欣喜迎接明天的到來。

這些年過得很快,想要留住青春步伐的我,見著鏡子中日漸衰老的臉龐,日漸肥碩的身軀,感慨著年輕時真好。充滿活力,還怎麼吃都不肥。如今,稍微放縱下自己,滿足下味蕾的需求,一不小心就長肉了,腰際間妥妥的一圈又一圈。

到了一定的年紀,不可避免地面對著生死離別。我們歡喜著迎接新生,我們悲傷著揮別枯萎。日子就這麼一天又一天,在悲歡離合中,我們成長了,我們衰老了,最後的最後,我們的歸宿都是一樣的。

都說短短的一生,我們該活出自我,做自己喜歡的事,與喜歡的人在一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生路上,我們所背負的有層層壓力,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框架里求生存。少時的我們有肥皂泡般的夢想,長大後大多數的我們,過著平凡的小日子,被生活磨了稜角,為柴油米鹽彎腰。

喜歡早早起,與太陽賽跑,等待黎明的第一縷陽光;

喜歡晚霞灑滿天際的美,坐等夕陽西下也是一種美好。

在工作生活間輪著轉著,難免會有疲憊感,常在這個時候到有著那時感覺的村落走走。在我的家鄉泰順,有很多古村落。我常想著,若是泰順離鹿城更近些,我就可以每天往返,過著愜意的生活。因為父母在哪家在哪,在他們面前,不管我有多大了,我還是個孩子。

在泰順的大山里,有很多古村落,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老宅居住的人越來越好,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很多人到城鎮里生活,那些好長一段時間沒人居住的房子,在風雨中搖曳的,有的瓦片落了,有的坍塌了。對於在這成長的人來說,那段記憶會一直記著。

在泰順的大山裡的張十一故居,是我喜歡的。上次來,遇到近90歲的老人,耳聰目明,在這曬金銀花。這裡是她的居住地,如今他們都沒在這裡生活了。

張十一故居背靠青山,面前開闊,環境清幽,近6000平方米,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三進雙天井大宅。

這裡門窗、樑柱、牆壁等均有精緻的雕鏤,無論是木雕還是磚雕,都極為美輪美奐。

張氏始祖張應禎,於康熙元年自福寧府二十八都牛路洋外洋遷居泗溪前坪。張家傳四世後至張日華一代,家業開始興盛,聲名頓起。五世張鴻共娶妻三房,生有十五個兒子四個女兒。張十一,正名楠青,因排行十一,故名。

張十一生性聰敏,自幼熟讀四書五經,是遠近聞名的博學多才之士,平素他又懷有俠義心腸,還喜歡捉弄人,因此,在泰順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有關他的生平趣事,甚至人溫州阿凡提的稱號,他的傳說故事還被列入了第四批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次走進古村落、古宅,時光的腳步仿佛變慢。走進這座有著200多年的張十一故居,與時光對話,在歲月中,我們成長、成熟、衰老……

在一段段遇見中,我們充實著屬於自己的人生。關於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知,我們能把握的是每個今天。

人生短短几十載,不妨大膽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f4c22fb51c988d8025daf2fa6fda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