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今年是媽祖誕辰1064周年,也是媽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15周年。10月26日,首屆「媽祖文化與區域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圖為與會嘉賓。供圖
研討會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莆田媽祖文化工作室、北京大學文化與傳播研究所主辦。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文化符號和文化使者,媽祖文化一直在和平發展和文化互鑒中發揮著重要的凝聚效應。」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莆田媽祖文化工作室主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葉靜漪致辭時表示。
「媽祖文化發源於福建莆田,核心精神是立德、行善、大愛,歷經千百年已經深深地銘刻在人們的心中。」北京媽祖仁愛慈善基金會榮譽理事長、北京莆田企業商會會長張志勇說。
圍繞「媽祖文化與區域發展」的研討會主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就媽祖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媽祖信仰與社會生活、媽祖文化與海洋經濟、媽祖文化與國際傳播、媽祖文化與文明互鑒等多個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媽祖文化的傳播,根基是文化,文化傳播是人心的工作。」針對媽祖文化的國際傳播,北京大學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莆田媽祖文化工作室副主任陳開和建議:要築牢媽祖故鄉的文化根基,同時加強人文交流和體驗式傳播,團結各國媽祖文化團體,推動媽祖文化走向世界。
同濟大學原副校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原秘書長江波討論了媽祖文化在促進區域產業經貿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需要進一步深化媽祖文化的國際性特徵,認識媽祖文化的人民性、經濟性,把媽祖文化與經濟結合起來推動沿海的大開發,推動媽祖文化深度融入沿海經濟產業,沉澱為一種東方特有的企業文化、產業文化。
「媽祖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實質上就是人類歷史上文明互鑒溝通對話的見證,也是我們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使者。」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表示,絲路精神和媽祖精神高度密切聯繫,無論是媽祖精神還是絲路精神,都體現了對和平合作、包容共贏的價值追求,有著溝通的內在文化邏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