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王詩堯)最近有一則短視頻火了。視頻里,一群身著灰藍相間「民族風」校服,踩著模特步的小學生們向我們走來,鏡頭前再來一個定點pose(造型)自信又大方,吸睛無數。
小學生展示民族元素校服。視頻截圖
視頻發出後,#民族元素給校服界一點震撼#登上熱搜榜,網友們紛紛誇讚這些校服既美觀又有文化底蘊,也有人自嘲「怎麼丑校服都被我們穿走了」,強烈呼籲普及到更多地區。
評論截圖
記者就此聯繫了視頻拍攝者、負責內蒙古北疆文化服飾推廣的張女士,她表示,視頻的意外走紅是她沒想到的,當時只是想藉由短視頻平台推廣蒙古族文化。
據張女士介紹,視頻里展示的「校服」,是2019年舉辦的赤峰市第二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上的參賽作品。這一組「校服」共有30套不同款式的服裝,並在藝術節上拿到蒙古族服飾行業工裝組的「三等獎」。
獲獎證書。受訪者供圖
「服裝設計師是娜仁其其格老師,她是蒙古族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治區級傳承人。她在設計時特別加入了一些能夠代表蒙古族的元素,還考慮到蒙古袍的傳統設計不便於學生日常運動,對其加以改良。因此,最終呈現出來的『校服』既美觀又舒適。」
不過,她又補充道:「雖然當時獲了獎,但是我們對於網絡推廣還不太了解,再加上後面疫情了,就一直擱置沒宣傳。」
直到2024年8月,他們在江蘇做了一場蒙古族服飾專場發布會,張女士隨手將拍攝的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引髮網友熱烈回應,讓她看到了推廣民族文化的希望。
視頻截圖
還有一件小事對她觸動很大。那一次的活動是在杭州舉辦,開場時請來了歌手演唱蒙古族歌曲,伴奏是馬頭琴。張女士看到現場許多小朋友都對表演充滿熱情,有人指著馬頭琴問媽媽:「媽媽,那個是二胡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媽媽回答「是二胡」。
聽到這段談話的張女士和朋友們哭笑不得,感嘆原來還是有很多人對一些民族文化了解甚少,但也更加堅定了她今後大力推廣民族文化的心。
後來,她把這組校服作品找了出來,並請小模特們配合拍攝了一場教室走秀,她還特意在視頻上寫上了赤峰7個旗的名字,就是希望能將更多民族文化通過視頻傳播出去。
視頻截圖
「旗是內蒙古自治區特有的縣級行政區,我想把我們的地域性特色文化結合孩子們的服裝,一起宣傳出去。不過視頻里標註的旗並不是一一對應展示出來的服飾。」
視頻火了以後,張女士收到了許多私信和評論,有學生家長說自己很喜歡這個民族元素的校服,即使貴一點也能接受。也有人說,如果校服長這樣,除了上學穿,下學也想穿。
此外,也有一些學校來諮詢合作事宜,但是考慮到民族元素的細節還原要求較高,人工費成本不低,未來大範圍普及仍有難度。
張女士表示,未來除了校服,可能還會考慮將民族元素運用到書包、文具上,讓小朋友們從小就可以接觸到優秀的民族文化,做好傳承與推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