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賈岩峰報道7月31日是中國足協限定的第一個中超俱樂部解決欠薪的節點,未在7月31日前完成償還不低於2021賽季及之前欠薪總額30%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禁止其在2022賽季第二次轉會窗口註冊新球員,並處罰扣除聯賽積分3分。目前中超各隊都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也有少部分球隊為籌措資金髮愁,比如上海申花,就存在可能因無法償還約定欠薪而被扣分的風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申花俱樂部2021賽季及之前欠薪薪總額的30%,是一筆不菲的資金,深處股改夾縫中的申花俱樂部,不知道該向誰求助,是母公司綠地集團?還是承諾幫助完成股改的上海市。因為自從2019年伊始,申花就接到了來自於綠地集團的通知,響應足球發展規劃的號召,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準備進行股改(股改在中國足球領域,特指是指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可是年復一年,股改沒來,俱樂部的運營費用卻沒了著落。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在改革完善職業俱樂部建設和運營模式中提出: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實行政府、企業、個人多元投資,鼓勵俱樂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場館等資源投資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資來源結構,推動實現俱樂部的地域化,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完善俱樂部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立足長遠,系統規劃,努力打造百年俱樂部。
「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的提法,2015年就有了,但到2019年,才有職業足球俱樂部陸續開始試探性進行——當金元足球散場落幕,俱樂部股改和引入多元化股東被視為化解金元足球風險的好辦法,然而巨額債務是股改的最大障礙,同時疫情原因以及經濟形勢下行又導致股改工作舉步維艱。
在等待過程中,不管是綠地集團還是申花俱樂部,都想知道股改工作何時能夠落到實處,也分別向有關方面進行過詢問。上海市分管體育的有關領導表示,這項改革需要在一個有關方面指導性文件的整體覆蓋下才能開始,而這裡說的有關方面,顯然不僅包括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畢竟股改不僅僅是涉及足球,還要涉及到城市裡的企業,更牽扯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概念。
上海申花在等待股改,但一年年的等待,等來的是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畢竟,作為房地產企業,申花俱樂部的母公司綠地集團,近兩年也正在遭遇運營困境和危機。
曾經的申花,是上海市足球的最亮麗名片,也是無數上海人的心靈棲息地。綠地入主之後,球隊拿到了兩個足協杯冠軍,也打過亞冠,這些榮譽都與母公司對俱樂部穩定的投入有關。
目前綠地集團雖然面臨經營困難,但是如果股改方向明確,或者說,改與不改能夠給所有人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一切反而簡單——如果改,那就儘快;如果不改,還是由綠地完全掌控,至少能把目前球隊的問題如何解決做出一個規劃,不論是時間上還是方式上,至少有逐步解決問題的可能。
但目前缺少指導,也不知何時才能有實質性推動的局面,申花俱樂部只能等待,「熬著」等待。
目前俱樂部的困難不僅僅是運營一線隊,還包括多線梯隊——這些年梯隊培養了不少人,國字號U21去克羅埃西亞,申花去了5人,國家隊徵調申花又送出5名國腳,如果此前連續數年的投入,恐怕也難有現在的產出。此外,申花還有女足,同樣需要資金供給。青訓是未來,而女足也是申花當年為了配合足協要求配置,現在足協雖然不把擁有女足球隊當成准入審核的條件了,但申花方面也不想就此放棄女足。
金元足球巔峰時期,申花在中超的投入算是中游,大概需要投入7-8個億,如今低谷期一年下來也要上億。隨著疫情帶來的經濟困難加劇,申花管理層甚至已經開始動用個人資金墊付球隊的日常運營,但這依然只是杯水車薪的權宜之計,沒有投資人出資,僅靠管理層墊付支出,要從根本上解決球隊的困境顯然不切實際。
申花俱樂部正深陷在股改夾縫中,他們需要得到準確指導,到底是否進行股改?還是綠地集團未來繼續獨立支撐?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從俱樂部角度來說,目前唯一能夠指望上的錢,是中超目前有球隊依然拖欠申花幾千萬球員轉會費,如果這筆錢能拿到,申花應該能過7月31日這一小關。如果拿不到,那後果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