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秒的視頻,讓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劇的一幕:這類父母,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2023-01-10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15秒的視頻,讓我看到家庭里最悲劇的一幕:這類父母,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兩天,刷到一個視頻瞬間讓我火蹭蹭上來了。

一個女孩情緒失控地控訴母親給剪了個很醜的短髮,母親在一旁隨著女兒的聲嘶力竭笑得愈發放肆。

最後,女孩歇斯底里地離開了房間。

只有15秒的視頻,但每一秒都讓窒息,為這個女孩難過。

視頻底下,有人看不過去指責這個母親做得有點過分。

你們知道母親是如何回應的嗎?

「如果我笑就傷了她心了,那她就是不懂事的孩子。」

有人指出她傷孩子自尊了,她繼續回懟:

「這樣就傷自尊了,不就剪個頭髮她不滿意嗎?」

多少人從這個母親身上看到自己家長的身影。

很多孩子終其一生,跟這個女孩一樣,從來就沒被自己的至親「看見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短視頻平台,看到諸如「生孩子不玩還有什麼意義」這樣的梗。

說實話,真的無法苟同!

這些惡搞視頻里,有被透明膠帶絆住後,惶恐到不行的孩子...

有被媽媽深色面膜嚇哭的孩子...

有被巨大的雪團一腦袋砸倒在地的孩子...

每每看到這些視頻,實在笑不出來。

設身處地想一下孩子的無力抵抗,恐懼難堪的情緒,就分外難受。

這些視頻和上面那個女孩的哭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孩子作為一個附屬品成了家長取樂的工具。

而這些家長統統都忽略了:孩子的心比我們敏感且脆弱得多。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他們在人格上也享有與大人平等的權力。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說過:

讓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種,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

在那個給女孩剪短髮的視頻低下,很多人說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有的小時候被家長剪成男人頭,被同學嘲笑留下陰影。

有的也是因為短髮被同學排擠。

再小的事,在孩子眼裡也是大事。

也許孩子還小,就算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暫時做不了什麼反抗。

可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這些回憶會變成一顆種子,不斷在孩子的內心生根發芽。

而每個內心感受被忽略的孩子,一定會陷入很深的自我懷疑和厭棄。

周而復始,成為孩子內心永久的傷痕。

所以,不管多小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世界都值得被看見。

保護孩子的自尊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從心而發的尊重,最起碼需要做到以下4點:

1. 尊重孩子的情緒

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 孩子一哭,煩躁、不安甚至惱火……一開始,會試著安慰「不要哭了,乖」,可是哄完沒用的話就會開始大喊大吼,甚至武力解決。

但其實都疏忽了,哭,是一種正常情緒的表達呀。

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不止在快樂的時候可以大叫,更可以在難過時的捶胸哭喊,合情合理。

無論如何,記得溫柔地告訴孩子:有想法就訴說,有情緒就表達。只是,我會幫助你慢慢學會理解和控制。

「It’s OK to be sad」。

2. 尊重孩子的不同

之前網上有個段子: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

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只能靠視頻。

讀書沒資質的,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都說,植物要開花結果,首先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土壤。這用在孩子身上也是一個道理。

有的孩子不愛說話,但是觀察力很強;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體育拔尖。

如果能夠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找到適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贏家。

3. 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7、8個月的孩子試圖自己吃飯的時候,你可允許?

當別的孩子要拿走自己孩子玩具的時候,你可曾尊重他對玩具的所有權?

若希望孩子將來有主見,一定要在兒時給他堅持自己看法和觀點的機會,即便那是錯的,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傷害和錯誤;

也請給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的機會,而不是粗暴地否定。

4. 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大人喜歡公開談論孩子的隱私,比如尿床啊,或者一些孩子不願被提及的糗事。

再大一些就會出現如翻抽屜看日記、拆信件等,殊不知這種做法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嘗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我現在是孩子,我是不是也想要擁有一個隱私空間來裝一些我不想告訴別人的秘密呢?

學會保護孩子的"隱私",可以增強彼此間的信任,還可以真正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叔本華說,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

孩子,也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

你可以引導他,但是不能強迫他。

因為,他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尊重他,是我們做父母的一生的教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63db7c26f839f7da13792ff198e2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