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科技能聚集人氣?全面解讀市場出現的新邏輯!| 蔣衍看盤

2019-11-15     第一財經廣播

今天盤面人氣開始有一定恢復,盤面中的變化也值得我們重點關注,比如昨天國務院提到要降低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這條消息無疑會提振基建投資,這對於今年連續創新低的「中」字頭基建股是利好。

但從今天的盤面表現來看,情況卻正好相反,基建也就是早盤小漲了一波,隨後資金立馬就切換到了科技股中,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在基建上浪費太多時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今天中午節目我第一時間就進行了重點分析:

「中」字頭基建不漲的原因:

第一,其實基建資本金的問題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中已經是明確提到的,現在說到底是屬於政策的落地,基建資本金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是個頭疼的事,尤其是在當前地產調控的背景下,政府資金壓力非常大。

而對於目前的市場來說,就屬於老酒換新瓶,幾乎沒有太多的新意,這個行業目前不能形成資金的人氣和共鳴,因此很自然當然不會得到連續的炒作,不屬於我一直在期待的超預期逆周期調控。

第二,目前我反覆強調過當下是屬於存量博弈,而基建大家都懂的,屬於大市值板塊,你比如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建築等等一大批個股都是千億級別的巨無霸,而且都是連續下跌創今年新低的票,特別是最近2周左右時間大家可以重點看看,都是連續下跌,根本沒有絲毫反彈的跡象,屬於我說的「披頭散髮」類型的美女,但這種所謂的美女在當下很難引起大家的興趣。

說到底如果要推動這些股票拉升的話,僅憑目前市場不到4500億的量,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從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公募基金持倉來看,目前基建行業屬於機構配置很低的板塊,也就是說目前大部分機構手中的貨不多,也就不可能立馬去拉升了。

因此很明顯當下基建板塊成不了市場拉升的主力軍,只能當下配角,但這條政策的出台對於市場而言還是有好處的,至少是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所以今天市場資金開始繼續挖掘人氣板塊,部分高位科技又出現了資金持續買的現象。

當然這和公募基金第三季度加碼布局了科技股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手裡的貨色比較多,短期拉升的難度也相對於較小,而且中午節目我也談到今天消息面上剛好有條重磅消息,如寒武紀推出了一個AI晶片等。

因此目前市場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雖然目前市場很明顯沒有擺脫持續擴容、經濟壓力的兩大利空制約,同時政策上也沒有出現超預期的政策大利好(但由於經濟數據不是很理想本周末還是有可能會有寬鬆的舉措,因此明天盤面尾盤不排除有資金會繼續介入博消息),指數短期內打破僵局還不太現實,但市場至少有了積極的變化,「抓兩頭「行情在不停的演繹,同時個股結構性的機會還是在逐步凸顯,這從今天漲停板的家數就可見一斑,提高到了50家。

所以呢,對於有操作水平的朋友而言可以嘗試去博弈一些具備熱點個股,比如無線耳機、阿里巴巴概念(已確定26號上市,關注A股中的阿里概念)、小市值國資改革票等概念,只不過要切記管控好倉位儘量做快進快出式的操作。

而就中線而言,市場依舊沒走好,至少要等到我之前分析的三個大盤股全部上市後大盤是否還能維持在2900的區間再做決定,因此還需要保持耐心,不見兔子不撒鷹,也就是說在市場沒有出現放量大陽線前依舊需要謹慎。

好了,那麼今天的文章就先寫到這兒。剩下還有5分26秒內容豐富的音頻!請隨我移步第一財經廣播匠心打造的知識服務平台「一財知道」,點擊文章左下角的「」就可找到。希望對你有點幫助,也希望你在我每日的文章下面能同往日文章一樣繼續支持我,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作者:蔣衍

編輯:楊燊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03b24BMH2_cNUgTx8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