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虧公告發布前半個月,原董事長精準套現4405萬。
作者 | 張凱旌 於婞 高岩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最近,一件跌碎投資者眼鏡的事情在A股出現了。
上市公司原實控人、大老闆,在預虧公告發布前半個月內,精準套現4405萬元。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董監高在公司季度報告、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是不得買賣本公司股份的,此舉構成窗口期違規交易。這條規定的初衷其實也不難理解,業績是很可能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如果相關人員提前進場或者離場,顯然對投資者並不公平。
但威帝股份(603023.SH)的前董事長陳振華還是乾了。11月3日,威帝股份公告稱,因公司股東、董事陳振華涉嫌限制期買賣公司股票,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這是針對陳振華個人的調查,不會對公司的日常運營造成重大影響。
具體而言,威帝股份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的落款時間是2023年7月15日。而陳振華的減持自7月4日開始,當日其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460萬股,套現1748萬元;此後,又在7月7日至7月10日,再次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664萬股,套現2657萬元。合計減持金額約4405萬元,減持比例2%。
跟隨陳振華減持的,還有公司董事、高管吳鵬程。早在1月17日,威帝股份就公告過吳鵬程的減持計劃,但其也是在7月7日才進行的減持。
緊接著7月14日晚間,威帝股份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扣非凈利潤預計為-170萬元到-252萬元,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同期減少96.98萬元到178.9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陳振華減持的時間,不僅剛好趕在預虧公告披露前,還正好卡在公司因重大重組停牌前。
就在陳振華減持完的第二天,威帝股份就開始停牌,直至7月25日才復牌。復牌後,公司股價經歷短暫上漲後震盪下跌,一度在9個交易日內跌超20%。截至11月7日,威帝股份自7月11日停牌以來,股價累計跌幅為3.61%,目前總市值27億元。
陳振華為何要帶著公司高管,往槍口上撞?
頂風作案背後有何隱情?
雖然陳振華事後聲明稱,本次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減持股票期間尚未知公司2023年半年度經營業績數據及公司需要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不存在主觀故意違規減持的情況,但對於他來說,套現的緊迫性是實打實的。
事情還要追溯到三年前,當時陳振華還是威帝股份董事長、實控人,公司是國內汽車電子控制產品供應商,主要目標市場是7米以上的大中型客車市場,但業績已在多年瓶頸期後,顯現出了頹勢。
2020年,威帝股份營收同比下降38.78%,凈利潤同比下滑31.31%,兩項數據從絕對值上看,甚至還不如十年前。
在此背景下,威帝股份迎來了國資背景的新股東麗水久有基金。2020年9月,陳振華與陳慶華、劉國平一道將所持上市公司21.43%股份,以7.5億元的價格,溢價約25%轉讓至麗水久有基金名下,同時還放棄了占總股本近30%股份對應的表決權。
經此一役,威帝股份實控人變更為麗水經開區管委會。但同時陳振華也對威帝股份原有業務板塊的業績作出承諾,即2020年至2022年每年凈利潤均為正,且2022年凈利潤不低於3000萬元,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9000萬元。若未完成,陳振華將予以現金補償。
最終,陳振華並未完成目標。據會計師事務所統計,三年內威帝股份原有業務板塊為基礎所產生的凈利潤在4100萬元左右,初步測算補償金額4900萬元左右。
截至11月3日,威帝股份已收到陳振華預付的補償款4730萬元。這個金額,與陳振華7月減持套現的金額(4405萬元)十分接近。
上市前被質疑隱瞞關聯交易,上市後調整募投項目且不及時披露
威帝股份的前身是威帝有限,成立於2000年7月28日,創始人便是陳振華。
陳振華1962年生,今年61歲。他1983年畢業於黑龍江省交通專科學校汽運專業,1984年于吉林工業大學進修,學習汽車車身設計有關課程。1983年8月至1999年底,先後任哈爾濱客車廠研究所工程師、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長。
2000年,陳振華下海創業,威帝股份便在此時成立,並迅速發展壯大。
威帝股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家族企業,在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前,實控人陳振華持有47.53%的股權,陳振華父親陳仰民的持股比例為13.92%,陳振華弟弟陳慶華的持股比例為13.92%,陳振華妹夫劉國平的持股比例為9.64%。
2009年,公司開始進行上市前的改制,彼時公司引入了四位新股東,其中周寶田和李濱也分別是陳振華的外甥和妻弟,二人各出資30萬元就拿到了38.4萬股。因此改制後,威帝股份的家族色彩更加濃重,IPO前,陳振華家族持股比例超80%。
來源:威帝股份《招股書》
IPO期間,威帝股份曾被媒體質疑隱瞞關聯交易。如公司曾經的前五大客戶風華工貿,其董事長王雁鳴在2003年1月與陳振華等4人創辦銳科計算機。同樣在2003年,威帝股份與銳科計算機共同設立中德威帝。自2003 年王雁鳴一直擔任銳科計算機和中德威帝兩公司董事。銳科計算機自設立之日起,其軟體銷售客戶僅為威帝股份與中德威帝,其著作權技術、軟體產品登記等均來源於威帝股份。
但在威帝股份IPO前,2009年2月,陳振華將所持銳科計算機全部股權轉讓給王雁鳴與另一自然人劉強,同時退出中德威帝董事長及總經理職務,劃清關係,從而威帝股份與風華工貿也不再有關聯關係。
不過2015年,威帝股份順利上市。但上市後,2016年的半年報顯示,截至當年6月末,威帝股份累計使用募集資金投資1155.7萬元,僅為2015年IPO實際募集資金21667萬元的5.3%,與公司招股書公告的建設計劃相差甚遠。
被媒體質疑後威帝股份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將結合實際情況加快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度,同時表示「對項目實施進度計劃做了適當調整」。不過對於進度調整的決定是何時、由誰作出以及新的進度計劃,包括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具體影響都沒有披露,被《中國證券報》質疑涉嫌違反交易所對於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同時涉嫌違反信披規定。
上市解禁期後,陳振華家族陸續減持。愛企查顯示,陳振華如今在威帝股份的持股比例由IPO前的60.28%降至25.29%;陳振華弟弟陳慶華由IPO前的13.92%降至3.42%。外甥周寶田任公司董秘,但其與陳振華妻弟李濱的持股比例均已不在今年半年報中披露。
來源:愛企查
罰款需按頂格來?
如今陳振華違規減持,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處罰?
「每一個違規者都可以說不知道,這不是他可以迴避或從輕處罰的理由。」 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從投資者的角度,這個事情也可以解讀為事先收到消息,然後進行了交易,跑路了。不管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都需要從嚴查處。至少可以從內幕交易、違規減持兩方面,去查他的交易行為。
在皮海洲看來,現在市場都在強調要提振投資者信心,而這個事在投資者眼中很惡劣,如果監管只是輕罰,那不排除其他公司也會繼續類似操作的可能性。
皮海洲認為,罰款需按頂格來。根據《證券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在限制轉讓期內轉讓證券,或者轉讓股票不符合規定的,將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買賣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
如果真的這麼執行,陳振華不僅將被罰沒減持所得,還將背上一筆額外的罰款。不過,現在一切還在立案調查中,需等調查結果出爐,事件才有定論。
你怎麼看威帝股份創始人違規減持公司股票?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