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魚而肥」,入秋後是吃魚的好季節,為了對抗漫長的冬季,很多魚都陸續進入了肥美期,此時的魚兒膘肥體壯,魚肉鮮美細嫩,魚肉所含的胺基酸、蛋白質等營養也很容易被人體吸收,作為「貼秋膘」的食材最好不過了,給大家分享4種秋後最該吃的魚,正是肥美的好時候,千萬別錯過季節了。
一、黃骨魚
到了秋季,這種名叫黃骨魚的魚兒會逐漸變的鮮嫩肥美,而且還是淡水魚中的精品,黃魚表面有著金黃的黏膜,煲出的湯色奶白,表面還漂浮著一層金燦燦的油脂,非常誘人食慾,味道鮮美又不失營養。
推薦做法:黃骨魚湯
準備食材:新鮮的黃骨魚2條、蔥、姜。
1、黃骨魚清洗乾淨,放入盆中在表面塗抹一層鹽,腌制10分鐘左右。
2、平底鍋中加入油,油熱五成熱後下入黃骨魚,小火慢煎至定型後翻面繼續煎至定型。
3、煎好後將多餘的油脂倒出來。
4、倒入適量的熱水,大火煮開加入薑片和蔥段,繼續煮8分鐘,加入鹽調味即可。
二、草魚
此時天氣變得涼爽,草魚也開始大量進食,肉質逐漸變得厚實,正是食用的好時候,草魚肉質厚實,但吃起來可能會有土腥味,烹飪時最好選用紅燒、燉煮等方式,既能掩蓋它的土腥味,還能品嘗鮮美的味道,給大家分享一道砂鍋燜草魚的方法,鮮嫩好吃很解饞。
推薦做法:砂鍋燜草魚
準備食材:草魚、蔥、姜。
1、草魚清洗乾淨,去掉腹部的黑膜等,剁成魚塊放入蔥末、蔥段、胡椒粉、生抽和鹽抓拌均勻腌制10分鐘。
2、魚塊放入濕澱粉中,抓拌均勻讓魚塊裹上一層澱粉。
3、放入熱油鍋中炸至金黃撈出。
4、砂鍋底部墊上一層薑片,魚塊放入砂鍋中,加入一勺豆瓣醬、味極鮮、蚝油、適量的鹽和雞精,倒入熱水燜煮15分鐘即可。
三、泥鰍
泥鰍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不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而且其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高於其他魚和蝦,擁有豐富的賴氨酸,入秋後泥鰍開始變得活躍,進食量也開始增加,這時候的泥鰍不僅肉質緊緻厚實,而且還特別鮮美,在貼秋膘的時候,不如將泥鰍列入菜譜清單,常做給家人吃,補充營養又解饞。
推薦做法:泥鰍山藥湯
準備食材:泥鰍、山藥、茯苓、蓮子、薏米。
1、泥鰍放入淡鹽水中浸泡半個小時,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粘液,山藥去皮切塊,薏米放入乾淨的鍋中炒熟,與蓮子、薏米和茯苓一同浸泡。
2、鍋中加入油,油熱後倒入泥鰍和薑片,煎至定型後翻面,煎透。
3、倒出多餘的油脂,倒入熱水大火煮5分鐘左右,至湯色奶白。
4、加入薏米、茯苓和蓮子,繼續煮10分鐘,加入鹽和雞精即可出鍋。
四、鱸魚
「鱸魚秋自肥,楓葉霜自冷」,到了秋季,像大閘蟹、鱸魚等各種時令河鮮到了最佳賞味期,特別是此時天氣逐漸轉向涼爽,鱸魚也開始大量的攝入食物,慢慢的囤積脂肪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做準備,不管是淡水鱸魚還是海鱸魚此時都是很肥美的,肉質細嫩彈牙,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不如來一條鱸魚,正好貼秋膘,千萬不要錯過哦。
推薦做法:清蒸鱸魚
準備食材:鱸魚、蔥、姜。
1、鱸魚清洗乾淨在背部劃開一個口子,放入薑片、蔥絲和啤酒腌制10分鐘。
2、盤子底部放入蔥段和薑片,將鱸魚立在盤子上,魚肚子裡塞入一些蔥絲和薑絲。
3、放入蒸鍋中蒸10多分鐘左右。
4、重新放入薑絲和蔥絲,魚盤上淋上蒸魚豉油,魚身上淋上熱油激發出香味即可。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