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黃山 也許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鄉」,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 上海 人,但我的祖籍就在 安徽 黃山 腳下的一個叫 休寧 的地方。應該是小學的時候,曾經跟隨家裡的二伯和兩個哥哥一起回到這座小鎮。當年交通還十分不方便,車輛不能直接行駛到村子裡,必須得靠雙腳穿過坑坑窪窪的山路和一條窄窄的木橋。
那個夏天的記憶有些恍惚,但依稀記得住在不知道哪個遠方親戚農村新房裡,和兩個哥哥在村口的野河中游泳,在黃昏的落日時分往溪 水裡 扔石頭、抱怨每天的所有飯菜里都放辣椒卻全部吃的精光。記得在雨中艱難的登上 黃山 ,二伯走不動還是我攙扶著他下山。也記得在二伯臨終前我在他耳邊告訴他說,等他康復了再一起重遊 黃山 。
這些回憶的片段構成了我對 黃山 和 徽州 的印象,沒想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竟隔了10多年。
有一句非常老的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 歸來不看岳」。但其實 黃山 真的不但但是一座山 深藏周圍的隱世村落也許才是古 徽州 的精髓所在。
先來一波預告:
黃山日落雲海
寧靜的木雕藝術天堂——盧村
杭黃鐵路的開通,從 杭州 到 黃山 的時間縮短到了2個小時以內,這是一條橫貫浙杭與 安徽 黃山 的跨線鐵路,沿途海經過富春江、 新安江 、 千島湖 等數個風景旅遊名勝地。鐵路的貫通在時空上拉近了原本交通不便的 皖南 山區,也讓我心靈上的「歸鄉」之路更加近了。
從 杭州 東出發,沒過多久隔著玻璃都能看到 徽州 式樣改造的民宅。
從 黃山 北站下來已經是下午,我們便前指定的取車點。雖然是3天的短途家庭旅行,但在選擇自駕用車時也絲毫不能馬虎。
安頓好便抓緊前往第一個目標: 盧村 。
盧村 距離 黃山 北附近大約60公里不到的路程。順著205國道再轉入218省道行駛1個多小時便可以到達。在這條非常出名的省道上,星羅棋布的古村落:五里村、奇塑湖、 盧村 、 塔川 、木坑竹海。這些被這條最美省道串聯其來的古老村鎮,有些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原住民生活形態。去之前正值南方大雪,出行的 杭州 也在幾天前披上了銀裝,到達 黃山 動車站的時候發現當地雪已經化完,還有些悵然所失。沒想到在省道行駛了不久車窗外便飄起了雪花!雖說賞秋色可能是218省道最出眾的,但在雪中與她相遇倒也是別樣體驗。
隨著車行駛,雪開始越下越大
一路開開停停下午四點多,便到達了第一天下榻的 黃山 悅榕莊。之所以選擇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悅榕莊似乎 與盧村有些相似的神韻 ,踏入酒店的大堂就可以感受到這裡避世寧靜的氣息,透過大堂的玻璃窗,或者站在公共陽台就可以看到 盧村 ,朝左可遙看 宏村 。不用走出酒店就可以把整個村子和背後素雅的山景盡收眼底。
第二個原因就很簡單了,那就是悅榕莊離 盧村 真的非常近,從悅榕莊駕車出發前往 盧村 ,大約7-8分鐘的路程即可到達,酒店也贈送了2張 盧村 的門票。(雖然隔天前往的時候發現半個檢票的人影也沒有)
由於是冬天 黃山 區日落較早,天色已經暗下來。便決定不安排行程,在酒店的庭院散步。白牆、青瓦、馬頭牆,這些徽派建築運用在庭院裡的建築上,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儼然一個徽式村落。
房間裡也是一個很中式的設計,最外面的客廳部分,與最裡面的衛生間面積最大而臥室最小的設計,據說是符合 中國 傳統居家風水理論。
第二天在酒店用過早餐之後,便驅車前往 盧村 。
盧村 古民居群為 清道 光年間四品朝議大夫盧幫燮所建,去 盧村 ,就是去看木雕群樓。在村口隨意問起木雕樓在那,村民都會順著方向指去: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細的志誠堂。
循著指引的方向漫步而行,一路上仔細打量,這是一個典型的 徽州 鄉村,有著非常漂亮的徽派建築,這裡小橋流水很是幽靜,縱觀全村可能是由於昨晚的雪剛停,晨起暮時,薄霧輕輕籠罩這片村寨,混以炊煙裊裊,神秘而又朦朧,加上冬天的 盧村 人煙稀少更有一種小世外 桃源 的感覺。
盧幫燮早年經商,家富百萬,當時被人稱作盧百萬。盧百萬在擁有了豐厚的財富之後,僱傭了 徽州 著名木雕工匠花了20年時間精雕細刻而成。志誠堂便是是盧百萬的大房、二房和父母合住的地方。
與當年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木雕樓,只留下一對老夫妻在照看,去的時候只遇見老奶奶,遇見我們便濤濤不絕的攀談其來,由於口音比較重我也很難完全理解的老人的意思,依稀是在講述木雕樓和先祖們當年的輝煌,她還不斷的囑咐我們木雕的製作精美絕無僅有,要多花心思看一看。
老人目前的日常起居也都在志成堂中,堂中成列的生活用具也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回頭望一眼,白雪覆蓋下的 盧村 ,安靜祥和。
碧山村-桃花源中的烏托邦
繼續順著218省道行駛大約十幾公里就可以到達這個叫 碧山村 的地方。曾經在大學學美術的時候,聽說過「碧山計劃」這個名字。2011年由幾位知識分子發起的「碧山共同體」試圖通過知識分子,藝術家下鄉與當地的農村農民協作,提供一種新的鄉村建設思路而名噪一時。 碧山村 距離 宏村 不遠,自駕30分鐘即可到達,這是一座乍看起來平凡的村子。
在村口停好車步行5分鐘便能走到隱藏在村裡的一家書店— 碧山書局 ,它改建在一座二百年歷史的祠堂中,有著和徽派建築一樣的圍合式院落,泥土壘疊而成的土牆,在歲月的洗禮下顯得斑駁陸離。
泥土牆裡都陳列著書籍。
順著書局陡峭的樓梯和通向更加安靜的的二層,這裡陳列更多的書籍。望向窗外,可以看到整個天井,遠處清晰可見綿延的 黃山 山脈。
旁邊的 牛圈咖啡館 ,昔日的牛欄,如今成為一個具有鄉村特色的咖啡館。坐在裡面可以欣賞到老物件、牆上的大字報。還可以點上一杯咖啡享受歲月靜好。
逛完書局繼續往村子裡走,就來到了這個叫做碧山工銷社的建築,這是一座由村子裡老供銷社改造的建築,屋內的裝飾能夠看出保留了老工銷社的櫃檯、櫥櫃的形式感。青色泛舊的木櫥窗,令來自都市的人產生莫名的懷舊和親切感。
如今這裡還引進了「長效設計」的倡導人長岡賢明的設計品牌,而成為了一個理念店鋪。這家設計品牌源於一家 日本 二手店鋪,據說連川久保玲也是他們家的粉絲,他說倡導長效設計的理念大概是重新發掘舊物品的存在價值和利用空間。可能在這一點上和碧山計劃的初衷在精神上又共同點,兩者的結合也顯得挺順利成章。
店裡售賣許多由當地手工製作的工藝品等,
當然如果什麼都不想買的話,這裡應該也是方圓十幾公里,能喝上咖啡為數不多的地方了。
可以圍著炭爐沏上一壺茶,吃個烤地瓜~真是很愜意。
居然還有烤橘子這種操作?
當地的自己釀製的精釀啤酒
工銷社的內部還有展覽的區域,據說是長岡賢明團隊深入 日本 的47個都道府縣,挖掘挑選出當地富有當地個性的產品。陳列展品中不乏普通的工藝品,甚至是現代的工業品。一直從最北端的 北海道 到最南端的 沖繩 依次排開。 特地看了一下即將要去的 沖繩 ,果然因為琉璃工藝高度發達的 沖繩 代表產品是一隻玻璃杯。
聽到店員說今天晚上6點在書局會有難得的 黃梅 戲的演出,咦 黃梅 戲不是 湖北 的嗎?帶著疑惑詢問下才了解到:祭祀、趕集、社戲依然是這裡村民的重要活動。源於 湖北 黃梅 縣的 黃梅 戲, 清道 光以後流入 安徽 ,反而在 徽州 發展壯大,也成了 碧山村 民不可缺少的文化娛樂。
參加演出的演員都是來自 碧山村 或者附近村落的愛好者,從編排到出演都自己完成,就像他們自己開場說的不求多專業,只為一個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華。
雖然都是愛好者一招一式舞得有板有眼,一詞一句唱得字正腔圓,引來陣陣掌聲。演員們輪番上陣,讓所有觀眾深深地沉浸在這場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中。
可以把愛好可以持續下去也真的是一件令人羨慕之事。在 徽州 的煙雨中看完了整場演出。
登黃山同雲海,奇松、怪石開派對
依稀記得在20年前曾經攀登 黃山 ,當時完全是靠徒步登山。此行帶著父母,他們年齡也都不小了。所以選擇索道上山,決定在 黃山 頂上過一夜。一來是比較省力,二是只有住在山上,看日出日落才有保障。
由於 黃山 上天氣多變且日夜溫差較大,一次性登山雨衣,腳套和厚外套必不可少。另外也可以攜帶一些巧克力等補充能量的乾糧。
順著218省道回到國道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 黃山 腳下,所謂 黃山風景區 的南大門就在這個叫湯口的鎮上。這裡是 黃山 旅遊人群最為集中的地方,大多數遊客都會選擇從從 黃山 的南大門上山。由於安全的考慮, 黃山 是不允許自駕上山的。在南大門景區的入口出設有停車場,供自駕遊客停車。一晚上的費用大概幾十元左右,還是比較合理的。
在指定的區域等待不一會兒,景區的大巴景便來我們了。一般可以選擇前山或者後山(雲谷寺)上山,我這次是選擇後山來回。雲谷寺索道會直接將你送到 黃山 景點集中的區域,在這裡你也會和步行上山的遊客交匯。雲谷寺索道口同時也是 黃山 門票的售賣的地方。另外有一點福利:如果攜帶杭黃高鐵的門票或者購票信息, 黃山 的門票居然是可以打折的!
開始坐索道了, 雲和 霧圍繞在山前山後,山的容顏也被遮蓋的嚴嚴實實,讓人看不清摸不透。就連索道,也被朦朧成一道風景。
當海拔慢慢升高抵達索道的終點,白鵝嶺的時候,視野才開始好了一些,放眼望去雲霧中的山色如同國畫般展現出來。
說到 黃山 山上的住宿,酒店就那麼幾家。一般都會選擇 北海 、西海、獅林這幾家,因為從這些酒店出發離看日落的丹霞峰等很近,步行十來分鐘就可以到了。同時第二天選擇在光明頂看日出也不算遠,只需要步行40多分鐘。
話說此行最想遇見的就是 黃山 的日落和雲海了,據說 黃山 一年365天只有51天可以看到雲海,但是昨天剛下過雪,理論上下雪之後看到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一下索道就看到的 黃山 松鼠哈哈,引得路人停下紛紛拍照,小傢伙沒有一點害怕的樣子。
從索道前往住宿的酒店,帶著父母走不太快,但基本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到達,途中會經過一些景點,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顆巨大的古老松樹,被稱為 黃山 十 大名 松之一的黑虎松。
在酒店整頓一會兒突然發現,剛才一路白茫茫的陰天,透出了金色的光芒·。終於出太陽了!今天的日落終於有保證了!這兩天一路我都在嫌棄天氣不好,而由於行程的關係我也只有一天在 黃山 上看日落的機會了,真的是太幸運了!
一路上都是前往丹霞峰看日出的遊人,還會迎面遇到許多建築工作從我們的反方向走來,背著承重的扁擔和貨物,在石階上來來回回忙碌一天,令人佩服和動容。
一路上的景色被日落的光芒照射的非常迷人,雖然從酒店到看日落的地方確實不長,但都是上坡路背著沉重的行李,還算有點辛苦。 不過一心想著趕到日落機位便也顧不得疲勞了!
終於在黃金時間以前趕到了!
當我看見落日的陽光開始慢慢的灑在白雪上時,整個人都沸騰了!看到此景色,才真的理解到 中國 古時為何用國畫潑墨來描繪寫意的山水。真的是一 方山 水造就了一方藝術手法。
山峰在似海非海的雲霧中互相幻化,意象萬千,我只有屏住呼吸欣賞的份。
日落雲霧中的西海飯店。
朋友說這張是別人明明在托太陽,我偏把大陽照到了後腦勺。哈哈
落日的紅色光暈讓雲海和天空融合在一起,看不到邊界,就當你還在沉醉的時刻,天色也就漸漸暗淡了下去,除了按下快門,這種極致的美已經無處可追尋。
宏村-浮生若夢,煙雨徽州
宏村 應該時 徽州 古村落中最為出名的一個,有著「畫里鄉村」的美譽,接近900年的歷史。由於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和秀美的風光也是是各大美術院校寫生的首選之地,作為曾經美術生的一員,曾經在高中和大學兩次來過 宏村 和 西遞 寫生,這一次也算是故地重遊了。
從 黃山 原路下山,驅車前往, 宏村 池塘周遭的樹片葉不留,只餘下枯枝肆意的向天空伸展著,好在遠有薄薄的雲霧圍繞的青黛色群山的山頂,比之前經歷的「白版天「要好看不少。小橋對面的建築,灰白的牆,屋檐下的紅燈籠,把倒影在水面上,一副 徽州 山水畫的景象。
在 宏村 找了一家飯店吃飯。來 徽州 當然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
#毛豆腐#
長毛的豆腐?沒錯,這就是 宏村 讓人「聞風喪膽」的網紅毛豆腐!乍一看其實賣相比臭豆腐難看,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毛豆腐的口味,我倒是覺得口含獨特,濃郁中帶著一些刺激的酸味。
臭桂魚是真的臭。這是 徽州 菜的代表之一,初次見到的人不敢下筷,因為桂魚發出的似臭非臭的氣味,叫人有點擔心。但只要你能不在意這個臭去吃的話就會發現魚肉很鮮美,真的非常好吃。
蕨菜也是當地炒菜很常見的一種。
月沼的紅燈籠在每個黃昏來臨時,都如約亮起,在夜幕中重新遇見這水墨村莊。
寫在最後
此次 黃山 之行,一路上有探歌的陪伴,尋訪到古 徽州 不同的側面。 盧村 的自我意識, 宏村 的溫潤秀美, 碧山村 的文藝獨立。
在這裡,自然界的一切使得一切都更近乎原生態,古鎮無法被現代取代,傳統無法被潮流取代,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文明的交融,驅車於古城之上,路上看到的是心安理得的村民,也看到了原住民中存在自我個性的人們,這一刻我甚至認為自己是屬於這裡的,畢竟這裡的一切,終將歸屬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