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扁將地方財政收入增加了三倍,卻遭到魏文侯的訓斥

2022-04-25     天天文言文

原標題:解扁將地方財政收入增加了三倍,卻遭到魏文侯的訓斥

原文

解扁為東封, 上計而入三倍,有司請賞之。

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入何以三倍?」

對曰:「以冬伐木而積之,於春浮之河而鬻之。」

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強耘,秋以收斂,冬閒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雖有三倍之入,將焉用之?」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注釋

譯文

解扁擔任魏國東部邊境的官員,有一次年終上報帳目,地方財政收入增加了三倍,相關的官員請求封賞解扁。

魏文侯說:「我的國土沒有擴大,人口也沒有增多,地方財政收入為什麼增加了三倍?」

官員回答道:「解扁在當地下令百姓冬天砍伐樹木積存起來,到來年春天再從河道漂流運出賣掉,所以財政收入增加了。」

魏文侯說:「百姓春天努力犁田播種,夏天盡力在田裡除草,秋天忙著收割農作物,只有冬天才有空閒,現在要他們冬天伐木積存起來,駕車運到河邊從河道運出來,這樣百姓就沒有時間休養生息了。百姓已經疲憊不堪了,即使有三倍的收入,那有什麼用呢?」

文言知識

說「益」:「益」的本義是「水漫出」,是「溢」的本字。

「益」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 指「更加」。如上文中的「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又如,成語「精益求精」。
  • 指「利益,好處」。如《尚書》:「滿招損,謙受益。」
  • 指「有益的,有利的」。如《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又如,成語「良師益友」。
  • 指「增加」。如成語「延年益壽」。

歷史故事:西門豹治鄴城

魏文侯,名斯,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首先在戰國七雄中實行變法。

魏文侯對內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對外開疆拓土,使魏國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

解扁通過役使百姓增加了財政收入,本想以此獲得封賞,卻被魏文侯責備。

下面再講述一則因為有過錯卻得到嘉獎的故事。

西門豹治理鄴城時,糧倉里沒有積蓄的糧食,錢庫里沒有儲備的錢幣,兵庫里沒有兵械存放,官府里沒有總計收入的帳簿。

這樣,就有人就在魏文侯面前告發西門豹。

於是魏文侯決定親臨鄴城檢查,看到的現象果然和別人控告的一致。

魏文侯就召見西門豹,說:「鄴城如此混亂,你能說清原由也就算了,否則將嚴加追究。」

西門豹說:「我聽說實行王道的君王使人民富足,實施霸道的君王使士富足,只有亡國之君才使各種府庫充足。

鄴城官倉無糧,因為糧食積儲在人民手中;金庫無銀,因為銀錢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庫無兵器,因為鄴城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

大王若是不信,讓我登上城樓擊鼓,這時錢糧兵器馬上就會齊備。」

西門豹登上城樓開始擊鼓,第一陣鼓聲結束,只見百姓紛紛披掛鎧甲,帶著弓箭,手持兵器從家裡出來;

第二陣鼓聲結束,又有許多百姓背著或用車裝著糧食紛紛趕來。

看到這些後,魏文侯大悅,說:「好了,好了。」

西門豹卻說:「民可信不可欺。今天既然把他們集合起來,如果隨意解散,百姓就會覺得受到欺騙。燕國經常侵犯我國,大王不如讓我帶他們去攻打燕國。」

魏文侯聽後點頭稱是,於是西門豹發兵攻燕,收回了許多失地。

——出自《淮南子·人間訓》

啟發與借鑑

魏文侯作為先秦時期的諸侯,在當時的生產水平還相當低下的情況下,將是否有利於民生作為評判官員政績的標準,而非只看經濟數字。就算是在當下,這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是顛撲不破的歷史真理。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國家才能安定。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天天文言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30d44c9c6e0ec928685aaef4c61c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