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假髮——走出國門的縣域經濟

2023-12-28     禹州融媒

原標題:許昌假髮——走出國門的縣域經濟

許昌假髮——走出國門的縣域經濟

新華社鄭州12月26日電(記者劉振坤、翟濯)無論是「禿然」的煩惱,還是對百變造型的追求,假髮已成為炙手可熱的單品。

來自河南許昌小宮村的村民鄭志遠,雖然大半輩子沒有離開過家鄉,但是經他的手製作的假髮卻遠銷海外。鄭志遠說:「把收來的頭髮梳理打直後,按照長短進行分類,4英寸長的用2道細線綑紮,稱2檔;6英寸的用3道細線綑紮,稱3檔;依此類推到32英寸16檔。頭髮分檔後,發把的檔次一目了然,便於交易和深加工。」

在許昌,像鄭志遠這樣處於假髮產業鏈的從業者超過30萬人,平均每15個許昌人就有一人從事發製品行業。

這門頭頂的「小生意」,許昌已經做了百年。

據《許昌縣誌》記載,早在明朝嘉靖年間,許昌人就開始嘗試製作一些假髮道具,用於戲劇演出。20世紀初,許昌市泉店村的白錫和結識了一位德國商人,將走街串巷收購來的頭髮進行初加工後銷往歐洲。之後數年,泉店村、小宮村等地的村民,陸續進入發製品行業。

3月16日,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討論產品設計方案。新華社記者 戴翹楚 攝

20世紀60年代,許昌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假髮代加工中心。改革開放後,許昌人前往全球各地收購頭髮。一度有2萬多許昌人把世界各地的頭髮匯聚到當地的不同村落,加工成假髮再銷往全球。歷經百年,許昌的發製品行業經歷了由粗加工到深加工、由檔發到假髮成品、由單一品種到系列產品的轉變。

「許昌在發製品製作上有全產業鏈的優勢,可以完成從收購、加工、生產、到成品的全流程。」許昌市發製品協會秘書長王喜詳說,從走街串巷吆喝「找頭髮換針」,到依託跨境電商「賣全球」,許昌的「一縷發」歷經百年,在網際網路加持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許昌市建安區東恆發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工人們用左手將頭髮放在網帽的細縫上,右手指捏緊一根鋼針,上下遊走,很快,黑色的頭髮被漸次固定在網帽上,一件假髮頭套順利下線。

「手工的織法有孔孔鉤、梅花針、斜加密等,現在的客戶更加注重品質,手工織的產品更逼真,更自然,更像是從毛囊中長出來的頭髮。」東恆發業有限公司總質檢張素改介紹說,這樣一頂手工織的假髮,經過7天左右,就能送到美洲、歐洲的客戶手中。

3月16日,工作人員在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製作假髮。新華社記者 戴翹楚 攝

「海外有龐大的假髮需求,許昌有百年的發製品產業基礎,工廠和市場之間以網絡為媒,搭乘跨境電商的快車,讓許昌的『一縷發』生意,一步步走到了世界前端。」許昌龍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亞馬遜平台銷售總監王英浩說,假髮產品體積小、重量輕、好運輸,非常適合跨境電商的模式。

目前,龍祁電子商務以全球速賣通、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平台為基礎,打造出了多個品牌自營商城。

據了解,目前許昌擁有發製品相關經營企業4000多家、3000多種產品銷往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0%以上。在跨境電商平台上,每2秒鐘就有一項許昌發製品交易。

3月16日,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電商平台直播介紹產品。新華社記者 戴翹楚 攝

河南瑞貝卡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跨境電商亞馬遜板塊負責人司遠說:「自公司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專注於假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已經具備了完整的假髮產業鏈,我們的人發假髮、人發發條、化纖假髮、化纖發條等多品類1000多種產品,暢銷於北美、歐洲、亞洲、非洲的40多個國家。」

來源:新華社

編輯:馬陽 校對:宋爽

責編:董州旭 終審:王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24dd8f454354e3d0e42dfeb2eeda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