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居然有1/4的孩子都會進行言語矯治!你留意過孩子的言語嗎?

2020-05-14     魯稚的陽台

原標題:在德國,居然有1/4的孩子都會進行言語矯治!你留意過孩子的言語嗎?

作者:悠悠媽(現居德國),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 ID: yoyomadeguo

前陣子有家長在微信上詢問我孩子說話不清楚、某幾個音總是發不對,還有大舌頭的問題應該怎麼辦。

這其實是個很專業的問題,裡面涉及到言語矯治。我當時給這位家長建議去兒童醫院看看言語矯治師,結果得到了一個「呵呵」的回覆🤦‍ 🤦‍🤦‍

可能是言語矯治在國內還不普及的緣故,很多家長對它就像對待心理諮詢一樣帶有很強的偏見。

偏見源於缺乏了解。今天,我想再次拾起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和大家普及一下言語矯治的知識,就像揭開心理諮詢的面紗一樣,讓大家看到言語矯治真實專業的一面。

其實,言語矯治(Logopädie)在德國特別普遍,德國幼兒園至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有四分之一都接受過言語矯治,悠悠也是其中一員。

悠悠所在的幼兒園專門有這項服務,每周一三五的上午,言語矯治師都會到幼兒園來,給需要矯治的孩子們提供一對一的語言訓練,每個孩子每周45分鐘。

言語矯治的範圍非常廣,不僅僅是口吃、大舌頭的問題,外國孩子德語發音不標準,語法不好,鼻音,吞咽換氣不順,愛吐舌頭等都可以請言語矯治師來幫忙。

大部分孩子經過幾月的矯治和訓練問題就能很快得到解決其實很多都是小問題,粗心的家長可能覺得不干預也沒什麼。可是德國專家覺得早點治早點好,說話流暢發音清晰可以讓孩子上學後更加健康自信,萬一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就不好了。

悠悠接受言語矯治是她的心理諮詢師推薦的,主要目的是 鍛鍊她在別人面前大聲說話的勇氣

說真的,以前看到我們幼兒園很多孩子在接受言語矯治,我從來不知道還有鍛鍊說話勇氣這一功能呢!由於悠悠的德語和吐詞發音都沒問題,幼兒園老師和她的兒醫從來沒有向我推薦過言語矯治。

直到心理醫生推薦了,和言語矯治師聊了後,我才知道他們的工作確實也涉及如何優雅說話和發聲的訓練。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對待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我不得不說德國人真的很「大驚小怪」,一點小問題就會讓孩子看這看那,非常重視預防的作用,而不是等問題嚴重了才去治療。

說句題外話,我有個德國朋友生下來是招風耳, 五歲的時候做了招風耳手術恢復正常。德國人認為「 招風耳可能導致孩子被霸凌」,為了預防招風耳孩子陷入霸凌受害者的境地,招風耳手術被納入德國國民醫保計劃,每個有招風耳的小朋友都可以得到免費手術。

除此之外,像 牙齒矯正、地包天這樣只影響顏值、實際並不影響健康的醫療干預項目也都在德國青少年的免費醫保範圍內,目的就是為了及時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防止一個人因身體缺陷而遭到嘲笑、歧視。

你想想,如果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因為顏值缺陷自信遭到打擊,社交生活因此受挫,也可能會引起很嚴重的心理問題啊!誰說顏值問題不是大問題?

好了,我們還是說回今天的正題。言語矯治究竟矯治什麼,在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

其實國內也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只是比較小眾,不被大眾所知而已。 在國內言語矯治屬於康復學領域,今天的文章簡單為大家掃個盲。

孩子說話的好壞,由兩部分影響,即:聽音器官(耳)和構音器官(口),也就是能不能聽,能不能說。

有的孩子說話比較晚,可能兩三歲都沒開口,家裡的老人還總說是「貴人語話遲」。如果真的僅僅是這種情況,家長的確不用擔心。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要忽略掉,就是孩子的聽音器官和構音器官可能存在問題,致使TA不能表達。那就需要我們家長儘早發現,儘早就醫。

康復學中本著「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醫生和言語矯治師都建議家長如果察覺到孩子可能有問題,就早點帶孩子檢查。

一來是為了儘早排除身體器質性原因,心裡可以踏實很多;二來如果孩子真的是聽音或者構音器官有問題,那麼早發現了,無疑就是為孩子在時間上爭取了最佳的康復時間。

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0-7歲,如果錯過了這個黃金階段,以後的矯治效果會差很多。

兒童言語活動發展過程

1.言語準備階段0-1歲:

包括理解言語的準備和發出語音的準備。這一階段不僅做理解的準備,也做說出句子的準備。

2.言語的形成階段1-3歲:

這一階段開始大量的理解語言,並且開始主動說出有一定意義的詞,隨著詞彙量的不斷增加,掌握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3.言語的發展階段3-7歲:

這一階段是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詞彙、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怎樣在家進行初步判斷?

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接受言語矯治?僅僅是說話不清晰不能作為判斷依據,我們需要確定孩子具體哪方面說的不好,介紹幾個比較簡單的觀察方向:

嗓音問題

聲音過高、聲音過低、音調平直、音高突變、假聲、雙音、 不會把握適度的音量、 沙啞聲、嘶啞聲、 增音(增加不應有的音素)、減音(應有的音素沒有發出來)、歪曲或替換(把一個音發成另一個音)、聲音過弱

鼻音問題

鼻音過重、鼻音缺失、氣息聲

呼吸問題

說話時呼吸短促、 不善於在言語過程中換氣

流暢性問題

音長障礙(口吃)、不善於在言語過程中停頓、 缺乏流暢感。

(還有一種是由語言中樞問題導致的言語行為障礙不在討論範圍)

如果出現這些發音問題,我們需要先進行聽音器官和構音器官的健康判斷。

聽音器官

聽覺發育是語言發育的基礎,所以如果孩子說不好,那我們首先要排除聽音器官上有沒有問題,即是否有聽力障礙。

國內大多數醫院在孩子出生時都會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所以孩子是否有聽力障礙很早就能確定。而沒有進行過篩查,並且目前說話水平明顯弱於同齡孩子的家長,可以在家進行簡單測試。

測試方法:

運用一些能夠發聲的聲響玩具如鈴鐺、小鼓等在安靜的環境下,距兒童1米左右,發聲物的平面高度與兒童的耳部水平相當,之後發出聲響。

觀察孩子表現:

如果孩子能夠出現以下表現,大機率聽音器官是健康的。

新生兒~4個月:

新生兒最常見的反應是聽覺眼瞼反射;清醒時表現為眼球的迅速活動、眨眼或明顯的睜大眼睛;睡眠時表現為眼瞼緊繃。

小於3個月的嬰兒對突發聲音有驚跳反射,停止正進行的活動,吸允動作,呼吸明顯改變及面部出現怪象等表現。

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的正常聽力兒童,多表現為從睡眠中驚醒,睜大眼睛及眨眼動作。

4~7個月:

可以左右轉頭來尋找聲源,4個月時此動作還比較困難, 6個月時就顯得容易和確定。

7~ 9個月:

7個月的孩子,聽到聲音後首先會向自己身體的左右,然後可以低頭向下來尋找聲源,到9個月大時他還會抬頭向上尋找聲源。

9~ 24個月:

隨著月齡的增加,幼兒抬頭、轉向等動作會越來越敏捷和輕鬆。當月齡增加到12個月時,他們應該能向身體四周各個方向尋找聲音。

24個月以上:

孩子不僅聽見聲音之後面部表情會出現變化,也會轉頭尋聲,並且能夠正確判斷聲音的方向。

構音器官

構音器官是由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吐字器官、共鳴器官組成。構音器官有很多是在家觀察不到的,所以還是需要去醫院檢查。

呼吸器官

包括肺、膈肌和胸廓。它們為發音提供所需的空氣動力。

發聲器官

包括喉頭和聲帶。其作用是在空氣動力推動下,發出可供吐字器官和共鳴器官加工的聲音。

吐字器官

包括唇、齒、舌、軟齶、硬齶等。它們對發聲器官產生的聲音進行加工,形成具有意義的語音。

共鳴器官

由口腔、咽腔、鼻腔和胸腔構成。它們對形成語音、擴大音量和豐富音色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果在家初步檢測發現有問題,應該去哪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

儘早去當地的三甲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不建議去助聽器店進行檢測,尤其是小城市的助聽器店,店員大多數並不專業。(悠悠媽是真的很強調,有問題去醫院,畢竟還是需要相信專業人士的判斷)

(去醫院檢查一定要儘早,我有學康復學的朋友以前在康復中心見到有孩子聰明又漂亮,可是四五歲了家長才發現是聾兒,或者說是家長才承認孩子是聾兒。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期,孩子佩戴助聽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蝸之後,康復效果也不會太好,這輩子像普通人一樣說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所以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如果孩子有言語矯治的需求,要去哪找專業人士?

1.當地三甲醫院康復部

2.當地殘聯康復部

3.康復中心

4.特殊教育學校(聾校或者培智學校)

5.助聽器店(他們一般認識專業人士)

如果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想矯正和強化一下孩子的發音問題,在家怎麼做呢?

1.誘導發音:

讓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發出聲音,比如:撓痒痒,誘導孩子笑出聲音。

2.口舌操:

目的是幫助孩子克服說話時不張口、嘴唇緊張、或者無力的問題,以及鍛鍊舌頭的靈活性。包括唇、齒、及口部肌肉的訓練,及頂、卷、伸等舌部動作。

3.呼吸訓練:

口呼吸,比如:早晨起床後慢慢呼吸,跑步時快速呼吸。

鼻呼吸,比如:閉嘴正常呼吸,在鼻子下面放一跟羽毛,感受氣流。

口鼻交替呼吸,控制氣流交替緩慢和急促呼吸。

鼻呼吸放嘴下,鼻呼吸放鼻下

4.氣息訓練:

長吹,憋足一口氣,吹滅10根點燃的蠟燭或吹鼓一個氣球或進行吹喇叭練習。

短吹,憋足一口氣,吹滅一根蠟燭或吹動紙條。

斷續吹,吹羽毛不讓其落地;疊兩隻紙青蛙,二人比賽吹青蛙;吹肥皂泡。

爆發吹,憋足一口氣,吹小紙條、吹手背等。

軟吹,憋足一口氣,將氣流緩慢從口中吹出。比如:吹笛子、吹口哨。

5.鼻音訓練:

讓孩子體會氣流從鼻子通過的感覺,比如:閉嘴發「eng」的聲音

6.嗓音訓練:

促使孩子活動聲帶發出響亮聲音,比如:大聲呼喊和間歇性呼喊

7.四聲訓練:

練習說四個音調都有的詞彙,比如:花紅柳綠、中國偉大、貓羊狗兔、山河美麗、天然寶藏、心明眼亮等。

練習繞口令,比如: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一個姑娘來摘李,一個小伙兒來摘梨,一個小孩兒來揀栗。 三個人一起出大力,收完李子栗子梨,一起拉到市上去趕集。

可以說,上面介紹的這些方法都是比較專業的方法,一般是由言語矯治師帶著孩子做,然後給孩子布置作業,回家繼續練習。家長在完全沒有任何專業指導的情況下很難為孩子做出專業決定,畢竟不知道到底哪種練習方法是針對自家孩子的情況。

所以掃盲完言語矯治這一醫學分支,我還是建議家長們,如果孩子有發音、說話方面的問題,不妨去三甲醫院看看專家。這並沒有什麼可恥的。

言語矯治不需要吃藥,很多小問題在專家的指導下,經過幾個月至一年時間(視嚴重程度而定)的矯治練習都能糾正過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真是太正常不過啦!

作者簡介: 悠悠媽,定居德國,精通德國早教與教育,代表作《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用實例分享德國教育的精髓用生活完成教育,潤物細無聲

跨越半個世紀的經典,讓孩子放下對數學的畏懼心。涵蓋六大數學領域及小學常見數學概念!配有獨家導讀音頻。

版權說明:本文來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鳴謝原作者及編輯 如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1eAp3IBd4Bm1__YLs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