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走紅背後:一年賣五百多億,有人靠其發家致富

2022-09-16     AI財經社

原標題:榴槤走紅背後:一年賣五百多億,有人靠其發家致富

撰文/ 李萌

編輯/ 陳芳

一整個要好幾百

家在山西的柳嬌,在9月的一次家族聚會前,特意去當地的水果批發市場購入了兩個榴槤,挑個頭、看顏色、捏果刺、聞氣味,精挑細選後,她敲定了兩個飽滿的榴槤。50元一斤的單價,算便宜了,在一些水果零售店裡,一斤榴槤要68元。

柳嬌挑好的兩個榴槤稱重後算完帳要八百元,她掏錢時不免有些「肉疼」,但「像稠乎乎酸奶」一樣的口感,還是讓她咬咬牙買了。

在水果市場,榴槤一直被譽為「水果之王」,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較高,營養價值豐厚。因此,榴槤的身價,一向「笑傲」群果,處於水果價格鄙視鏈頂層。動輒幾十元一斤的價格,加上三五斤起步的個頭,想要擁有一整個榴槤,得花大幾百元。超市裡散裝的榴槤果肉,小小一瓣也要二三十元。

「我們這榴槤最便宜的時候是六七月,一斤大約二三十元。」柳嬌說,當時她捨不得,想等等看,沒想到之後漲價了,現在與夏天相比幾乎翻了倍。

而身處榴槤消費大省廣東的陳思,今年吃過最便宜的榴槤一斤是19.9元。陳思全家都是榴槤的資深愛好者,她回憶,小時候父母買的榴槤都是幾元一斤,幾年前她還買到過八九元一斤的榴槤。另一位消費者汪寧記得,以往金枕榴槤最高也就三十多元一斤,現在金枕榴槤單價已經爬上了50元一斤的大關,堪比以往貓山王榴槤的價格。

(圖源/視覺中國)

儘管榴槤變貴了,卻抵擋不住人們對它的喜愛。京東到家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京東平台上水果之王榴槤銷售額同比增長203%,成為了消費者最喜愛的水果。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鮮榴槤進口量為82.16萬噸,較上年同期大漲42.7%。而在2017年,我國鮮榴槤進口量還僅有22.44萬噸,四年間翻了近四倍。

剛剛成功IPO的洪九果品透露,過去幾年榴槤的增長率遠超其他水果品類,零售額從2019年的210億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52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57.7%。2021年,榴槤的零售額在中國所有進口水果品類中排名第一,約占進口鮮果零售總市場規模的31.7%。

不僅是榴槤鮮果,中國人對榴槤的愛還彰顯在一眾網紅榴槤甜品上。榴槤糖、榴槤酥進入春節年貨清單,榴槤千層、榴槤披薩幾乎是每一家甜品店、披薩店的招牌菜,而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榴槤冰皮月餅也是一眾月餅中的爆款。新茶飲品牌也紛紛捲入榴槤賽道,奈雪的茶霸氣榴槤歐包已是招牌明星產品,古茗在今夏推新的榴槤奶茶,還沒有在全國推廣,已在網上掀起了嘗新熱潮。

榴槤,正從一個小眾品類向大眾餐桌突圍。而在市場擴大的同時,榴槤的身價也一路水漲船高。榴槤重度愛好者蔣璐去年吃了十幾個榴槤,單價普遍在二十元上下,而今年動輒三四十元的價格,讓她只捨得買幾個解饞。

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一位榴槤經銷商回憶,在他印象中,榴槤價格最低點出現在五年前,那時候的榴槤只要7元一斤。而今年夏天,新發地榴槤一斤最低價也要十幾元。9月榴槤尾季後,前幾日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拿貨價每斤已漲到40元,品質還不是上乘的。

供不應求所致

為什麼榴槤會變貴?

「一個因素是現在的人不缺錢了,吃榴槤的人越來越多。」一位新發地市場的水果經銷商認為,以前都是年輕人購買榴槤嘗個鮮,現在從老人到小孩都在吃,貨賣得越來越快,供不應求下,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以往一車榴槤賣光需要兩天的時間,現在不到半天就賣光了。」上述水果經銷商說,上游商家見狀,就把進貨價往上提了提,反正也不愁賣。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榴槤?在知乎上一位題主問出了無數人的心聲。這位題主特別好奇,她小時候無論是身邊的朋友還是親戚,一提到榴槤就會皺眉頭,說超級臭,她一直想嘗嘗,但又怕別人說就不敢吃,沒想到長大後,現在身邊的人吃榴槤的越來越多,超市裡賣榴槤的也變得多了起來,很想知道原因。

無數網友在提問下面回答說,「吃榴槤只有0次和無數次之分。」「自從去泰國吃了一次後,就踏上了愛吃榴槤的不歸路。」「有一種美味叫榴槤忘返,味道確實好吃。」「因為人們的條件好了,榴槤味道又好吃,自然就火了。」

除了市場供不應求推高了價格外,成本也是榴槤越賣越貴的一個因素。

(圖源/視覺中國)

由於氣候限制,目前我國鮮榴槤供給基本依賴進口,透過海關數據也可窺見近年來我國榴槤市場價格的變化趨勢,進口成本在逐年遞增。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鮮榴槤進口量為22.44萬噸,進口金額為37.6億元。算下來,每斤榴槤的進口均價為8.4元。2018年,進口均價小幅回落至8.3元,2019年,又升至9.1元,也就在這一年,榴槤開始成為我國年進口量最多的水果。登頂次年後的2020年,中國鮮榴槤進口均價突破10元大關,漲至14元每斤。2021年,進口均價攀升至每斤16.6元。

2021年,雖然我國鮮榴槤進口量同比增長42.7%,但鮮榴槤進口額增長更猛,同比增長68.4%。與2017年相比,進口量增幅達266.2%,進口額則猛漲了623.9%,價格漲幅遠遠跑贏了進口量,也無外乎中國市場上的榴槤價格越來越貴。

而在為我國提供了九成以上鮮榴槤的泰國,榴槤也並非「白菜價」。在泰國留學的許方琳今年春季購買的泰國東部榴槤單價在十五六元左右,雖較中國市場價格更低,但相比當地的香蕉、芒果、山竹等水果,榴槤依然賣得最貴。

一個原因是,相較於其他水果,榴槤的生長周期更長,從種植到結果需要六七年時間。高達二三十米的榴槤樹,也使得果實採摘難度高、風險大,需要較高的人力成本,因而榴槤這一品類的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同時,榴槤產量也易受氣候影響,產量少的季節,供不應求加劇,價格波動幅度較大。

近年來爆發增長的國內榴槤市場,使得不少水果商嗅到了商機,上下游的入局者越來越多,不少水果經銷商前往泰國,直接在當地承包果園,中下游原本經營其他水果的批發商們,也一股腦扎入了榴槤市場。

想要分一塊蛋糕的人越來越多,從種植到銷售,每多一環,價格便會再漲一層。上揚的原產地價格、加之倉儲物流、關稅人工、層層經銷的成本,最終都由消費者買了單。到達消費者者手中的榴槤,一個個「閃著金光」,每一口都帶著錢的味道。

捧出「第一股」

那麼,未來榴槤的價格會降下來嗎?

目前看,答案是否定的。洪九果品透露,榴槤的價格主要受產品成本、市場供求方面的影響,當前我國榴槤大部分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進口,受檢疫、燃油、人工等成本因素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榴槤的成本普遍偏高,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賣方是沒有動力降價的。」洪九果品認為,短期內榴槤價格估計不會出現大幅度下降。

不同於陽光玫瑰葡萄、西梅、獼猴桃等水果,中國通過大規模自種成功,提高了市場的供應,讓售價有一定回落,而榴槤短期看還得依賴進口。洪九果品透露,出口榴槤的國家都位於熱帶,環境較潮濕,且一年中最低的溫度不低於10度。目前,我國海南省、廣西的極少數地方符合種植氣候條件,但能夠用來種植榴槤的面積非常有限,短期內發展大規模種植榴槤的可能性非常小。

並且,榴槤種植的成本比較高,改造榴槤樹的基因,讓它適合我國生長環境,科研所耗費時間也非常長,因此,榴槤在中國的大規模種植之路依然很漫長。

儘管如此,榴槤卻成功把洪九果品率先送上了「水果第一股」的寶座。

水果市場常有「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的說法,2019年這三家企業為了搶奪「水果第一股」各出奇招,最終主賣榴槤的洪九果品實現突圍,於9月5日正式登上港交所,拿下了第一股的桂冠。

與百果園大舉開設線下加盟店的經營模式不同,洪九果品主要做的是To B的生意,終端批發商是其主要銷售渠道,常年占據其收入的半壁江山,新興零售商、商超客戶在2021年分別貢獻20.7%和14.2%的收入,直接銷售占比最低,為11.8%。

因此,與老對手相比,洪九果品以門店形式出現在消費者視野的時候不多,因而在知名度與存在感上,似乎也略遜於百果園和鮮豐水果。但在中國,按照市場占有率計算,每賣出十二個榴槤,就有一個來自洪九果品,走進一家商超,水果區一個個氣味濃郁、身價不菲的榴槤,或許就由洪九果品供貨。

截至2022年5月31日,洪九果品的客戶包括2021年全國銷售收入前十大商超企業中的八家。據灼識諮詢數據,按銷售收入計,2021年洪九果品在中國榴槤分銷市場的份額為8.3%,在向來集中度不高的水果市場上,這一占比已足夠讓洪九果品成為中國最大的榴槤分銷商。

(圖源/視覺中國)

僅靠賣榴槤,洪九果品過去三年就創收超過60億元,2021年為其營收貢獻超三分之一。招股書顯示,今年前5個月,洪九果品賣榴槤的收入已達到15.5億元,領跑柑橘、蘋果、車厘子等一眾水果,是洪九果品最核心的營收來源。

而2019年,洪九果品來自榴槤的年收入還僅有4.7億元,只有2021年34.8億元收入的零頭,彼時在中國榴槤市場份額也只有2.8%。短短三年,隨著中國人越來越愛吃榴槤,洪九果品的榴槤營收翻了數倍。

說到原因,洪九果品透露,一方面是因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因具有豐富的營養和獨特的風味,榴槤成為了「網紅」水果,中國消費者對榴槤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公司較早進入泰國,在當地有近400人的團隊,已與上游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能拿到質價比高的貨源。

彎腰撿鋼鏰的生意

洪九果品也享受到了「水果之王」——榴槤帶來的紅利。

招股書顯示,榴槤的毛利率在洪九果品所經營的水果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毛利率分別為21%、18.9%、20.7%,今年前5個月,進一步攀升至31.2%。與之相比,其他水果的毛利率常年在15%上下浮動。其中,火龍果的毛利率還從2019年的19.2%降到了2021年的11.5%,車厘子更是從2019年的19.4%減少至2021年的6.4%。

在此背景下,洪九果品的毛利率略高於百果園,近三年洪九果品的整體毛利率為18.9%、16.6%、15.7%,與之相比百果園的毛利率是9.8%、9.1%和11.2%。

反應到盈利能力上,洪九果品也比百果園稍微強一些,去年洪九果品水果賣了102.80億元,賺了2.92億元。同期,百果園賣了102.89億元,賺的錢是2.26億元。兩家營收體量相當,但在賺錢能力上,前者比後者略勝一籌。

榴槤市場的爆發還助力洪九果品,搶先於百果園、鮮豐水果,第一個成功登陸港交所,結束了「水果第一股」纏纏綿綿的爭奪戰。

(圖源/洪九果品官網)

不過,洪九果品的上市之路走得也頗為坎坷,早在2019年,其就與東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登陸A股,次年把保薦機構換成中金公司,2021年9月終止了A股上市輔導,又在一個月後轉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耗時近三年,歷經上市目標、保薦機構的更替,洪九果品最終拿下了「水果第一股」的桂冠。

而洪九果品身後,在美股、A股、港股打轉,兩年三次衝擊上市的百果園,今年5月遞表港交所後目前還沒有消息。鮮豐水果上次關於上市的消息還停留在2021年,其將上市輔導團隊由中信證券變更為中信建投證券,此後便再未傳出IPO音訊。

洪九果品成功上市後,其創始人鄧洪九的逆襲史引發外界關注。他的學歷不高,17歲就開始在朝天門碼頭當起了「重慶棒棒」,挑著扁擔在重慶走街串巷賣水果,後來發現批發比零賣更賺錢,就拿著全部家當做起了水果批發生意,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2年,鄧洪九和妻子創立了重慶洪九果品有限公司,他的水果生意也越做越大。其中,2005年是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在政策利好下,他率先做起了進口水果,與同行打出了差異化,最終一步步帶領公司走向上市。

雖然洪九果品千辛萬苦成功搶先上市,但是上市後的表現很是平淡,十天以來其股價一直穩定在每股40港元左右,與發行價相當,沒漲也沒跌,總市值為186億港元。

一個原因是,總股本4.67億股的洪九果品,上市以來絕大多數交易日的成交量都只有幾萬股,9月15日的成交量是1.4萬股,成交額為56.43萬港元。

洪九果品不受投資者青睞的一個因素是,水果這門生意並不性感,儘管洪九果品的賺錢能力高於百果園,但是依然是一個彎腰撿鋼鏰的生意,凈利潤率很低,只有2%左右,它未來的錢景,算都能算得出來,想要討得務實的港股投資人歡心並不容易。

(文中消費者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19719b27f87b1c9c9b7f3c99f08c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