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飛盤教練月入上萬,懂團建,也能當紅娘

2022-10-15     AI財經社

原標題:兼職飛盤教練月入上萬,懂團建,也能當紅娘

撰文/ 劉冬雪

編輯/ 陳芳

全國全職不到50人

「漂亮!漂亮!」

如果你通勤路上經常路過一片室外足球場,大機率對類似歡呼聲不會陌生。不過,這可能不代表足球進球門了,而是一位隊員接住了對手進攻的飛盤,為團隊贏得了一分。

這位滿臉笑容的隊員,可能是十幾歲的初中生,也可能是剛剛下班的年輕人,TA可能來自新能源行業、網際網路行業,也可能上個月剛出手幾千萬元投資了一家創業公司……

飛盤,憑藉規則簡單、設備簡便、非衝撞性及社交屬性在兩年內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變身為一項全民運動。小紅書、脈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甚至是微信朋友圈,鋪天蓋地的飛盤相關內容集體轟炸,與當初滑雪、露營、衝浪等爆火盛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數據顯示,今年5月,小紅書上飛盤相關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62倍,6月同比增長90多倍,7月同比增長達到了176倍。根據小紅書《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報告顯示,「室內憋了太久要去戶外走走」的山系生活成為流行,發布量位居前三的飛盤、露營、槳板中,飛盤穩坐第一位,發布量同比增長6倍。

「飛盤這項運動讓我明白,玩狗,不如當狗。」2021年10月的《脫口秀大會》上,演員小北的一句話,也側面反映了飛盤運動之熱。

2019年以前,全國的飛盤俱樂部不超過50個。如今,僅小紅書飛盤聯盟就有超過400家俱樂部,其中甚至不乏國家飛盤隊主教練、中國飛盤公開賽冠軍、亞洲大洋洲飛盤聯合會秘書長等資深玩家,似乎也在示意著,飛盤已經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圖/視覺中國

不過突如其來的走紅,讓這項19世紀起源於美國的小眾運動,在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群面前,也顯得無從下手。這時,飛盤教練的需求隨之高漲。打開招聘APP、社交媒體,飛盤教練的招聘信息中,往往伴隨著「急聘」兩個字。

前北京男子橄欖球隊隊員、目前經營一家少兒體智能培訓機構,又做運動藝人的李狄托,在2021年夏天,成立了自己的飛盤俱樂部——「Funhiller范嘿勒」,拉上自己的夥伴們兼職做起了飛盤教練。

算起來,李狄托第一次接觸飛盤已經是十年前了。2012年,李狄托在英國進行英式橄欖球訓練,當時他是隊里的跑鋒。

因為李狄托打的是英式七人制橄欖球,需要很多的跑動以及身體對抗。當時的教練為了訓練他的跑動能力特意拿來飛盤進行輔助訓練。既鍛鍊了速度能力,相比平跑而言又沒那麼無聊。逐漸,李狄托練就了短距離加速能力和在跑動過程中高高躍起接住飛盤的手感。

「其實也巧了,當時我在英國也沒見過幾個人玩飛盤,但是我們教練偏就喜歡玩飛盤。」李狄托當時沒想到,十年後的今天,自己會站在球場上,教幾十號人玩飛盤。

丁衍在2019年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一頭扎進了房地產行業。幾年間,丁衍做過高端地產的策劃、做過商業地產市場工作,如今做商業地產社區運營,也兼職做飛盤教練。

每到工作日下班和周末,丁衍的行程幾乎都被飛盤填滿了。白天是精緻幹練的都市白領,晚上是球場上揮汗如雨的運動boy。

與丁衍類似,其所在俱樂部除了兩位創始人是全職外,其餘十幾位教練都是兼職工作。同樣,「Funhiller范嘿勒」的教練們,也沒有全職。你接觸到的飛盤教練,可能是體育院校的學生、健身教練、高校教師、網際網路達人,來自各行各業的打工人發現,自己又多了一種兼職的選擇。

實際上,這並不是個例,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飛盤俱樂部團體都是兼職為主,上海全職飛盤教練不超過10人,而這一數字在全國範圍內不超過50人。

兼職每月多賺上萬元起初,李狄托並沒有成立俱樂部的打算。疫情期間,大家活動受限,北京室內的運動娛樂場地也沒幾家開門。看到朋友們在家憋的難受,李狄托就提議帶大家玩飛盤。

幾位朋友體驗不錯,久而久之被飛盤征服,經常將活動現場的照片發在朋友圈。說句不好聽的,印象中飛盤貌似是狗經常玩,人也能玩?大家都覺得新奇,百無聊賴試試倒也無妨。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不斷有人來問李狄托和朋友們,飛盤怎麼學、怎麼練、怎麼收費。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心態,李狄托倒是很願意下班時間帶著朋友、朋友的朋友及家人玩玩飛盤。

「2021年6月不到10人的群,一個月的時間就陸續湧入了三四百人,隨便一場活動就有1/10的群友報名。」李狄托回憶說。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有限,用愛發電不是長久之計,李狄托跟幾個朋友合計,成立俱樂部算了。這就意味著,飛盤活動參與者從「朋友」變為了「學員」。

丁衍做兼職飛盤教練,與他加入的俱樂部的創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該創始人之前在國外留學期間就經常玩飛盤,是位資深玩家,同時也是丁衍的朋友。

故事的開頭總是驚人的相似,2020年6月,這位創始人創建了飛盤俱樂部。丁衍所在的小群從6人發展到了如今一個微信群放不下,「目前我們俱樂部有20餘個微信群,群員總數超過了1萬人,教練也擴充到了近20人。」丁衍說。

李狄托發現,一開始跟著自己玩飛盤的基本都是運動、健身愛好者。但隨著飛盤的出圈,參與者的熱情蔓延到了更多行業、更廣泛的年齡層。

圖/視覺中國

「目前我們俱樂部有5個500人的微信群,教練有10名,基本每周要辦4-5場活動。」李狄托表示。此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飛盤視為團建活動的首選,據李狄托透露,其俱樂部每周飛盤團建的活動就要辦3-5場。

大家的熱情讓丁衍所在俱樂部教練忙的不亦樂乎。「去年我們一周也就能辦2-5場活動,一場活動18-36人,經常報不滿。現在俱樂部一周有30場以上活動,經常是活動推出1分鐘,票就售罄了。」

丁衍介紹,目前其所在俱樂部有兩種收費形式。一種是提供競賽和訓練的服務,按季度收取一定的費用;另一種就是按場次收取飛盤運動報名費,通常一場活動2個小時,人均100-150元,一般每20人配一名教練。

「有些教練一周可能會帶大概8-10場活動,按照市場平均價格,一周下來四五千塊是不成問題的。」丁衍稱。

「Funhiller范嘿勒」的一場活動也是2小時,根據場地租金不同,人均報名費用幾十元到100元不等。飛盤教練收入則由兩部分構成,一節課基本工資300-500元,如果教練能拉來學員,也會有相應報名費的提成。李狄托月收入在1.5-2.5萬元之間,據其了解,「這在飛盤教練里算是高的了。」

目前,飛盤教練的工作,對李狄托來說,只能「賺點小錢」。不過通過愛好兼職賺錢,何樂不為?況且,飛盤帶來的額外收穫也超過了李狄托的想像。

「以前我玩英式橄欖球和極限自行車的時候,一般人玩不了,感覺很孤獨。」看著身邊本身不愛運動的朋友、不常聯繫的同學,因飛盤而重新聚集到身邊,李狄托覺得這項工作又多了一重意義。

另外,李狄托也因為飛盤的緣故,找到了生意上的合作夥伴,算是俱樂部商業化的延伸了。

更奇妙的是,李狄托無意中成了紅娘。因為飛盤這項運動很講究協作,李狄托的一位兄弟,在活動中認識了一位女孩,兩人都特別熱愛飛盤,經常互相切磋、鼓勵,一場偶像劇里的橋段照進現實。「現在兩人已經走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講到這裡,李狄托的語氣透露出一絲欣慰。

租金成本是大頭全國飛盤運動推廣委員會2021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參與飛盤運動的人數超過50萬,三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5%。另據艾媒諮詢的調研數據,42.75%的消費者每周參與兩次飛盤運動,27.01%的消費者每周參與一次飛盤運動。

在此背景下,飛盤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成為了小而美的生意。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飛盤俱樂部。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地區就有超150家飛盤俱樂部。

外行人看到的是風口,內行人看到的是網紅效應。「別看現在俱樂部很多,其實倒閉的也不在少數。」李狄托表示。

飛盤俱樂部的錢並不好賺,李狄托算了一筆帳,飛盤需要在草地上玩,由於條件有限,國內俱樂部基本是租足球場辦活動。同時要配一名教練,另外很多學員有出片的需求,基本每場活動都要在外聘請一名專業的攝影師,價格在500-800元之間。

但足球場有限,要租給足球,要租給橄欖球,又要租給當紅的飛盤,「一場難求」已是常態。「現在至少要提前一周給場地付全款。」不僅如此,因為供需的不平衡,今年足球場的租金普遍出現大幅上漲。

「我眼看著一塊場地的租金從去年的七八百漲到了現在的1200元。」李狄托感嘆。與房價一樣,場地越靠近商務區,租金就越高,「東五環的場地,1200-1300元就能拿到一塊不錯的大場地;要是在東三環,一塊小場地兩個小時也得2000元。」

這樣算下來,一場飛盤活動的成本沒有2000元是下不來的。當然,如果活動有足夠的吸引力,報名費覆蓋成本不成問題,不過這恰好就是部分俱樂部辦不下去的原因。

有些場地太偏遠,去一次報名費才100元,結果打車來回100元都不夠,時間和成本就勸退了。而學員的消費欲是依附於體驗感的,能不能產生復購,一場活動下來就會有答案。比如有些教練不專業、俱樂部整體的格調和氛圍不佳,都難讓學員來二次消費。以上最終指向的都是一種結果,招不上學員。

據李狄托觀察,目前市場上有三類飛盤俱樂部。第一類是貼合比賽的,即可為新手提供教學,也可為專業選手提供培訓。第二類是俱樂部主理人和教練本身對飛盤就不是很專業,也就能教教新手小白,提供不了更複雜的專業服務。第三類學員也不是奔著正兒八經玩飛盤的,飛盤只是噱頭,大家主要目的是社交、拓展人脈圈子。

後兩類實際更像是飛盤走紅後的投機生意,目的是賺快錢,即便不是飛盤而是其他,也會是一樣的套路。

而在前者中,飛盤俱樂部的生意也難逃「二八法則」。「目前北京大部分俱樂部只有工作日晚場和周末場。只有少數幾家頭部俱樂部能開上午場和下午場。」李狄托說道。

因此大部分飛盤教練的工作時間是集中在休息時間。這也解釋了為何國內大部分教練都選擇兼職而不是全職,「總不能白天無所事事吧。」

圖/視覺中國

此外,俱樂部的生意也要「靠天吃飯」。

國慶期間,全國多地斷崖式降溫。10月2日14時至10月6日20時,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普遍下降8~12℃,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陝西大部、黃淮、江等地降溫12~16℃,局地降溫幅度達18℃以上。

以北京為例,十一前不少人還是一身夏裝,十一後已經有人穿秋褲和輕薄羽絨服了。

而玩飛盤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經常參加比賽的專業選手,只要天氣不是太惡劣,可以說是風雨無阻,生怕懈怠造成技術退步。另一種是體驗心理,這種往往就容易受天氣影響,而後者不在少數。

天冷下來,李狄托明顯感覺到生意難做了。「降溫後,俱樂部報名數量下滑了一半。」北京的室內足球館數量屈指可數,租金已經翻了一番還多,有錢也未必能租到。

雖然種種不確定因素導致部分飛盤教練們目前不敢貿然將未來全部壓在這一職業上,不過丁衍和李狄托一致看好中國飛盤運動未來,期待相關部門、協會和愛好者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網紅」的標籤無法將其帶向更遠,飛盤最終的商業價值仍要回歸到賽場上,以賽事為核心,與培訓、裝備並行發展,才是未來最理想的商業模式。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丁衍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f2af5fedac16a607069ab1cdd2059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