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只會存銀行?金融業內專家這樣說

2023-12-11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有錢只會存銀行?金融業內專家這樣說

「最近有朋友問我什麼產品收益高,我都說錢存銀行了。」金融行業從業者阿明(化名)在朋友圈說。

在存款利率年內三次集體下調、銀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僅為2.25%的情況下,銀行存款數額不減反增,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總額增加22.48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貢獻了14.42萬億元。

資本市場短期波動明顯,投資者「求穩」心態加劇,是使銀行存款「變香」的原因之一。目前,在經濟形勢不斷變化和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益見長的情況下,投資形勢出現了哪些變化?

民眾從中國工商銀行前經過。(圖片由CNSPHOTO提供)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距現在最近的權威調查是央行2020年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當時的數據顯示,在家庭資產分布中,近80%是實物資產,其中,74.2%的實物資產為住房;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占比為20%左右,其中,銀行定活期存款占比約40%,股票、保險、債券、基金加總占比17.7%。即股票、保險、債券、資金在整體居民財富中占比不足4%。

朱海斌表示,最近幾年情況有些新的變化,房地產市場幾經調整,股票對於居民投資的吸引力在下降,居民在銀行的存款不斷上升。

朱海斌認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房地產在居民財富里是首要的投資對象。但自2017年「房住不炒」被提出後,房地產投資性的功能明顯下降。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調整遠遠沒有結束,未來仍然會持續。

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李建營表示,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居民對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在逐漸降低,對住宅住房更多的是剛性或改善性需求。在金融資產財富配置過程中,居民對財富的配置也越來越多元化,居民對財富風險的意識、安全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那麼,在新形勢下,個人和金融機構該如何實現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呢?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詹余引認為,很多個人投資者沒有金融背景,即便是有知識儲備的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在財富管理時也缺少規劃,買理財、基金、股票靠朋友同事推薦,在投資前真正投入調研的精力很少。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目前理財產品設計存在斷檔,市場上要麼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要麼是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缺少與中等收入階層成長相匹配的中等風險中等收益產品。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建議,投資者要調整資產收益預期,降低預期的目標,不要非常激進地配置資產。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干認為,在經濟動能轉換背景下,市場和行業會經歷更快的變化,尤其是周期性變化。伴隨這樣經濟特徵的變化,從長期來看,資產配置的策略應該更加靈活。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認為,從長期來看,財富配置完全避開權益類產品是有資產貶值風險的;但從短期來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投資者首先還是要先做好消費和保險,之後再考慮分類投資,合理配置低收益產品和權益類產品。

翟立宏認為,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是有區別的。資產管理關注收益,而財富管理包含資產管理,是在全生命周期中,通過財富配置最終達成個人目標。所以,在財富管理領域,首先要明確個人目標和約束條件,分析在不同階段可以做什麼不同的投資。

詹余引表示,投顧行業未來趨勢是要真正滿足客戶需求,將財富管理的需求放在更完整的框架下考慮。投顧行業從業者在幫助個人投資者進行投資時,要了解投資者的投資目標、投資時間以及風險偏好,從而進行財富管理。(記者 馬文博)

(註: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來源:中國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06e282f50725bb887c848f0bc3583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