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次上課都要先慢跑+熱身操?

2023-04-19   生態體育

原標題:為什麼每次上課都要先慢跑+熱身操?

大家都知道,體育課的標配就是集合整隊後,開始讓學生做準備活動也就是熱身,常做的操作是讓學生先慢跑兩圈再做熱身操,很多學生很不解,覺得老師是在「折磨」他們,因為這個流程要花不少時間,小編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前幾天,讓學生慢跑熱身,他們出現了不小的牴觸心理,雖然跑了,但是表情不太開心,我就問他們:「怎麼回事?慢跑一下這麼不情願?」他們說:「老師,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老師,你是不是在拖延時間?怎麼每次都要跑步?」「為什麼每節課都要做這些事?」聽到他們的問題,我發現了我教學的一個失誤,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覺得他們早就應該懂了,所以上課就沒有再給他們普及。我就抓緊給他們說道說道,後來上課他們都自覺的先問我:「老師,這次還是兩圈嗎?」

經過這件事後,我覺得肯定還有很多像我這樣的老師,只要求做,而沒有給他們講講為什麼這樣做,或者給他們普及運動前熱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編這裡收集了一些資料,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身,就是讓身體熱起來,也就是以較輕的活動量,先行活動肢體,為隨後更為強烈的身體活動做準備, 目的在於提高隨後激烈運動的效率,激烈運動的安全性,同時滿足人體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熱身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身體的溫度,使關節得到充分的潤滑,激活身體的各項組織和神經系統,調整呼吸節奏,為接下去的活動做好準備,提高運動的效率。熱身很重要的一個字就是「熱」,熱身需要將自己從靜態中逐步調整到運動準備狀態。「加熱自己」是使自己的肌肉溫度有所提高,讓肌肉變得更富有彈性。除此以外,最為關鍵的就是使自己的關節得到充分的潤滑。

在沒有熱身之前,我們的身體的肌腱和韌帶是緊繃缺少彈性的,就好比汽車冷啟動要先熱車一樣,沒有慢慢熱起來就直接高速啟動,很容易毀壞汽車零件。跑步同樣也是,在沒有熱身的狀態下直接跑步,是很容易造成細微的韌帶撕裂,長此以往就容易受傷了。

一個充分的熱身運動,能夠喚醒身體內的各個組織,提高關節靈活性和神經興奮度,提高身體的體溫,讓更多的氧氣能夠輸送到肌肉中,為接下去的激烈運動做好準備。

體育課上的準備活動就是一項熱身運動,也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工作, 學生通過自身進行肌肉拉伸、呼吸調節等活動,可以讓身體提前進入靜止到運動的適應狀態,有利於提高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心肺功能,增加肌肉中血液的流動量,從而體溫升高實現促進新陳代謝的目的。

它的作用是:

1.提高肌肉溫度,避免發生運動損傷

準備活動不僅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使體溫升高,還能提高血液中氧含量的供應,提高各組織器官的工作效率。隨著肌肉溫度的升高,肌肉的粘滯性逐漸下降,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逐漸增強,可以減少因肌肉劇烈運動而產生的運動損傷。例如,在進行頭部運動時,頭部不同方位的旋轉可以進行頸部肌肉和韌帶的拉伸,防止肌肉的拉傷,增加柔韌度。

2.克服內臟器官的惰性,形成最佳的運動狀態

準備活動可以預先提高機體的內臟器官的功能,克服內臟器官的固有惰性,當進入到正式體育鍛鍊時可以使機體的性能可以迅速達到很高的水平,從而減輕因內臟的不適應而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覺。

3.合理調節心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

進行合理的準備運動可以將鍛鍊者的心態提前調整到運動狀態,同時刺激機體的神經系統,使大腦皮層處於最佳的興奮狀態,從而大大提高興奮性和靈活性。例如隨著心臟中血液輸出、輸入量的增加、肺部氣體交換量的提高,新陳代謝不斷增強,從而保證了肌肉的營養供應和廢物的及時排出,使整個機體的運動機能達到最佳,有利於運動成績的提高。

那麼,什麼樣的熱身才是一個完美的充分熱身呢?

一個充分的熱身由三部分組成: 慢跑,動態牽拉和專項熱身。

在準備運動之前,先進行3-5分鐘的慢跑,用來提升核心溫度,調動心肺。接下去做一些動態牽拉,之後再做一些專項的熱身運動,激活肌肉。

熱身應占運動總時間的10%~20%。例如進行1小時的有氧運動,熱身時間應該在6-12分鐘範圍內。同時依據年齡、競技或非競技、運動項目、個人體質差異、季節及氣溫不同,熱身運動所需的時間也會不同。一般來說,身體微微出汗,便可以結束熱身運動,也可用心跳次數做為熱身運動結束的標準。熱身運動時的心率達到最大運動心率的60%~70%即可。

熱身運動,就是 保護自己,預防在後續的運動中受傷,讓運動更好地促進身體健康。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