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身高現狀報告》最新發布

2023-06-07   生態體育

原標題:《2023身高現狀報告》最新發布

來源:生命時報、 新浪探索

努力讓自家孩子「躥個兒」,似乎成了每家每戶不約而同的使命。不過,撇開基因,孩子長高最受哪些因素影響?父母讓孩子作出的後天努力是否科學有效?國內家長們對孩子身高管理這件事,是否真的清楚呢?

5月29日,生命時報聯合進口鈣品牌迪巧正式發布《2023身高現狀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從身高現狀洞察、身高認知及營養補充、生活習慣對身高的影響這幾部分內容入手進行解讀,旨在幫助國內家長建立科學的身高管理認知,也為助力中國兒童健康成長發育提供科學指南。

是小指標也是「大量尺」

中國成人平均身高居世界前列

過去20年,中國人整體平均身高處於什麼水平?這項調查結果格外矚目。

《報告》顯示,中國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在近20年來取得顯著增長,其中男性從166.7cm增至173.8cm,女性從155.1cm增至161.0cm。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2020年的一項研究中也曾指出,1985-2019這35年里,中國男性身高增幅世界第一,中國女性增幅世界第三 【1】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醫療條件以及國人的飲食結構、營養補充都得到了極大改善,中國人身高增長的背後,實實在在彰顯著國家的關心和行動。

因此,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更凝聚著眾多關注的目光。為呵護國家的未來,近年來政府連續出台《「健康中國戰略2030」規劃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等多個重要文件,呼籲全社會重視青少年兒童健康發展,為少年兒童成長成才、向陽生長提供了新時代的沃土。

家長們也把孩子長高這件事,當成是頭等大事,更對孩子的理想身高值提出了要求。2012年,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曾針對「家長對學齡前兒童身高認知」問題做過專門調研:通過對國內9座城市的56家幼兒園家長的調查發現,有85.46%的男孩家長都希望孩子的身高超過175cm,有64.82%的家長希望女兒能夠長到165cm以 【2】

由此看來,中國家長對孩子身高的確有著不小的執念。但對孩子長高這件事,中國家長的關注度和認知度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家長們交出的身高管理答卷又可以打幾分呢?

中國孩子長個兒這件事

家長普遍存在「高關注、低認知」現象

圍繞「生活習慣」、「營養補充習慣」以及「長高認知」三大內容方向,《報告》專門針對包括中國、荷蘭、丹麥、德國、美國等12個目標國家的青少年兒童,進行了調研。

據《報告》顯示,中國家長對於孩子身高非常關注的比例位居前2,整體關注度高達78%。與此同時,儘管中國家長在鈣營養補充方面更為注重,但仍然存在如下幾個認知不足的表現:

第一,近67%的兒童日均奶製品攝入量在250ml以下,整體少於歐美身高優勢國家。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學齡兒童應每天至少攝入300ml液態奶或相當量的奶制 【3】 。畢竟,喝牛奶是最快速、最簡單的補鈣方法,鈣是骨骼生長、身高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之一,只有攝入足夠的量,才能讓骨頭長得更結實,身體更強壯。

第二,50%以上的孩子晚於10點入睡。

人在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時的3 【4】 。而從生物鐘的角度來講,生長激素分泌最高的兩個峰值一般是在晚上11點-凌晨1點以及清晨的5點-7點。這就意味著,晚於10點入睡的孩子,難以在11點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從而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身高增長也會受到影響。

第三,超60%的青少年每周運動時長不足5小時,低於世衛組織對青少年兒童日均運動時長60分鐘的建 【5】

大量研究證實,有運動習慣的孩子的身高比不運動的孩子,普遍要高2-3厘 米 【6】 。合理的運動鍛鍊,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也會對骨骼產生刺激,促進其微結構的重建,加速骨骼生長。

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中國家長們對孩子長高這件事,在概念上的關注或許遠高於對兒童身高科學認知的掌握。換句話說,家長們對身高管理存在一種「高關注、低認知」的現象。不僅如此,有些個別家長甚至過於關注一些長高偏方,反而關心則亂,徒增焦慮。家長們真正該用力的方向,還是要回歸科學。

不少研究均指出,兒童的身高生長受遺傳、營養、疾病、地域、睡眠、運動、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 【7】 。家庭是影響兒童身高生長的重要環境因素,在正確判斷兒童的身高生長狀態的情況下,家長可從營養、睡眠、運動等多方面採取適當的干預行動。

科學訂製孩子身高管理方案

建議您從這四條入手

幫助家長掌握更加科學的身高管理理念、助力中國兒童獲得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長,是全社會不懈努力的方向,也離不開國內健康行業的長久陪伴。

《報告》聯合發布方進口鈣品牌迪巧,便始終關注中國兒童健康成長,已連續7年在國內開展「中國兒童身高促進計劃」系列公益活動,並通過多渠道專家科普,為中國家長提供專業、科學、有效的身高管理知識,截至目前已幫助全國約160萬兒童進行身高諮詢、身高管理體驗活動。

擁有科學認知,便抓住了幫助孩子科學長高的第一步,而要取得效果,還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將認知力轉化為行動力,為孩子訂製一個科學合理的身高管理方案。

《生命時報》聯合迪巧,專門邀請兒童身高管理專家蔣競雄教授、《孩子身高管理》作者任鋼博士、北京三甲醫院膳食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李時蓮、北京三甲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蔡秉洋等專家,對《報告》進行解讀並提出了迪巧科學管理身高方法。下面就帶家長們一起來學習下。

01

把握成長黃金期

人的一生,身高有三個「黃金生長期」:兒童期、學齡期、青春期。一般來講,女性在骨齡為13歲時,身高已達最終身高的95%;男性在骨齡為15歲時,達到最終身高的95 %【8】

因此,父母要儘量抓住這三個階段,從營養、運動、睡眠多方面發力,幫助孩子養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充分挖掘孩子生長潛能。

02

飲食營養均衡配

骨骼的生長發育離不開鈣、磷、鋅等礦物質,尤其要保障蛋白質(動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的攝入量。

建議一歲以上的寶寶,每天要喝奶500毫升,每天吃1個雞蛋、1兩肉類食品,適當補充鈣 【9】

03

運動習慣要養成

運動有助於促進骨骼、肌肉、關節和韌帶的發育,青春期前進行規律性的運動鍛鍊,對身高增長的促進作用尤為明顯。

3-5歲的孩子,全天有很多活動的機會,建議每天戶外活動至少60分鐘。6-17歲的孩子,每天應該至少進行60分鐘的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體育鍛鍊,主要是有氧運動,如慢跑、自行車、健身操等。

04

充足睡眠很重要

晚上深睡眠時,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一方面,在睡眠時長上,中學生每天要睡8小時,小學生睡9小時,幼兒園小朋友睡10個小時,嬰兒時期一般睡眠時間要達到16~18小時。另一方面,在入睡時間上,孩子要養成早睡的習慣,維持睡眠時長,儘量保證在10點前入睡。

家長要幫助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幫助其準時入睡,如:睡前2小時不進食;穿輕薄吸汗的純棉睡衣入睡;睡前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成棟樑之才,先要茁壯成長,為孩子做好身高管理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和迪巧一起行動起來,科學管理巧成長!當然,家長們也要注意,在拒絕盲目增高、培養科學認知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們思想的「長高」。

延伸閱讀:人的身高為什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在一定年紀後,我們的身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矮。這通常是由於脊椎的椎間盤間隙變窄引起的,但也有其他原因。

我們的身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嗎?

不幸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齡時會逐漸「老縮」,尤其是身高,年齡越大身高越矮。這種身高的下降在男性和女性身上都可以觀察到,而且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人群中。衰老是普遍的,我們的身高逐漸下降也是如此。

人們通常在30歲左右(有時甚至是40歲)開始變矮。在這個年齡之後,每過十年,人類的身高就會降低1厘米。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高最終可能會減少2.5到7.5厘米。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下降的速度也會加快。

男性和女性身高下降的差異

男性和女性身高下降的方式不同。與同齡男性相比,女性身高降低得更多。不僅如此,女性的身高下降的速度也快於男性。此外,女性在絕經後身高下降得會更快。

從30歲到70歲,男性的身高累計下降幅度平均為3厘米,而同樣年齡範圍的女性是5厘米。如果是30歲到80歲,男性的身高平均下降幅度為5厘米,女性則為8厘米。

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分析來看,男性和女性的身高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在橫向研究中,性別導致的身高差異並不明顯;但縱向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身高下降的速度會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男性來說,身高下降的速度取決於他們的初始身高。這意味著個子較高的人身高下降得更快。然而,研究發現,這一情況並不適用於女性。

椎骨的示意圖,圖中藍色的膠狀物質為椎間盤椎骨的示意圖,圖中藍色的膠狀物質為椎間盤

身高下降的原因

腿骨、脊柱和頭骨的長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身高。這些骨骼通常在青春期結束時達到最大長度,此後身高就不再增加。在我們的「成人階段」,腿骨和頭骨的長度基本保持不變,但脊椎骨往往決定了身高降低的程度。

我們的脊椎由25塊骨頭組成,這些骨頭稱為椎骨,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和1塊骶尾椎。這些椎骨上下連接,從我們脖子後面一直延伸到腰部。每個椎骨之間有一個膠狀的纖維軟骨板,稱為椎間盤。這些椎間盤在我們保持姿勢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像墊子一樣,起到緩衝作用,並使背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椎間盤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薄

身高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隨著年齡的增長,膠狀液體逐漸減少,導致椎間盤變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椎骨就會靠得更近,導致人的身高下降。此外,由於體液的流失,背部也會變得越來越僵硬。椎骨也可能會失去一些礦物質,使它們變得更薄、更小。相比之下,四肢的長骨儘管也會失去礦物質,但它們的長度不會改變。

(2)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雙腳的韌帶開始退化。這使我們的腳逐漸變平,進而導致身高可能會稍微降低。不過,這種變化不如由椎間盤引起的變化那麼明顯。

(3)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組織會逐漸萎縮或喪失,身體失去大量的肌肉。這種情況在學術上稱為肌肉減少症(sarcopenia),是與年齡有關的肌肉退化性損失。由於肌肉纖維收縮和替換的速度較慢,而且這種肌肉流失在軀幹部位最為普遍,使得我們看起來更矮。

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身高的下降嗎?

沒有什麼能真正阻止這種身高下降的過程,但我們可以使其速度減緩。一些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使身高少降低3到5厘米。以下就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兩個方面:

(1)鍛鍊:到目前為止,這是預防骨骼和肌肉出現問題的最好方法,可以間接影響你的身高。因此,我們應該鼓勵適量的輕度運動。

(2)良好的飲食: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飲食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壯,並補償椎骨流失的礦物質。同時,應該避免吸煙和過量飲用酒精或咖啡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略微下降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阻止這一過程,但可以通過適當的飲食和有規律的鍛鍊,同時避免酒精、煙草和咖啡因等方式,減緩身高下降的速度。

在體育培訓機構的審核和監管中,校外體育培訓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在迎來政策紅利的同時,持證上崗、規範監管也將進一步加強,教練資質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

為培育出更多符合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體育專業人才,有效解決當前兒童青少年體適能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缺乏權威性、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水平體適能教練人才嚴重缺乏,難以為國家戰略提供人才保障的現狀。經過長達半年的籌備,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千人扶持計劃」現正式開展。「計劃」對現役及退役運動員(獲得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體育老師、體育教練、在校及應屆大學畢業生、現役及退役退伍軍人、非學科從業人員進行經費、教學等大力扶持!培訓採用全平台碎片化打卡式學習模式,線上報名、學習、考試、發證,效率高;請符合「千人扶持計劃」條件的老師、學生等提交相關資質材料後可參與課程學習,獲得體科所及基金會經費大力扶持,頒發全國通用、長期有效、無需年檢、證書編號備案登記、可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官網查詢的初級和中級證書!名額有限,先報先得!!

相關連接

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兒童青少年體適能(初級)教練員培訓通知

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兒童青少年體適能(中級)教練員培訓通知

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兒童青少年體適能教練「千人扶持計劃」的通知(一學雙證)

國家體育總局兒童青少年體適能教練員 線下實操課:北京、深圳、瀋陽、昆明、青島等全國開班中!

國家體育總局 兒童青少年體適能教練員線下實操課:泉州、成都、廣州站!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