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洋娃娃,嚇得6歲女兒滿嘴胡話,醫生:幾種洋娃娃別給孩子買

2020-02-18     母嬰說

對於疼愛孩子的家長而言,似乎買什麼都不夠,總想著把好的都給孩子。只不過,有些時候家長做的不到位,疼愛反倒會帶來傷害,令孩子的身心受到影響。

大部分的小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對於娃娃這種物品的喜愛,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家長會在這方面有開支,目的自然是為了哄孩子開心。


趙女士(化名)便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她的工作待遇很好,收入一直都很穩定,為此在女兒6歲生日的時候,託人從國外帶回來一個仿真洋娃娃,看起來幾乎跟真人是一樣的。

一開始,女兒很喜歡這個洋娃娃,還特意跟媽媽說會晚上摟著一起睡。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趙女士卻發現孩子不再摟著娃娃睡覺了,並且晚上還會像做了噩夢一樣,睡著的時候滿嘴說胡話。

看到女兒這種情況,當媽媽的自然很心疼,趙女士立刻跟公司請假,並且帶著孩子去了兒童醫院。經過一系列的諮詢與檢查後,醫生告訴趙女士,孩子極有可能是被過於像真人的洋娃娃玩具,在某個瞬間給嚇到了。

了解大致情況的趙女士感到很懊惱,覺得自己辦了一件錯事,原本想著讓女兒開心,如今卻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安撫受到驚嚇的女兒,可謂是花錢遭罪受。

雖然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將娃娃在網上買給了喜歡的人,不再讓女兒看到。但她還是想不透,一直都很喜歡娃娃玩具的女兒,為何害怕她特意挑選的,不會做任何動作也不會講話的洋娃娃。


實際上,這件事情並不難理解,對於剛剛滿6歲的孩子而言,過了一開始的新鮮勁之後,對於洋娃娃的熱愛會打折扣。再加上,自己一個人在房間的時候,有一個跟真人差不多的洋娃娃在旁邊,時間一久會造成心理上的暗示,帶來「害怕」這種情緒。

而且,小孩子與人溝通的時候,往往會通過面部表情去判斷、感知他人的情緒。面對如同真人,卻一動不動,毫無表情的娃娃,小孩子在判斷不出情緒的基礎上,內心會有牴觸感,也就是所謂的「娃娃恐懼症」



許多兒童醫生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也會告訴孩子的父母,有些娃娃不適合買給孩子玩

1、仿真人娃娃

這種設計感很強的娃娃,其實更適合成年人的審美眼光,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會帶來恐懼感。畢竟長久面對一個跟真人才不多,卻不會說話、做動作的娃娃,即便外形再好看,也會讓孩子內心感到不安。更何況,現在的仿真娃娃,越做越像真人,有些成年人也會害怕。


一個洋娃娃,嚇得6歲女兒滿嘴胡話,醫生:幾種洋娃娃別給孩子買


2、搞怪型娃娃

有些玩具在設計的時候,會帶有搞怪的性質,對於成年人而言,可能是無傷大雅的,但對於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小孩子來說,一旦被驚嚇到,造成的後果可能不僅僅是跟趙女士的女兒一樣,只是說胡話這樣簡單了。特別是一些做的千奇百怪的娃娃,不要隨便買給孩子,避免造成傷害。

3、部分毛絨玩具

看起來毛絨絨的玩具,似乎沒有任何「攻擊力」,摸起來也會很舒服。但是,這一類玩具並非是沒有缺點的,如果不經常清洗,將會攜帶大量的細菌,孩子如果一直抱著睡,對健康會產生些許影響。另外,一些毛絨玩具質量不過關,會導致孩子皮膚過敏。



寶爸寶媽們要記住,不是所有的娃娃都很適合買給孩子玩,在認真挑選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不要自己認為孩子會喜歡。尤其是給心思細膩的女孩子挑選玩具,更應該付出心思,避免孩子在心靈上遭受創傷。

倘若孩子對買來的洋娃娃有牴觸心理,家長千萬不能覺得花了錢就應該留下來,須知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應該被放在更靠前的位置上。再說了,寶爸寶媽們捨得花錢買玩具給孩子,目的還不是為了能促進親子關係更為緊密,為何不買能讓孩子喜歡的、不感到害怕的。



此時就涉及到雙方角度的問題,對於一部分家長而言,會希望自己送出去的禮物被孩子接受,但換個角度來看,孩子也希望得到會讓他(她)們有安全感的禮物,而不是拿成年人的感覺去購買的。

身為父母想要發揮出更好的水平,需要將這門「學門」給吃透了才行,否則很難做出亮眼的成績。就拿買洋娃娃這件事情來說,平時不妨多觀察孩子的興趣、喜好,這樣才會買到符合心意的,促進親子關係和諧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z_cnABgx9BqZZIQa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