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起父母們是否愛自己的孩子,絕大多數的父母一定都會十分堅定地回答「當然愛!」。
可是這些聲稱最愛孩子的父母,卻又總是在用不恰當的言語傷害孩子。
或許是情急下脫口而出,或許是習慣性的情緒發泄,或許說完後就會忘在腦後,可是對孩子們來說,這些惡言惡語都在無形中變成了傷害他們的語言暴力,讓他們難以忘卻,甚至走上歧途。
在一次特別的家長會上,老師別出心裁讓孩子們匿名寫下「父母的哪些話讓你難忘」,待統計紙條後,老師們驚奇地發現紙條上的答案竟有很多相似之處。
讓孩子們久久難忘的話語有:「你怎麼這麼笨!」「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蠢的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看看你這個樣子,以後肯定不會有出息!」……
之後老師又找了幾個孩子分別扮演家長和孩子,讓他們再現被家長責罵的場景,有一個稍微有些胖的女孩狠狠地指著對方的額頭,模仿媽媽的口吻說到「你看看你都快胖成豬了,還整天就知道吃,除了吃什麼都干不好!」罵完之後,一臉嫌棄地轉身就走。
這樣的活動讓父母們非常驚詫,沒想到只是日常隨口說的一些責罵的話,竟會對孩子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家長們承認,有些話語自己幾乎天天都會說,還有些連自己都記不得的話,沒想到孩子全部都記在了心裡。
心理研究所曾有調查顯示,犯罪的青少年中有超過90%的孩子曾在童年遭受過精神虐待和語言暴力。
心理學也證明,如果在孩子6歲之前,經常對孩子施加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形成負面的消極性格,產生自卑與內向的心理,而且會難以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
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看清語言暴力的真面目:
語言暴力常「偽裝」成這幾種樣子出現:
一.喋喋不休的抱怨
抱怨通常不是疾風暴雨也不是歇斯底里的,它常常是持續性習慣性的。但凡孩子做不好一些事情,父母就可能會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抱怨自己有多辛苦,抱怨孩子有多不乖,這種抱怨通常不是就事論事,而只是一種長期負面情緒的發泄。
這樣的話語既不能幫助孩子也不能安慰孩子,而孩子又不知如何反駁,最後只能全盤接受。
二.倒計時式的威脅
你一定聽過類似這種話語,「我數到3,你必須……」,這種倒計時已經在中國流行了數十年,數到幾孩子就必須去完成一件什麼事,比如撿起玩具比如回屋睡覺,不然就會被罵被打。可這種不平等條約對孩子只是命令,毫無商量餘地,實在是很不公平的。
三.不負責任的恐嚇
「你再吃這個零食肚子裡就會長出小蟲」「你快看警察叔叔來抓你啦!」是不是聽著有些耳熟。
這樣隨口胡謅的話語常會在某些長輩的口中出現。他們覺得因為孩子年齡小所以只能這樣哄騙,殊不知孩子確實可能會輕信,但也會因此埋下心裡陰影,膽子也會越來越小。
四.簡單粗暴的批評
批評是最簡單粗暴的,「你怎麼這麼笨!」「你笨死算了」這類的話語直接貶低了孩子的智商,或者完全否定孩子的能力。
一旦孩子表現出不屑或不滿的情緒,家長還會更加歇斯底里,說是專制也不為過。
語言暴力形式眾多,且有時並不明顯,很多家長常在自己都沒在意的時候就出口傷了孩子。可即便如此,傷害是不會騙人,也不會自行消失的。孩子如果長期遭受語言暴力,會造成很多難以挽回的傷害:
二、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極容易自卑
有相關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貶低或被使用負面詞彙評價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變得自卑,經常會否定自己,做事畏手畏腳,也因此會遭受更多的心理壓力,一旦壓力難以排解,就容易變得焦慮甚至抑鬱。
二.極端叛逆
面對父母的語言暴力,有些孩子忍受到了極點就容易走向極端,索性自暴自棄選擇叛逆。
他們覺得反正父母不認可我,那我就乾脆做個壞孩子給他們看看,於是很容易就走上了不歸路,甚至觸犯法律法規。
三.難以獲得真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接受到語言暴力時,也會不自覺地對其他人採用相同的說話方式。
因為父母常常對他們百般挑剔和不滿,他們也會轉而去挑剔別人。
這樣不良的的溝通方式和處事方式將導致他們在社交和人際上受挫,甚至失去朋友。
一旦孩子的性格形成了,就可能是不可逆的。那麼做父母的,要怎麼避免這些情況發生呢?
家長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語言?
一.接納孩子的全部,包括缺點
父母們必須清楚一點,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孩子,而即便不完美,每個孩子也都是最特別最寶貴的。
家長們切記不要貪心,不要總想著去改變孩子。家長們需要先弄清楚,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哪些是需要保護的優點,有哪些是需要適當矯正的缺點,然後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才是智慧家長的作為。
二.儘量別把負面情緒帶回家
人都是情緒動物,可能有些時候家長發脾氣是因為本身心情就不好,而不是完全因為孩子做的不好。
所以家長需要在回家面對孩子之前,儘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減少那些無名火。即使需要教育孩子,也儘量心平靜氣或者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不要讓孩子成為無辜背鍋的「出氣筒」。
三.多讚揚少批評
很多家長常常批評孩子,卻極少讚揚孩子。建議家長試著改變這種說法方式,多讚揚鼓勵,少批評責罵。
在話語出口前可以先深呼吸數三個數或者去別處冷靜一下,不要想到就說,平復一下心情,也許原本刺耳的惡言就變成了好聽的讚美,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語言暴力從來就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家長們請切記,好的父母不是讓孩子感到害怕和無條件的服從,而是要讓孩子感到溫暖和愛!這才是身為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