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白酒的價格,同樣是酒,卻從幾塊錢一瓶到幾百上千一瓶,差距特別大。雖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可差別究竟在哪裡呢?看似簡單的問題,不了解一番還真說不上來。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酒的價格問題。
其實,從正常情況來說,差別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個成本,酒本身的成本,這也是最重要的成本。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釀造型白酒,即純糧固態釀酒,固態發酵是我國名優白酒的傳統生產方式,即固態配料、發酵、蒸糧蒸餾的白酒生產方式。其中有大曲、小曲和麩曲白酒等。純糧固態釀酒原料標準很高,很嚴格,必須是以下幾種糧食:高梁、大米、糯米、小麥、玉米、豌豆、蕎麥等穀物,但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另外,對糧食的質量要求也是相當高的,要求糧食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穀物的出酒率大概是30%-40%,而大米、小麥、高粱等糧食穀物的價格大家也是心中有數的。目前,洋河、茅台、五糧液等大型酒企均採用純糧固態釀酒。
釀酒用的糧食
洋河堅持純糧固態釀造
第二種方式是配製型白酒,也稱為液態釀酒。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此種方法生產酒的好處就是可控、乾淨、效率高。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五六千元左右,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的一半不到。
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也叫半固態發酵,是指採用固態糖化,液態發酵蒸餾的生產方式。該法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純凈,揚長避短。我國的米香型白酒和豉香型白酒都是半固態發酵的典型酒種。
第二個成本,勞動成本。
液態釀酒,步驟是相對很簡單,如蒸酒-除雜-復蒸-增香……當然,這中間的硬體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而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複雜啊,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覆蒸餾的酒廠多了去了。這中間的硬體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比如在洋河,釀造綿柔酒,必須要手工。至今還堅持全流程的手工製作,從源頭的選糧開始、到制曲、到釀造環節再到藏酒等,都是純手工。為什麼一定要手工呢?因為只有手工才能做出極致的綿柔,酒跟人一樣,需要精心的釀造、細心的呵護。
拌料過程中離不開手,需要用手巧妙的調和糧食、水等各種原料以及溫度和濕度的比例關係,達到最佳狀態;裝甑過程中離不開手,需要眼、手、腰、腿完美配合,16個動作2秒內一氣呵成;養窖過程中離不開手,需要徒手對窖池悉心養護,讓古老的窖池保持活力,釀出綿柔好酒……
第三個成本,時間成本。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裡了。
這裡的時間成本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勞作中的時間。不同了類型的白酒,在勞作中所用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有的用時相對較短,有的則非常耗時間。比如釀造綿柔白酒真的就像煲湯一樣,在工藝上講究「小火慢燉」,急不得。
大家都知道,綿柔酒的核心是「三低工藝」即低溫入池、低溫發酵、低溫餾酒。而「三低」成就了「四多」,綿柔的洋河酒具有小分子物質多、水溶性物質多、醇甜性物質多、健康因子多四大優勢,口感更綿柔、酒體更健康、飲用更舒適。
第二種是酒的儲存時間,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
美好的東西,多久都值得等待,歷經歲月與水火淬鍊,才能真正成就綿柔。水火是工藝,歲月是時間,時間對於綿柔的釀造,除了手工過程中的慢工細活,還有經年累月的精心儲存。好酒當然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採用陶壇儲酒,是中國傳統白酒存儲的經驗傳承。隨自然界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陶壇儲酒有諸多好處,比如催陳和促進白酒老熟;產生氧化反應,口感綿柔醇和;陶壇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總之,陶壇是儲存白酒的最佳容器,陶壇儲酒也是洋河酒口感綿柔的奧秘之一。
比如洋河的1號陶壇庫,於2011年建成,建築面積達6.8萬平方米,存放了3萬隻儲酒陶壇,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陶壇儲酒庫區。
洋河陶壇儲存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硬成本,茅台酒每年只能生產一季;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後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洋河的基酒要存放三年以上,調味酒要五年以上。儲存是慢功夫,儲存時間越長,酒體越綿柔。好酒就需要時間去成就,市場系哦啊啊哈搜的海、天、夢系列都是儲存多年的老酒,多的如夢之藍M6的要15年、夢之藍手工班要20年、M9至少要30年甚至更久的儲存。
在時間的流逝中,酒還會揮發的。裝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說,而且還有滲漏、破碎的風險。綜合起來看,成本高得嚇人。
老外品洋河
其次,白酒的品牌價值
其實,白酒行業的品牌形成與許多行業的品牌形成是不同的,比如電器行業、服裝行業等品牌大都在於商,而並不在於廠。而白酒品牌卻恰恰相反。究其原因有一下兩點:
一是白酒釀造及品牌形成需要獨特的地域環境。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有五個要素尤為重要——水、土、氣、生,這些因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釀造好的白酒,一定需要一塊好的風水寶地,也就是今天白酒講的「產區」。我們常說:「離開茅台鎮就產不出茅台酒,離開洋河也產不出那麼好綿柔白酒。」這句話是真的。
比如,洋河不僅坐擁「三河兩湖一濕地」的良好生態,還有著「蘇北水鄉」的美譽。而洋河位於白洋河與古黃河交匯之處,處於淮水系中軸的核心。據說,這樣的水域環境,在全省乃至全國白酒界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宜的氣候、溫度、濕度、日照與純天然的釀酒生態相結合,讓洋河、雙溝成為不可複製的綿柔白酒產區。
二是窖池不可複製。好酒一定是在好的窖池中釀造而成的,所謂「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但窖池是需要「養」和「護」的。一位行業內的資深技術專家說,對濃香型白酒來說,5年內的酒窖出不了優質酒;10年以上的酒窖整體產量的1%可能出國家名酒,30年以上酒窖20%出國家名酒;50年酒窖以上40%出國家名酒;100年酒窖出名酒率達60%!同樣,醬香型白酒的窖池也非常苛刻。如今好的、能夠使用的窖池已經越來越少了。
在洋河的夢之藍中央酒區,就有2000餘條明清時期的百年老窖池。這些老窖池可以說是活寶藏,經過數百年連續使用,在地底沉睡著的窖泥依然活力十足,並繁衍出更多的有益物質,仍默默地出產著好酒。
所以,濃香酒的年份是根據窖池來算的,而醬香酒則是根據基酒存放時間來算。
當然,除了上述幾點以外,其他一些方面也會增加白酒的品牌價值,如釀造工藝、出身血統、品牌背書等。白酒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我們買單,差不多也就是這些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