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諾蘭和他的一系列電影,我們總是能看到諸如「電影之神」「神作」等誇張的描述。憑藉《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黑暗騎士》等代表作,諾蘭曾經一次次地席捲全球影壇。而被視為全球電影市場「救市之作」的諾蘭新片《信條》,卻收穫了極大的爭議聲。
電影的背景設置世界存亡旦夕之際。此時,「信條」成為了唯一的線索與武器。無名氏的主人公要穿梭於全球的多個國度,開展逆流時空的活動,才能防止世界末日的到來。
《信條》在上映前曾擁有眾口一詞的好評,但自正式上映以來,其口碑卻一路走低。有觀眾表示,就算將「增熵逆熵、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知識點都進行了解,也無法輕易捋順這部電影盤根錯節的時間線。而與這類「燒腦、看不懂」的讚譽同行的,則是「看懂又如何?無聊透頂」的辛辣吐槽。
諾蘭失手了嗎?我們邀請了25位影迷,來聊聊《信條》。
綜合評分:5.8
致遠君
2分
諾蘭最差!連個扭轉時空機器的工作原理都沒有解釋清楚,就這麼把概念強行扔過來,砸你臉上。真的各種bug,而且還沒法圓。最後反派沒有任何鋪墊,強行就變成「滅霸」了?諾蘭這片就一堆空架子。
OreoOlymLee
3分
徹底的非人的電影,卻又無法完全脫離感性(想想最後紅了眼圈的男主角吧)。
「不是一遍能看懂的一部諾蘭(指看一遍記不住所有由角色嘴裡講出來的概念)」。
PulpOrange
4分
電影主義者小諾不曉得自己本質是遊戲達人,007鐵粉蘭蘭也不相信自己其實是動作戲苦手。於是,他倆合體變身成諾蘭,蘸著八點檔的狗血,在嘭啪嘣嚓的伴奏下中,寫下密密麻麻的時間說明書,對著腦漿倒流的觀眾高聲朗讀。
終於,在末尾的開頭,神跡準點顯靈,執迷不悔的真心人相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不,我要做人生的男主角。」
渡口無邊
5分
即使放低期待,都失望而歸。
嘟嘟熊
5分
相信「祖父悖論」的人該如何進入這部電影?只靠一句「What happened has happened」這樣的臨別箴言?我不相信人的意志選擇不會因對未來的參透而發生動搖,《降臨》其實已經討論過這件事了。諾蘭不應該只醉心於物理學,也須花點時間選修一門心理學。
qw0aszx
5分
就不說角色寫的有多無語了(特別是反派),台詞居然能寫出"Cold war, cold as ICE."、"If I can't have you then nobody else can."等等這種令人笑噴級別的對白,說是湯米威叟寫的我都信。
同時,在人物與情感編寫縮水後,毫無疑問放大了視覺上面的奇觀呈現,但這也顯現出很嚴重的問題:本片視覺奇觀呈現效果其實很低。除去諾蘭一貫的「往大了做」外,這次主要建立在時空倒轉後的「倒放」。單純的倒放並不能帶來太大的奇觀性質,所以設計了不少正逆時間同畫面的場面,並且還為這些段落進行了不少的訓練以及編排。然而諾蘭糟糕的動作戲把控設計,加上凌亂的剪輯,呈現出來的效果一團糟。很多鏡頭根本沒有讓觀眾來得及去仔細辨別一正一反同屏的效果就直接跳過,讓現場編排的動作徹底白費,奇觀性質的呈現效果大幅度削弱。
楊清宇
5分
諾蘭從影以來最難看的作品。即便對既有時間設定進行了繁複的整合與「升級」,可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整體觀感類似於看了一部摻雜高概念佐料的蓋里奇電影(後者的鏡頭語言甚至更有嚼頭),活脫脫的大不列顛散沙兄弟。沒有一個人物是吸引人的,沒有一場戲是值得回味的,布拉納的莎劇亂入更是尬得我十趾無處安放。從表演到動作場面無不透露著一股廉價感,如同沒有感情的遊戲說明。
把噗
5分
俗爛的劇情,不就通關升級嘛。沒有概念就是八點檔大路貨。
冰山的陰影
5分
昏昏欲睡的次數創諾蘭作品最高紀錄。搭建所謂「燒腦謎題」的手段簡直笨拙機械到可怕,2020年了,諾蘭對華盛頓和凱恩大爺的對話戲居然還在用一板一眼毫無變化的正反打來處理?連和聲畫錯位和景別變更都沒有?學生作業都不敢這麼拍吧。而對時空概念的借用,更是華而不實到像賣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順口溜,來證明自己是口技大師的D絲。
沈舍非
5分
引入的「負熵」概念在一眾時間穿越/倒流之流的作品中相對顯得新穎,形成一種互文和循環,但呈現的手法過於幼稚,汽車倒開等鏡頭簡直無語。酷炫的概念之外,並沒有可讓人信服的情感內核去支撐劇情,人物動機基本靠一張嘴,簡直和《流浪地球》有得一拼。最拉垮的一幕就是kat「我演不下去了」,積累的節奏在那一刻全部亂掉,而最單薄、莫名其妙的人物也是她。除了最後neil的回頭是高光時刻,男主對kat的感情,kat對兒子的親情全都像是編寫好的程序一樣。說得誇張點,主角們都是工具人,只有反派還有點人類的意志,正派所有的努力只是構成了宿命中的又一輪。4分給設定和視聽,還有1分給pattinson,從此對他徹底改觀。
TWY
5.5分
Elbisspomi noissim——也就是說,它是對「最後一分鐘營救」、「主角光環」等類型片套路的浪漫幻想和理論滿足,畢竟它本身又有意利用了007、碟中諜系列的關鍵元素。因此它也暴露了諾蘭的缺陷,張牙舞爪的聲音極力掩蓋著一切的粗糙。
寒枝雀靜
5.5分
回家路上問了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個:這150分鐘里除了五方之外有沒有任何一個值得記住的鏡頭或者任何一刻力量感的顯露?答案是沒有,所以為了五方加一星。
第二個問題:難看的動作戲倒放一遍會不會變好看?答案是依然不會好看。
第三個:諾蘭自己信不信「不要試圖理解它,去感受它」?我覺得他在最後時刻嗑兩個男主的CP時應該是信的。
諾蘭幾乎在用每一分鐘告訴你:我的導演能力有多差,我的視聽與文本如何脫節,我的敘事如何沒有節奏感,我的人物如何乾癟空餘耍酷的姿態,我的概念如何只能以最機械的方式推進展開。
全片就是:捉,襟,見,肘,四個大字。
歡樂分裂
5.5分
在「時間」主題的探索路上越走越遠&偏,宛如未來和過去的鏡像互照,迴文敘事的結構依舊花了心思。時間的正向推進與逆序流動,更讓我想及《記憶碎片》的演練模式,然而這次諾蘭幾乎是放棄「電影觀感」,而以高強度的密集信息快速塞入觀眾腦海,以一種幾乎是強迫症式的「炫技」讓觀眾上了一堂頗有難度的高精尖物理課,評價分化實屬正常——反正於我,並未享受到觀影的樂趣。
弊端其實在系列前作中已有顯現:大量科學名詞的直白解釋(所謂燒腦更多源於專業知識的匱乏);動作戲的雜亂無章;人物情感的高度模式化與強行設定,夫妻戲台詞浮誇,反派立足點太弱;如影隨形的電子樂與強節奏倒匹配,但存在感委實過強。或許,拋卻這些高概念,壓縮一下拍部諜戰片會更精彩。
伊夏
6分
諾蘭寫愛情不行,甚至不如同期的中國電視劇《旗袍美探》里的愛情有層次。咆哮夫婦很多戲份完全可以大刀闊斧地砍掉,珍愛觀眾生命,也是珍惜自己的藝術人生。專注再雕琢一下資本主義兄弟情它不香嗎?我的淚還沒準備好淚點就硬上完了,伐開心。
生煎奶油花兒
6分
平行時空擁有多套正逆熵,即多套不同的過去和未來。在行動論和宿命論中,諾蘭選擇了後者。相比《星際穿越》的「未來作用論」,《信條》是以地點為坐標展開敘事,而非採用時間。也就是說,信條根本沒有論述平行時空的問題,只是在討論一件事情的過去和未來。過去即未來、未來即現在,「不存在自由意志」。
8.5
6分
形式大於內容。能討論的恐怕只有敘事結構與時空結構,然後討論一些細節上的呼應——然而其實也不是特別複雜。搞清楚形式之後,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西帕克
6分
二刷算是把第一遍的疑問給搞懂了。最大的概念無疑來自於100年前盧米埃爾的《拆牆》。除此外整部電影則完全是一部黑人版007。從瘋子手中拯救世界,炸毀壞人巢穴,甚至勾搭大嫂,都是典型的007橋段。諾蘭把整個逆轉時空的題眼放在了最後男主和帕丁森的告別上。他看透了命運的安排,淚送這個未來的朋友離開,是終結,也是開始。
徐若風
7分
給諾蘭7分其實就是0分了,一部他序列中倒數的作品,又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他一直以來是否都被「過度神話」。與其說「燒腦」,其實是「繞腦」,把概念、情節線索強行複雜化卻又一直只在表層兜圈子,最終出來的效果就是異常割裂式、景觀運動表象式的呈現。
科幻電影中的「時間之謎」,令人著迷的其實是謎面建構過程中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反觀(如《降臨》)。而諾蘭在這部電影中所做的,如同帕丁森的角色一般,早已得知謎底後不斷在時間逆流里往回揭露,但卻困頓在了自己給自己設下的謎面中,全然失去了以往的精巧、偶爾閃現的詩意。不得不吐槽,黑幫總裁與貴婦這條支線,簡直是把人逼得在電影院裡如坐針氈。以往看諾蘭能感受到的些許震撼,這次都變成了尬之震撼。
土匪
7分
諾蘭還是在玩剪輯,只是這次為了強行安利正逆時空鉗形把劇情和人物安排的規整了些;從女主中槍開始到穿行飛機撞牆回顧場景大家可以看到許多細節,比如兩位男主從機場正向撤離時你可以在背景看到倒著跑的兩位男主,他都會事無巨細的交代;又比如女主在兒子學校門口的場景頭尾銜接或者結尾拆彈的戰鬥爆破正逆交替,只要觀影時專注些,一遍過片沒有大礙。所以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相對諾蘭的其他前作沒有驚喜,反而多了以往沒有的說教意味。
一個短篇
7分
穿越的問題並不在於動作戲的難看,而在於重拍段落成為了上帝視角,削弱了男主的(所謂彌賽亞的)動能。諾蘭中意的高概念與他屈服於好萊塢主流的情感主題,大部分時候都是割裂的。
但是如果拋掉燒腦的噱頭,當作諜戰片看還是很有趣味的。例如開場那場劇院營救(對《信條》的好感基本也是有這個開場奠定),節奏與對於鏡頭運動的精準把控,都是好萊塢頂級,就連一直被詬病的轟隆隆的配樂與聲音設計也非常好地營造了這場戲的節奏;穿越的概念也完全可以當作是對於諜戰片任務失敗橋段的重構。
非常希望諾蘭能夠真正去拍一部他最愛的《007》,對他來說,可能回歸主流工業,反而會比現在擁有大的自由度,要精彩許多。
藍詹
8分
觀影體驗竟然高於預期,沒想到他連客套和說教都懶得了,完全沉醉於他自己痴迷的東西,以完全不在意觀眾懂不懂的姿態去講。知識吸收效果不怎麼樣,但被他這套姿態打動了。
得罪影迷的大概也是他這套對他人不屑一顧的,牛人的傲慢。然而演員們的樣子和那些充滿未來感和物理感的概念多帥多迷人啊?平庸之輩如果看見了自己的平庸怎麼會不服氣呢?
沒十斤公爵
8分
當諾蘭藉助影片中的角色說出「不要嘗試去理解它,去感受它。」之時,他並非意味著《信條》是一部拒絕讀解或重構的影片,而是指涉未來時間的不可知性,儘管這種奇觀式的觀看無法真正成為「拒絕觀看」,僅僅作為與永恆此在的觀看行為比喻意義上的不兼容。
前半部分的順線劇情是一種晚期資本主義的加速度裝配,諾蘭察覺到了某種加速主義的未來彌賽亞,並將此呈現為一個莫比烏斯之環——在那個迷幻而分流的時間節點,呈現為時間的反熵。這種如同《快樂的結局》般倒退的時間,的確是一種「不可觀看」,在此之外還指向了這種英美blockbuster電影明確而令人窒息的界限。
然而,這種非時間性最終卻被表述為一種超能力的柏拉圖主義宗教學,「哲人王」必須強制性地回歸過去、日常。一部高配的漫威式超級英雄影片。
冰紅深藍
8分
概念和結構壓倒一切,諾蘭這回真的是一根筋走到底了,用簡單的核心設定編織出複雜精細的故事。遵循了諜戰類型片的種種俗套,但動作戲和高潮場面卻拍得沒勁(儘管將倒放這個古老的技術用到了極致)。人物情感和性格轉變在高速剪輯和繁複規則壓迫之下,自然也就蕩然無存。唯有帕丁森這個角色立住了,自知宿命卻堅持逆行,很容易想到《終結者》和《降臨》。時間悖論因果循環的核心也同質於《星際穿越》。
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分,我是非常糾結的。一方面,談到所謂「燒腦」,即需要多刷才能完全「看懂」的電影,我更傾向於奧特曼《高斯福莊園》(以寫實而意味深長的人物關係、前史、對話與隱晦暗語為重心)和林奇《穆赫蘭道》(以夢境邏輯與真實可感的情緒氛圍為核心)這兩種方向,純粹理工解謎性質的《信條》並不合我胃口。
但在一個方面如此極端且尚有新意的電影,還是值得鼓勵。畢竟,在我個人的評價體系中,一部電影其實只要有一個維度特別出色,就可以稱得上是不錯的電影——失衡、極端、自我,雖不完善,卻足夠獨特。
尚在影
8分
諾蘭對希區柯克愛的深沉。
小森林
8.5分
膠片倒放作為時間逆行的想像起點,被諾蘭玩成一場雙向進行的戰爭。未來的主角設下的棋局,身在過去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只能管中窺豹。演技也好,設計也罷,我們理應清楚坐在諾蘭的熒幕前自己期待的早已不是這些微妙豐滿的細節,而是概念迷宮、峰迴路轉、視覺奇觀和精神震顫。
足以代表這個時代工業巔峰的元素都在《信條》中如約而至,缺一不可地重新回到了電影院之中,諾蘭似乎也拋棄了所有為自己立牌坊的偽裝,無論是類型,主題和人物都主動迴避了對他來說只可能顯得尷尬的深挖。
雖然節奏的炫技,某種程度上犧牲了故事的清晰度;但是一地殘骸還原為一幢大樓,又立刻被轟炸成廢墟,電影院久違的回歸只能是在等待這樣吸睛的時刻,如果諾蘭配不上,還能有誰撐得起這樣的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