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懸疑劇迎來了年度「井噴潮」。可惜的是,其中有好幾部都是有點辜負期待的,看完開頭的幾集,就沒了往下追的慾望。
相較之下,《沉默的證明》是近期在看完開篇後,我唯一想要往下追的懸疑劇。
劇集的故事始於江海市天下直播平台的一次直播連線。一名叫尹子月的女網友和塔羅牌測算師連線時透露,懷疑自己最近被人盯上了。出人意料的是,她接著就遭遇了蒙面人的襲擊和綁架。
當夜,直播的視頻傳遍網絡,市裡的刑偵支隊也在部署下對此展開調查。
來自鄰市江台市的青年刑警陳默拿著一紙調令出現在警局,他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這位受害女網友尹子月的密切關係網裡,有著江台市半年前兩起惡性案件的受害者。
陳默從直播視頻的窗外景觀里,鎖定了尹子月的房間位於何處,並通過「假意租房看戶型」的方式找到了案發地。這裡門鎖毀壞,屋子的落土情況也指向著一個信息:已經幾個月時間沒有住人。尹子月在昨晚的直播中被「綁架」,但那段綁架視頻的拍攝時間卻預計是在五個月前。
也許,這場直播是尹子月自導自演的,又或是她被人為脅迫拍攝的,出現在直播平台上,似乎是為了更多的曝光。無論是尹子月的被綁架案,還是江台市半年前的碎屍案和謀殺案,都藏有更多的秘密。目前,尹子月作為線索人物還未正式出場,但這個角色背後肯定還有著更加複雜的動機。
刑偵題材的懸疑劇,如今已經很容易拍得套路,或者說是敘事線碎片化、不清晰,無法給觀眾帶來懸疑感。而《沉默的證明》在前四集的敘事,相對而言比較工整,也展露出了它在情節和人物設定上值得一看的地方。
首先,是刑警陳默在人物形象上的兩重性。他是個「細節控」,而且能憑藉在案發現場的觀察,還原當時的情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是個「完人」,與之相對的是,他類似於一些黑色電影的主角般,是個有一定缺陷的刑警。
半年前,他因輿論所迫而被停職,想要給自己翻盤,就只能抓住這起案件的每一條線索。在探案的過程中,這個人過往經歷里的傷痛也被逐漸挖了出來。
第一集案發,第二集回溯,編劇用了回顧性「追溯」的編排和大量的閃回手法,告訴觀眾這個人身陷的困境和這起事件的前史——江台市發生碎屍案之後,受害者基本鎖定為是按摩女徐素素,她與同事尹子月都失蹤了。鑒於尹子月與徐素素的男友孫星關係密切,陳默主張對孫星家的外部進行「布控」,觀望後續會發生什麼情況。結果,真兇偷梁換柱,偽裝成一個「外賣小哥」,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殺害了孫星。
一時間輿論譁然,媒體報道出「兇手在警察布控的情況下肆意殺人」的新聞。警隊的負責人梁隊被迫提前退休、為此中風,而陳默也因此在家停薪反省,無法繼續查案。
即使陳默在破案上頗有邏輯上的天賦,卻因這片刻的疏忽和輿論的發酵,害了師傅,也害了自己。停職期間,陳默兼職做起了滴滴司機,卻被人惡意投訴,身家境況仿佛都走到了末路上,但這也可能是背後有人在引導他繼續破案。
其次是男二號,直播公司的青年總裁王梓,他的人設也比較有趣,並沒有走尋常的套路。在陳默發現尹子月直播的房間之後,立刻接到了一個「變聲電話」,而聲音背後的「主謀」就是王梓。當我們誤以為這個人是幕後真兇時,編劇卻給我們開了個「地鐵計謀」的玩笑。
王梓用非常「戲精」的方式,把陳默和他的警局同事們分別支開,接著釣他上鉤,再安然被捕。這一連串的操作,就像是一場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貓鼠遊戲」,只是王梓和陳默誰是貓、誰是鼠,還難以分辨。這個角色目前留白很多,還保持著神秘感。我們無法推測出他言行背後的動機,更無從知曉他為何要不斷給陳默下套。
但可以猜測到的是,王梓肯定不是反派角色,而是一個行為有些反常的正向偵探角色。這個年幼喪母、父親身陷囹圄,幾乎獨立長大、白手起家的人,並不是懸疑劇里常見的囂張跋扈的「富二代」刻板形象。相反,他身上有著一絲陰鬱的脆弱感,而且與陳默初次見面就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後續應該會為案件的破解帶來更多的線索。
整體而言,《沉默的證明》比較出色的一點在於,營造出了刑偵劇里具有「樸實感」的警局辦案細節和氛圍,不花哨,顯得比較真實。
劇中,每個刑警對於案件的偵查與案情的推動都是一環套一環的,前因後果比較清晰,沒有跳躍性的邏輯,也沒有開掛式瞬間破案。挖掘微小的細節,並且以每個人的視角進行拼湊,成了他們職場的常態。
另一方面,警隊里的兩組人馬不同立場間的暗中交鋒,女記者蘇文關注「城中村強拆事件」的支線,也讓整部劇在懸疑的案件之外,產生了更大的社會信息量,有著緊湊的節奏。
以開篇的四集來說,幾乎每個人物都有其多面性,每條人物線的彙集點看起來都並不簡單。一定程度上,這部劇需要觀眾全神貫注,因為其中的很多細節就是在眾人查案、彙報的過程中被直接傳遞的,往往只有一次,不能被錯過。
目前,《沉默的證明》是近期懸疑劇里,令人相對看好的一部劇。希望之後的八集能穩在這個水準線上,案中案的真相能夠有個在意料之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