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歪把子的難兄難弟,人稱「缺陷機槍」—八九式旋迴機槍「日本奇葩武器錄」

2020-04-10     輕兵器

官方網站:www.armsrock.com

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

二戰初期,日軍主力的航空自衛機槍為八九式旋迴機槍。其結合了八九式固定機槍——日本國產化的維克斯7.7mm機槍以及南部當時開發的十一式輕機槍兩者的結構特點。

然而,裝備部隊不久後,八九式旋迴機槍就變成了各部隊的燙手山芋,被稱為「缺陷兵器,保守惡評。」

八九式旋迴機槍(旋迴機槍即安裝在轟炸機等作戰飛機上的可運動的自衛機槍)

實際上,八九式旋迴機槍原型十一式輕機槍本身就存在很多缺陷。昭和二年(1927年),南部中將的愛弟子吉田智凖少將奉命於東京小石川的炮兵工廠開始八九式旋迴機槍的設計。但是,技術本部給出的方針是,不要使用新的設計。也就是說,將時間上的緊迫性放在了技術問題之上。

使用八九式旋迴機槍的九七式重暴擊機

十一式輕機槍使用三八式步槍的5發橋夾裝填,一次可裝填6組共計30發,上方用蓋壓實。自動原理為導氣式,利用活塞的能量將彈藥一發發地從彈斗底部供入機槍內部,這是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

歪把子和它的供彈彈斗

當時,歐洲更常用普通的盒狀彈匣供彈,彈匣只能使用一次,也就是說當時日本想不到用這種一次性的供彈具。省略盒狀彈匣後,不知道怎麼地就搞成了十一年式。

然而,使用這種機槍的步兵部隊,常常因為故障頻發而苦惱。十一年式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製造公差過大。當然,在東北地區低溫環境下,油和水經常凍結,故障率進一步惡化。

在各種故障中,最頭痛的還是粘殼問題。擊發後,彈殼緊緊地粘在彈膛上,抽殼困難,導致全自動射擊中斷卡殼。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被認為是,彈膛的形狀與尺寸設計得不合適,彈殼發射過燒粘殼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是銅金義一中佐(九九式步槍設計師)。

歪把子的供彈彈斗原理圖解

十一年式輕機槍和衍生型機槍,在一發發彈丸送入彈膛的過程中,會通過給油裝置將軸潤滑油塗到彈殼上。銅金中佐就想,能不能不一發發地塗油,就防止過燒粘殼問題的產生。所謂過燒粘殼,簡單地說就是子彈在擊發時,由於強大的膛壓,彈殼瞬間膨脹,與彈膛貼合在一起。彈丸飛出槍管後膛壓下降,彈膛會回到回來的尺寸。這時,彈殼就會和有收縮傾向的彈膛產生作用力,緊緊地粘在一起。

銅金中佐注意到了這一點。但是,戰後研發六四式步槍時才知道,可以通過簡單地增加彈膛外徑,消除這種不良效應。當時,銅金中佐還是試圖通過從彈膛的形狀與尺寸這個角度來解決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誘導火藥燃氣進入彈殼和彈膛之間的間隙,代替潤滑油。換句話說就是,火藥燃氣在彈殼表面形成一層膜,代替油起到潤滑作用。如圖,彈膛前端(A部)尺寸擴大,彈殼彈筒部分的彈膛向外傾斜一定的角度,製造出B部的彈膛和彈殼的空隙。

這樣修改過後,火藥燃氣便可浸入彈膛和彈殼的壁中空隙,且傾斜的彈膛和彈殼之間的接觸也變少。

銅金中佐根據實驗結果,將發明命名為「無給油彈膛」,在軍隊內部發表。很快,這種技術就用在了八九式旋迴機槍上進行改良。結果是,彈殼過燒粘殼所帶來的後坐不良、抽殼不良等故障完全消失了。之後開發的九六式輕機槍以及口徑更大的九九式輕機槍上,也運用了這項技術。

後來日本陸航乾脆將不好用的八九式拆成兩半,改為使用正常彈盤裝填的Te4試製單管旋迴機槍

這就是歪把子的難兄難弟,人稱「缺陷機槍」—八九式旋迴機槍「日本奇葩武器錄」

使用Te4試製單管旋迴機槍的九七式軍偵

蘇聯人也曾被歪把子忽悠過,在DP機槍上試驗了彈斗供彈系統

原創內容,文字著作權屬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輕兵器愛好者

上期福利開獎:

衝鋒鎗加西裝:白宮特勤為何這樣搭配?"低視度戰術背心"怎麼搭配更帥!【含:討論送獎品】

TAG與肥熊聯名的Multicam迷彩iPhone手機殼

獲獎名單:梁茶茶, Red Orchestra, LEPlayers

輕兵器愛好者本周好物推薦~

3D立體剪裁、原品MC迷彩、防水、耐磨、透氣!

這是一款滿足你一切需求的戰術褲、工裝褲!

下場必備,城市通勤就靠它

3D戰術剪裁,只為穿著體驗

有趣有料,讓你漲知識的輕武器文化平台

官方網站:www.armsrock.com

回復關鍵字 「 8月 」 看本月日曆

輕兵器愛好者官網

手機、IPAD、電腦均可瀏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tyFa3EBiuFnsJQVUa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