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的那些事兒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因此,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家長的文化程度、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態度、家庭結構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質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前社會的競爭主要是知識與能力的較量,教育是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方式,一個人所受教育程度如何,決定著今後的人生定位和發展道路。大多數家長將孩子的教育問題視為家庭的核心重點,在孩子的擇校方面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錢。「望子成龍」、急功近利的心理會在教育中引發錯誤的觀念從而導致教育誤區,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缺乏全面認識、家長過分地盲目攀比、忽視孩子自主性的形成等,這些誤區將會把孩子培養成經不起挫折、虛榮心強的「溫室花朵」。對於這些司空見慣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反而對學校過度依賴,以致在孩子的教育中出現了推卸責任的現象。
為什麼家庭教育責任會缺失和特點有哪些?
在社會轉型期的特殊背景中,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著浮躁、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同時,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滯後與傳統觀念上的謬誤也是產生無意識推卸責任忽視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的轉型期,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社會的加速發展無疑是一種考驗,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必然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心理、行為。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在經濟獲得極大發展的同時,我國社會貧富分化和階層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金錢、權力、教育等各種資源相互影響,在不同的群體中實現了不均衡的分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日益多元化,各種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的思想泥沙俱下,極大地衝擊著原有的傳統道德規範和價值倫理。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教育領域也變得更具功利色彩,從而出現了各種浮躁、急功近利的現象。學校教育受升學指揮棒的驅使,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不能自拔,素質教育步履維艱,很難做到以人為本。家長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為了孩子能在未來社會的競爭中勝出,想方設法提高孩子的成績,導致孩子在學校里壓力重重。 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大多數家長既沒有意識到教育的廣泛內容,也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在。認為只要在學校表現良好便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從而過分地依賴學校,儘量為孩子選擇所謂的最好的學校,而不重視自身對孩子的教育。即使有些家長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僅僅是把家庭教育當成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致力於緊跟學校步伐、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學習,而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培養的重要作用,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特點有哪些?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具有連續性、長期性
孩子出生後,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今天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會影響孩子今後如何學習,如何做人。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示範和影響,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
家庭教育具有寓教於樂的自然性、靈活性
家庭教育是通過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向孩子灌輸各種觀念而實現的,它在自然狀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沒有固定的場所和穩定的內容,而是寓教於樂。它不拘形式,自然隨意,具體形象,生動活潑,隨時隨地可以發生。所以,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正是在一點一滴的家庭生活中,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裡學得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以及處世態度等等。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培養具有針對性、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學校教育要及時和具有針對性。個體生活的基礎在家庭,長期的朝夕相處使孩子在家庭中的言談舉止是真實自然的。其優缺點、思想狀況、個體特徵在父母面前一覽無餘。父母比任何人都能更系統、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針對子女狀況隨時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建立在血統倫理基礎上的家庭教育具有深刻性、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最先面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父母既是孩子的保護者,又是他們人生啟蒙的嚮導,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他們的教育易於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於幼兒來說尤其如此。
家庭教育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與示範性
家庭對個體的教育是以情感方式導入的,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具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在年幼時期模仿能力很強,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加以學習,而父母作為孩子的保護者和照顧者,與孩子朝夕相處,因此他們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大的示範作用。
小編有話說:
首先,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擺脫唯學校是從的局面,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廣泛內容和重要作用,給予家庭教育足夠的重視。其次,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想法,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既要善於鼓勵引導,又要做好補偏糾弊工作。同時,家長要拓寬家庭教育的內容,不僅要 搞好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致力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與健全的人格。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身心的發育和成長。
(本文由育兒的那些事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