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法則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動物,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本領與天賦,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生存下來。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狐狸。人們根據它們的生活,總結出來狐狸法則:成年之後的狐狸必須獨自生存,遠離自己的父母,如果無法生存,就會死亡。這對於很多動物都適用。
著名的美國總統林肯,小時候與母親去公園玩耍,遇到一個高台階,想爬上去,但是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這個時候他向自己的母親求助,母親並沒有直接幫助他,而是在一旁鼓勵他,最後他憑藉自己的能力爬了上去。
在我們的人生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在有的時候,是沒有人會幫助自己渡過難關的,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居里夫人
父母把一切都給了孩子,還覺得不夠
某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14名受訪者發布調查問卷,調查顯示有受訪者中占34.8%的人表示身邊父母包辦孩子個人事宜能持續到孩子上大學。調查還顯示,受訪者覺得父母過分掌控孩子個人生活所帶來的負影響包含:孩子無主見(58.9%),孩子性格優柔寡斷(55.5%),助長孩子懶惰和依賴性(51.0%)。」
這些「壞毛病」每項發生率都超50%,數字令人唏噓
在我國的社會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父母,他們一生都在為孩子操勞,即使是最好的一切都給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每天都在憂慮,認為自己給孩子的還不夠。其實,作為父母而言,他們不是做的不夠,而是做的太多了。他們過多的幫助自己的孩子承擔屬於他們的責任,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沒有長大,需要大人來承擔。這種想法帶來很多惡果,例如,很多家庭條件優厚的人家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留學,但是,這些孩子認為只是去國外「鍍金」,因此,不會認真對待學業,浪費了大把大把的光陰。
孩子的將來與父母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時候沒有注重孩子自我功能的培養,那麼孩子長大之後,這個功能也不會成長起來的。
被父母限制的壞處
- 孩子情緒易崩潰,一不被滿足就生氣
對於帶過孩子的父母而言,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孩子在各種場合,各種時間段哭鬧了。絕大多數的父母在見到這個情況的時候,都會哄著孩子,給孩子想要的東西。孩子是會思考的,當他們發現自己生氣的時候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在以後就會帶目的的發脾氣,最後就會發現父母不知不覺的被孩子的脾氣所控制了。如果之前父母在這上面妥協的話,在之後的時間裡,他們就會一直發脾氣直到父母再次妥協。而且,在與孩子糾纏的時候,自己也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要看到孩子內心的願望,而不是被孩子擾亂自己的心情,從而做出傷害親子關係的行為。
- 喪失動手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教育上面,父母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因此,在生活與學習中,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來做的,孩子即使想做一些事情,也會被父母趕去學習。久而久之,孩子的動手能力會下降,有的父母認為這是值得的,但是動手能力的下降,會使得孩子的邏輯能力與手眼協調能力減弱,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會經常出一些低級的錯誤,馬虎大意,沒有真正仔細的了解所學的知識,最後導致孩子在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出錯。
- 影響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差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環境,而父母即使幫孩子考慮很多,但是總有考慮不到的時候,當孩子到了新的環境之後,會由於無法適應而犯錯。比如,升學的時候,經常會有在初中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在高中的時候成績變得沒有那麼優異,這就是由於孩子沒有適應高中學習環境,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出現欠缺造成的。
- 孩子成長需要空間
這個社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孩子之間的競爭從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能否在競爭中勝出,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和狐狸的生存法則一樣,孩子也需要空間去給他們自己成長。不僅僅是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還有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與認知能力,在他們獨占面對自己選擇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思考。當他們學會思考的時候,他們的成長就是有有意義的,在將來的生活中,即使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他們也會思考後選擇合適的方式去解決。
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易卜生
最偉大的父愛母愛是放手,給你自由去體驗世界的權利,默默為你祝福
1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沒有人在成長的時候不會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讓孩子早點去接觸這些,會促使他們想辦法去克服,這是一種成長的表現,如果父母不放手的話,他們會成長的很慢,甚至不會成長。
2.適當推出保護傘,孩子會變得更強大
年幼的孩子需要保護,但不是隔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很多父母在教育的時候,會把孩子不能接觸的事物列出來,想盡辦法使孩子遠離這些事物。其實,不妨讓孩子去自己嘗試一下,他們嘗試之後會有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會促使他們成長的。
3.伴隨孩子自由成長
睿智的作家冰心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
如何應用到生活
1. 放手讓孩子做家務
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將來總要學著自己生活的,只有在平時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才會更好的獨立。
2. 放手讓孩子選擇
孩子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他們是有自己的感受的,不是所有父母做的決定他們都會認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即使是錯誤的,也會給他們的人生積累下寶貴的財富。
3. 放手讓孩子探索
人在社會上生活,除了學習他人的經驗外,就是自己探索得到的經驗了。就學習能力而言,只有大腦健康,這都是能夠吸收的,差別就是自己得到的經驗,讓孩子自己學著探索,會使他們收穫到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是大有益處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也就是要動手,去體驗生活,體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