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丹巴最大臨時安置點:受災群眾情緒穩定 生活井然有序

2020-06-21     微甘孜

原標題:記者探訪丹巴最大臨時安置點:受災群眾情緒穩定 生活井然有序

丹巴縣「6.17」梅龍溝泥石流災害發生後,丹巴縣採取縣城集中安置、就近投親靠友、搭建帳篷等方式,累計疏散2.12萬餘人,共安置受災群眾7200餘人。共設有半扇門鎮關州村活動室、中路鄉政府、墨爾多山鎮岳扎小學等7個臨時過渡安置點,其中紅五月村臨時過渡安置點是安置人員最多的一個點,今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了安置點現場採訪。

在紅五月村臨時過渡安置點,記者看到77頂帳篷搭建在山間錯落有致,這個安置點共安置有77戶222人。記者發現,所有帳篷內已經通電,生活必需品齊全,通訊已經全部恢復,供水、醫療、防疫等配套設施也已投入使用。防災救災工作有序開展、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情緒穩定,對救災勝利充滿信心。

紅五月村離堰塞體下游約3公里左右,是此災害中受威脅較大的地區之一。6月17日凌晨,災情發生後,鄉村幹部和民兵隊伍第一時間組織沿河居民連夜轉移,相關部門、鄉村幹部和當地青壯年群眾團結協作,庚即抓好險情監測、人員勸返、安置生活等工作。

在採訪中,72歲的袁坤富一家正在帳篷里重新平整地面,袁坤富告訴記者,洪災當天,他發現汛情後第一時間叫醒了家人,隨後開始叫醒左鄰右舍。作為黨員的袁坤富在幫助群眾疏導心理的同時,還主動把自己家的田地讓出來搭建帳篷。

紅五月村61歲的袁干富在這次洪災中,房屋被沖毀,一家人被安置到了紅五月村的臨時安置點,失去房屋讓袁干富難以接受,但是有強大的政府作為後盾,他表示心理很踏實。

袁干富告訴記者:「政府把我們安置在這裡,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吃的給我們送上來了,帳篷也送上來了,我們感到也是很滿意。心裡還是痛自己的家園沒有了,房子雖然說沒有了,但是有共產黨在,還是我們就心裡還是很踏實。」

「在洪水泛濫的時候上面的還是很辛苦,車子來巡邏叫我們撤離 ,如果是說沒有來巡邏的我們被水沖走了都不知道,在半夜三更叫我們撤離,共產黨好,要感謝共產黨。」提起這幾天黨委政府對受災群眾的支持和幫助,袁干富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滿含熱淚感恩黨和政府。

在安置點共有5個臨時食堂,吃飯時間,大家分批次前往這五個食堂進行就餐,上午10點,安置點的幾位大姐已經在廚房裡忙碌起來。

5個供餐點中,這裡是就餐人數最多的一個點,幾位大姐要為近80名受災群眾提供就餐服務,為了讓大家吃的好一些,她們也力所能及地換著花樣為大家做菜。

突如其來的災害打破了美麗鄉村的寧靜,但所有的人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又讓這裡充滿溫暖。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我們看到的是團結一心、不畏艱險的一群人爭分奪秒、戰風斗雨。災後6個小時,丹巴縣累計疏散5100餘戶2.12萬人,接近全縣三分之一的人口,龐大的數字折射出令人驚嘆的速度。這速度來自於各級黨員幹部主動擔責、挺身而出、組織有力;更來自於丹巴人民萬眾一心、協力抗洪的精神。在這時,「人心齊、泰山移」得到了最好的明證。目前,災區物資供應充足,受災群眾安置到位,群眾情緒穩定、搶險救援有序開展、社會秩序平穩。

記者:洛絨郎加 楚吳巴登 丹巴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楊超

責編:流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l3Q1nIBiuFnsJQVW5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