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十八軍進藏部隊陸續進入康區,五十二師由康北路進軍西藏,五十三師由康南路進軍西藏。
為支援部隊進藏,康定地委和軍管會在康定成立了「康定各族各界支援委員會」,負責動員和組織全區人民支援十八軍進軍西藏。雅江、理塘、巴塘、乾寧、道孚、甘孜、德格、石渠、鄧柯等進軍沿途各縣,也分別成立了支援委員會,由當地有名望的上層人士擔任主任、副主任,十八軍則派出軍事代表與之合作共同領導和組織支援工作。甘孜、德格、鄧柯3縣的支援任務最重,僅1950年4月至10月半年時間裡,就支援(包括代購)部隊糧食88萬斤、柴火28萬斤、草料200萬斤;支援氂牛8085頭、木鞍1566具、氈墊1866件,皮口袋6419根、木料52000根,代雇運輸員120餘人;修建甘孜機場支援民工2450人,搬運土石方49000餘方。在南路的巴塘,藏族群眾集體上山砍運木料,幫助部隊趕造渡金沙江的木船19隻,支援牛皮船41隻,60多名婦女不怕風吹雨淋,連續上山13天,為部隊割運馬草5萬多斤;甘孜、雅江縣的藏族群眾,自動將飛機空投和運輸途中散失的軍用物資收集起來,及時送還給部隊。進軍沿途的各縣,都組織了騾馬和氂牛運輸隊,在千里運輸線上為部隊趕運後勤物資。
據1950年11月不完全統計,僅6個多月,支援進藏部隊的物資有:柴1500多萬斤,馬草500多萬斤,糧食200多萬斤,氂牛2萬頭。組織牛騾馬10萬頭,運送軍需物資7萬餘馱,計840餘萬斤。乾寧、道孚、爐霍、甘孜等縣,出動民工7萬餘人。在甘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經過一年零九個月的艱苦行軍,十八軍終於完成進軍西藏的任務,把五星紅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帶進了西藏。
2019年6月,十八軍老戰士和後代開展重走十八軍進藏路活動,沿著當年的足跡,一路從成都到德格川藏交界點,看到藏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老戰士和後代們都萬分感慨。
十八軍老戰士李永淑熱淚盈眶地說:「走了那麼多地方,變化太大了。和過去對比起來,簡直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很受教育,很受感動,我作為一個十八軍老戰士來說,感到很欣慰。」
原十八軍副政委王其梅之女王昌為說:「甘孜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沿途也看到黨的好政策。路都修好了,未來西藏內地將是四通八達。」
原西藏軍區副政委、十八軍烈士張福林之弟張福立說:「十八軍精神,不僅僅是十八軍精神,而且是我們時代的精神,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都應該認真的學習。」
編輯 流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