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上幼兒園不哭?家長別急著高興,幼師:並不一定是好事

2020-09-22     幼教咖

原標題:孩子初上幼兒園不哭?家長別急著高興,幼師:並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位寶媽求助網友,她前段時間在開學季送自己不滿三歲的女兒上幼兒園。因為看過,也聽說過別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時會有哭鬧的現象,所以她也算提前做了很多準備。

比如帶著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告訴孩子上幼兒園會有很多小朋友,尤其是每天放學會保證第一個去接女兒。

看著女兒懂事地點了點頭,寶媽很是欣慰,她覺得準備工作做得這麼充分,那麼送女兒入園自然不會有哭鬧的現象。

等到了入園的第一天,如寶媽所想的一樣,女兒很乖地就跟老師進去了,還跟自己擺手說「再見」。

一周下來後,寶媽覺得女兒真的很棒,逢人便夸自己的女兒特別懂事聽話,上幼兒園一點沒用自己操心。

可是前幾天接孩子的時候,寶媽卻被老師留了下來,因為聽老師說孩子已經入園快一個月了還不太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寶媽多注意一下。

聽了老師的話,寶媽覺得不解了,因為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女兒沒掉過一滴眼淚,怎麼能不適應呢?

沒想到幼兒園的老師給出了答案,判斷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的標準並不是哭。看著寶媽疑惑的表情,老師接著作出了解釋。

原來這位寶媽的女兒雖然不哭,但是在幼兒園一直都是獨來獨往,集體活動也總是不愛參加,每天都很悶悶不樂的樣子,所以孩子初上幼兒園不哭,可能並不一定是好事。

其實像這樣「懂事」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往往最容易讓家長掉以輕心,覺得孩子其實是很讓人省心的,但其實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反而會越來越不願意上幼兒園。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表現都有哪些?

1.不參加集體活動

就像上文中的孩子一樣,雖然不抗拒去幼兒園這件事,但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卻並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喜歡一起玩,更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是集體生活,之所以送孩子去幼兒園,也是為了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人,能夠多一些與別人的互動。

如果孩子遲遲不能正常地參加集體活動,或者是與他人溝通,那麼就說明孩子其實還沒有真正地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2.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上幼兒園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性,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師的幫忙,這也是老師的工作內容。

不過一些沒有適應幼兒園的孩子往往會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沒吃飽想再吃一碗,或者是想喝水了,想上廁所了。

所以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晚上回到家後很餓,或者經常尿濕了褲子,其實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仔細想想是不是孩子在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過程種出現了問題。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的樂趣和意義

在孩子上幼兒園以前,一直都是呆在熟悉的家庭環境里,對孩子來說,也許不明白為什麼要改變這種模式。

所以家長不妨讓孩子明白,小朋友上幼兒園就像大人上班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屬於自己的任務。

而幼兒園有可以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能玩到更多的玩具,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會有很多樂趣,這些方式都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

2.尊重孩子的牴觸情緒

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覺得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就是沒出息的表現,這其實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孩子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有分離焦慮的情緒,也有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情緒,這是一種本能,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有這種情緒。

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理解之後,家長可以多跟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心裡話,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逐漸消除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

3.適當的小獎勵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肯定自己,誇獎自己的話,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也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美和鼓勵。

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約定如果今天跟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了,或者幫助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做了一件事情,那麼便會得到一個小獎勵。

這些適度的獎勵也能夠更加激勵孩子在幼兒園好好地表現,對於孩子形成對幼兒園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即使發現孩子沒有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也不用太過焦慮,一方面自己做好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另一方面要相信老師的能力,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kujtnQBLq-Ct6CZ9m_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