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量不大,主要面向周邊居民「迷你綜合體」在榕興起

2019-12-23     福州晚報


「迷你綜合體」內的書店。

   近年來,商業建築面積動輒幾十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在福州四處開花,市民也逐漸習慣了這些「以大為美」的綜合體。不過,近期不少市民發現,身邊出現了不少商業面積2萬平方米~7萬平方米的「迷你綜合體」。

  「社區商業」在福州興起

  2010年12月21日,金融街萬達廣場在福州開業,福州隨之進入「綜合體」時代。9年間,倉山萬達廣場、五四北泰禾廣場、蘇寧廣場、世歐王莊、東二環泰禾廣場等幾十個城市綜合體陸續開業,形成了多個新型商業中心「爭鳴」的局面。

  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綜合體的體量也越來越大,從最早約10萬平方米的商業建築面積,逐步發展到15萬平方米,有的達到28萬平方米,市民很難將一個綜合體完完全全逛完。

  就在市民和業界都在思考未來福州新的商業中心「極限」是多大的時候,「迷你綜合體」出現了,改變了市民對集中式商業的思維定式。

  12月21日,馬尾正榮財富中心開業,它的體量和傳統意義上的城市綜合體相比小了很多。「商業面積只有2萬平方米,只有中心城區一些綜合體的『零頭』。不過,這裡有超市、書店、餐飲店、電影院等,引入了幾十個品牌,涵蓋了服飾零售、美食餐飲、兒童娛樂等業態,對周邊居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商場運營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定位是「新鄰里生活中心」,通俗解釋就是「社區商業」,並不追求較大的營業面積。

  這種業態的商場在福州越來越多,它們普遍的特點是不再追求超大面積,而是講究「小而美」。例如,五四北生活圈內的三盛i33城市廣場也不大,商業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定位於滿足周邊片區居民的一站式生活需求;金山片區的倉山華潤萬象里,商業建築面積也只有4萬平方米左右,定位是「小體量社區型商業嘗試」;大學城正榮財富中心的商業建築面積也僅7萬平方米。

  發展新業態要注意什麼?

  大型城市綜合體讓市民體驗到了不同的商業氛圍,也因此在榕獲得了高速發展。那麼,現在業界為什麼開始追捧社區商業了呢?

  「購物中心行業的高速發展已導致結構性問題,一味追求大體量、全覆蓋,導致商場出現招商難、空置高、客流少、利潤低等問題。未來隨著城市商業副中心規劃的逐步發展和消費升級,社區型購物中心將成為商業地產的主流。」正榮商管相關人士表示,社區型購物中心在便利性、商品定位和配套服務上具有明顯優勢,在歐美國家,社區商業已占社會商業的70%以上,而國內整體水平還不到30%,因此,開發商紛紛加大對社區商業的投入。

  三盛集團商業管理負責人也認為,目前福州新生活圈不斷崛起,舊生活圈不斷擴容,以親子文化教育為主,結合精品美食、零售休閒、互動體驗等,突出「小而精」商業特質的社區商業,發展空間很大。

  那麼,社區商業這種業態會不會重蹈超大型綜合體「一擁而上」的覆轍呢?

  中輝集團總裁助理兼商業管理中心總經理許澤泉認為,社區商業的體量限定了它的發展,未來一個購物中心就是一個IP(智慧財產權),都會擁有獨立個性,這是社區商業的最終發展結果。

  三盛i33城市廣場招商副總林中良則認為,項目要有個性才能引流,只有了解周邊環境與客群需求,才能明確項目定位,從招商開始就做好個性化選擇,做一個定製化的商業板塊。

  正榮商管人士則認為,要做好社區商業,應該做到客群精準化、營銷IP化、福利民生化,具有區別於傳統超大型購物中心的特質,才能獲得穩定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eP_NG8BMH2_cNUgfg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