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市新聞戰線代表齊聚「下莊」話「康莊」...

2023-11-11   雲陽微發布

原標題:看!全市新聞戰線代表齊聚「下莊」話「康莊」...

日前

重慶市新聞戰線代表赴竹賢鄉下莊村

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

暨作風建設活動

當天,參與宣傳報道下莊「天路」的老記者、老同志與全市新聞工作者代表一起實地體驗下莊天路、下莊人事跡陳列室、下莊村史館、下莊布穀扎染坊、下莊柑橘果園等,追尋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毛相林的奮鬥足跡,感受下莊村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是曾經老下莊村的真實寫照。下莊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幾乎與世隔絕。全村4個社,96戶、近400人住在「井」底,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與外界聯繫,只有3條小路。如今,在進入下莊村的首個觀景台,一條「九彎十八拐」的絕壁天路呈現在眼前,每位新聞工作者都深受震撼。

1997年,擔任老下莊村黨支部書記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歷經7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2005年,毛相林又帶領村民脫貧攻堅,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

近年來,下莊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以敢向絕壁要「天路」的當代「愚公」毛相林的家鄉為載體,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共富之路,推動當地發展生態旅遊、康養旅遊、紅色旅遊、研學旅遊等。這些變化讓曾經參與下莊「天路」報道的老記者們激動不已。

1999年

正當下莊人向絕壁「要天路」的時候

黎延奎、郭延平、錢犁、譚昌明

侯長青、覃昌年、駱勇等多位記者

數次到下莊採訪

冒著生命危險

拍攝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這些影像資料成為現今

學習宣傳下莊的「無價之寶」

在巫山縣委黨校下莊校區院壩

7位老記者和參與修路的村民代表

圍坐在一起回憶往昔,暢談未來

老記者黎延奎感慨地表示:「絕壁上修路好比『螞蟻啃骨頭』,深深震撼了我們。方世才因修路長期不能回家,流著淚給妻子打電話,他的淚水讓我也飽含眼淚。他們搶著給我背設備,在絕壁上拍攝時,兩位村民死死拽著我的褲帶。當我們離開時,村裡的父老鄉親送了一程又一程,村裡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揮著手一直唱著歌為我們送行.....」

錢犁回憶當時採訪修路的場景時說:「在下莊第一次看到三十歲出頭的村民黃會元,聽說他是從事建築工作的,自費買了鑿岩機,又回到下莊,加入到築路大軍中,覺得他非常特別。然而,第二天就因為一場意外,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追悼會上,悲痛的毛相林問大家,路還要不要修下去?鄉親們抹乾眼淚,齊刷刷都舉起了手——為了犧牲的和活著的人,修!」

提起往事,在場村民和老記者們有說不完的話,村民陳祖英說:「感謝當年的他們多次深入下莊採訪報道,讓下莊從閉塞的小村莊變成現在的康莊。」

當年

下莊人修路的壯舉

也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在各級各部門援助下

2004年

終於在絕壁上鑿通了一條8公里砂石路

從此天塹變通途

徹底改變了下莊村閉塞落後的面貌

此次下莊行活動意義非凡

讓當年報道下莊的老記者

和各區縣新聞工作者們齊聚一堂開展交流

新聞工作者紛紛表示

將學習前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俯下身、沉下心

深刻感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偉力

深入挖掘基層沾露珠、冒熱氣的動人故事

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精品力作

以實際行動踐行「四力」要求

記者:陳小婭

編輯:熊美玲

責編:劉太興

終審:鍾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