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鮮果,共「饗」中國市場

2024-11-04     金台資訊

在位於泰國尖竹汶府的優果東明水果廠,經過分揀和清潔處理的榴槤按品級分類整齊堆放、等待裝箱。本報記者 白元琪攝

波蘭格魯耶茨縣一家蘋果加工企業內,當地工人正在分揀蘋果。本報記者 禹麗敏攝

肯亞奈瓦沙湖畔的一家牛油果加工廠內,當地工人正在分裝牛油果。杜功明攝

在優果東明水果廠,當地工人對榴槤進行清潔處理。本報記者 白元琪攝

10月20日上午,中老鐵路(萬象—昆明—北京·平谷)國際冷鏈專列暨「京滇·瀾湄線」首發接車儀式在位於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的京平綜合物流樞紐舉行。首批390噸寮國新鮮香蕉順利抵達北京。本報記者 潘俊強攝

肯亞牛油果、波蘭蘋果、泰國榴槤……近年來,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優質水果進入中國市場,豐富了消費者的「果籃子」。持續開放的市場、多樣化的便利政策、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讓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輕鬆嘗「鮮」,也讓許多國家的果農和果商品嘗到中國市場的甜蜜機遇。

「迎來更加廣闊的出口空間」

本報記者 黃煒鑫

肯亞山腳下一家牛油果園裡,3000多棵果樹整齊排列,翠綠的牛油果掛滿枝頭。這裡位於赤道地區,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晝夜溫差大,獨特的氣候環境造就了高品質的牛油果,每年的3月到11月都是牛油果產季。

果園主人查德·瓦富拉正和工人一起在果樹間穿梭忙碌,他們手中的籃子裡很快就裝滿了圓潤飽滿的牛油果。「今年是這片果園的首次豐收。這些牛油果不僅個頭大,而且肉質緊實、口感細膩,根本不愁銷路。」瓦富拉說。

「有沒有收到中國市場的訂單?」記者問。

「當然有!這批牛油果正是為中國客戶準備的。我們馬上會把果子送到加工廠進行處理,然後就發往中國。」瓦富拉笑著回答。

奈瓦沙湖畔的牛油果加工廠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忙著對新運來的牛油果進行篩選、清洗、熏蒸、包裝。瓦富拉也是這家工廠的生產主管,工廠對出口牛油果的品質要求近乎苛刻。瓦富拉說:「每一批運往中國的牛油果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牛油果要飽滿圓潤,全身鮮綠色,不深不紅,沒有傷痕或黑點。」

處理後的牛油果,再次被裝入貨車運到首都內羅畢,再轉運至肯亞東部的蒙巴薩港。在那裡,它們將搭乘貨輪,歷經20多天的海上旅程,最終抵達中國上海

肯亞是非洲最大的牛油果出口國。2022年1月,中肯簽署肯亞鮮食鱷梨(牛油果)輸華議定書。2022年8月,首批鮮食牛油果通過非洲農產品輸華「綠色通道」運抵中國,肯亞成為首個向中國出口鮮食牛油果的非洲國家。肯亞主流媒體《星報》報道稱,中國擁有14億以上的消費者群體,是肯亞極為關注的新興市場。

肯亞牛油果成功進入中國市場,不僅豐富了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也讓許多肯亞農戶受益。瓦富拉見證了進入中國市場給當地牛油果種植業帶來的變化。他尤其提到,肯亞牛油果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亮相後,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激發了肯亞種植戶的熱情。「中國市場向外國企業打開大門,為肯亞的牛油果種植戶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這兩年,種植戶的收入提高了不少。」

望著蒼翠的果園,瓦富拉對未來充滿期待,「中國市場是一片沃土,充滿了無限可能。我相信,隨著肯亞新鮮牛油果在中國市場的持續推廣,我們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出口空間。」

「期待更多波蘭蘋果銷往中國」

本報記者 禹麗敏 李增偉

從波蘭首都華沙驅車向南50公里,便抵達了風景如畫的格魯耶茨縣。金秋時節,道路兩旁連綿不絕的蘋果園裡,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果園內,採摘、運貨車輛往來不絕。

格魯耶茨是波蘭乃至歐洲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之一,蘋果產量約占波蘭總產量的一半,素有「歐洲蘋果園」之美譽。「格魯耶茨蘋果」這一品種憑藉其卓越品質,榮獲了歐盟地理標誌保護證書。

波蘭蘋果種植歷史悠久,許多果園都擁有百年歷史。伴隨著蘋果加工產業的發展,如今波蘭已經實現了蘋果100%的機械化自動採摘。「許多蘋果園逐漸聯合起來,形成合作社,產生規模效應。」在格魯耶茨的一家果園內,農業專家馬特烏什·沃茲尼亞克指著遠方讓記者看,「在方圓20公里內,就有20多家蘋果加工企業,這片區域每天能加工1000噸蘋果。」

中國是波蘭蘋果拓展市場的重要方向之一。2016年年底,波蘭蘋果正式獲准進入中國。2017年,首批波蘭蘋果經廈門口岸進入中國。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波蘭果農迎來了更為廣闊的商機。為了適應中國市場需求,波蘭果園開始大面積種植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蘋果品種。據統計,2023年,中國從波蘭進口蘋果價值同比增長23.2%。

2013年,波蘭老工業城市羅茲迎來首趟從成都開來的中歐班列。經過10餘年發展,波蘭已經成為中歐班列進入歐盟的重要門戶。快速高效的班列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巨大幫助,列車源源不斷地將中國製造送往歐洲市場,也將包括波蘭蘋果在內的歐洲商品運往中國。

相較於海運的40天時間,中歐班列只需14天就能將波蘭蘋果運抵中國。「中歐班列的開通,為波蘭蘋果銷往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普瑞瑪蘋果公司董事長莫妮卡·普茲比爾斯卡表示。

「波蘭蘋果產業從業者非常看重中國市場。中國作為世界蘋果的主要產區之一,其消費者對蘋果的口味選擇非常多樣。」普茲比爾斯卡對中國市場頗有研究,「要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上脫穎而出,波蘭的蘋果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我們會培育出更多樣的蘋果品種,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期待更多波蘭蘋果銷往中國。」

「讓中國消費者品嘗新鮮美味」

本報記者 白元琪

「砰!砰!砰!」猜維一手拿著榴槤,另一隻手握著細木條輕巧地在果殼上敲打幾下。通過辨音,猜維把八成熟的好果挑出來,對外表進行簡單清理後,便快速送到下一道加工環節。

「每天下午4點左右,農戶們就會陸續把榴槤運到工廠來。第一道工序就是檢驗果肉的成熟度。」猜維一邊熟練地操作,一邊向記者介紹。

猜維是泰國尖竹汶府優果東明水果廠的工作人員。尖竹汶府位於泰國首都曼谷以東約260公里處,被譽為泰國的榴槤之鄉。記者來到工廠時,猜維和他的同事正在榴槤堆里忙碌著,分揀、點藥殺菌、擺放晾乾,每個步驟都井然有序。

在他身後,飽滿的榴槤按照大小堆成一個個小山頭,鋪開數十米遠。夕陽餘暉下,榴槤閃耀著金燦燦的光芒,空氣中也瀰漫著濃郁的香氣。

不遠處,一字排開的冷櫃貨車已等候多時。司機師傅儂瓦剛洗漱完畢,「從這裡出發,不到一天時間就能抵達泰老邊境,交接貨櫃後再開回來。雖然辛苦,但是收入很不錯!」儂瓦一邊說著,一邊準備出發。

榴槤是中國第一大水果進口品類。據統計,2023年中國進口142.6萬噸鮮榴槤,其中92.9萬噸來自泰國。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了泰國水果產業發展。泰國商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尖竹汶府的榴槤產量預計突破56萬噸,同比增長超4.3%。同時,山竹龍宮果等熱帶水果的產量也迎來了快速增長。「我推薦了不少親朋好友來水果加工廠上班,收入有保障,旺季的提成更是豐厚!」猜維開心地說。

「我們廠現在有400多人,分成了8個工種,經驗豐富的工人總是供不應求。」優果東明水果廠廠長郝東明略顯睏倦,從辦公室里走出來和記者打招呼,「雖然本地榴槤產季逐漸進入尾聲,但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其他地區的新鮮榴槤源源不斷地運來,工廠里十分繁忙,我們已經連續幾個晚上加班了。」生意越來越好,郝東明今年準備再添置幾個冷櫃。

郝東明向記者介紹,目前陸運是泰國榴槤進入中國的主要方式之一。從泰國出發,榴槤先被運送到寮國,再轉運至越南,最後通過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進入中國市場。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生效實施和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加速推進,陸運效率顯著提升。「如今,泰國榴槤僅需3天便能抵達中國,讓中國消費者品嘗新鮮美味。」

夜幕降臨,尖竹汶府漸漸熱鬧起來。水果加工廠里燈火通明,廠外道路上,運輸車輛疾馳而過。儂瓦的貨車也已離開工廠,滿載著美味的榴槤駛向中國市場。

人民日報》( 2024年11月04日 17 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e562706f952ef5814049d1b9c7dab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