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李賀
我國古代詩人無不以秦始皇嬴政作為榜樣,李白更是寫下了「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千古名句。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掃蕩六合,統一天下,但是那些被秦始皇滅國的國君去了哪裡,卻鮮為人知。現在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六國國君在滅國之後都被秦始皇如何處置?
統一前夕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登基十年,在先後滅掉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後,秦王已然是秦國真正的至尊,在經過六代先帝的積累後,如今的秦國大有一統六國的態勢。因此嬴政籌措糧草,整頓軍事,為統一六國做好了準備。公元前231年韓魏兩國畏懼秦國,先後奉上南陽、麗邑兩城。然而這樣以身飼虎的行為非但沒有阻止秦王吞併兩國的野心,更讓秦國不斷壯大。
內史騰滅韓
公元前230年,秦王派遣內史騰,韓國大將申犰東拼西湊找了五萬人馬駐紮洧水南岸。秦軍僅用三萬步軍就擊潰了這支弱旅,隨後包圍韓國都城新鄭,韓王安出城投降,被秦王軟禁於陳縣。
韓國在滅國後叛亂不斷,韓國貴族紛紛起義,導致秦國屢次派軍平反,最後為了一絕永逸,秦王一紙詔令處死了被軟禁的韓王,從此一絕永逸。韓王安也成了第一個亡國後被處死的六國君主,但是很快其餘五國國家也會去前去與他相聚。
王賁滅趙
趙國是繼韓國之後第二個被滅的國家,其國君為趙代王嘉,乃是趙悼襄王的長子。但是趙嘉並不得趙悼襄王寵愛,因此趙國君主本為趙嘉弟弟趙遷。公元前228年,王翦攻克了邯鄲俘虜了趙遷,趙嘉卻在趙國貴族的保護下逃到了北地,並且被扶持為趙代王。
奈何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帶領大軍攻克代地,虜獲了趙嘉,從此趙國滅亡。而趙嘉被擒後所有宗族都被遷往天水。當時的天水是苦寒之地,過慣富貴生活的趙嘉根本無法適應,因此在到達天水後不久就去世了。
王賁滅魏
魏國末代君主為魏假,公元前228年,魏景湣王薨,其子魏假登基,隨後魏國屢有貴族叛逃歸秦,直到公元前225年,秦王派遣大將王賁攻魏。魏王據守大梁城。三月時,王賁引黃河、鴻溝之水灌溉大梁,城內軍民死傷無數,魏王投降,魏國就此滅亡。
從此之後韓趙魏三家皆盡,能夠阻止秦國東出的阻礙不復存在,因此在其後十年間,秦王就完成了統一大業。至於魏王假在投降後被秦始皇俘虜,並且軟禁在咸陽附近,隨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
王翦滅楚
楚國與秦國向來淵源很深,甚至秦王嬴政都有楚國的王室的血緣,但是楚國卻被秦國坑的最慘。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楚國也是秦國統一路上遇到最大的絆腳石。秦將李信二十萬兵馬攻楚,卻敗於項燕之手,最後還是老將王翦出馬,六十萬大軍攻楚一年,方才攻破壽春。
楚王負芻被俘,但是楚國卻並不甘願就此罷休,於是項燕扶持了秦國相國昌平君羋啟為君,繼續抵抗秦國。奈何在王翦和蒙武的圍攻下,昌平君兵敗身亡,從此楚國滅亡。
王賁滅燕
公元前228年,秦破邯鄲,屯兵與燕國邊境的易水。燕太子丹深感秦王大患,於是派遣刺客荊軻入秦刺殺秦王。事情敗露之後,秦王大怒,即刻派遣王翦與其子王賁入燕作戰。公元前222年,在燕王喜奉上太子丹人頭後依舊避免不了被滅國的命運。而燕王喜被活捉抓回咸陽,從此一生都被軟禁在咸陽。
王賁滅齊
公元前221年,王賁滅燕後不久,率軍南下一路滅齊。齊國國君田建在看到秦軍兵臨城下之後才覺察到大禍臨頭,乾脆穿著白衣服,帶著國璽出城投降。從此六國俱滅,天下一統。而齊王建則被秦始皇安置在偏遠的共地。
齊王建所住的地方長著松柏,四周都很荒涼。秦王卻不給齊王建提供食物,最後田建活活被餓死。在他死後,齊國的百姓依舊怨恨這位國君,認為是他聽信奸臣不與其他五國合縱抗秦才導致滅國,還流傳出了:「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的民謠,太史公司馬遷也稱其為:「王建失國,松柏蒼蒼」。
總結
由此可見,覆巢之下無完卵,國破家亡之後鮮有能夠安然無恙的君主。六國國君或是拚死抵抗,或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但是最後還是難逃被囚禁殺害的命運。終其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團結一心,六國之間早已不復盟約,坐看他國敗亡,殊不知唇寒齒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