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股價再創新高 警惕過度追高風險

2024-08-28     第一財經

[ 中證銀行指數開盤後一度漲近0.8%,之後漲幅回落,收漲0.27%。 ]

銀行股依然是A股「最靚的仔」。

8月27日早盤,銀行股持續逆市走高,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紛紛再創歷史新高,郵儲銀行、交通銀行也均觸及階段性新高,中證銀行指數開盤後一度漲近0.8%,之後漲幅回落,收漲0.27%。

截至收盤,整個銀行板塊20隻個股飄紅,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四大行領漲,分別收漲1.77%、1.56%、1.46%、1.22%,股價報5.17元/股、6.53元/股、8.36元/股、4.98元/股。交通銀行漲超1%,郵儲銀行收漲0.78%,股價分別報8.03元/股、5.18元/股。

對比全天低位震盪的大盤表現,銀行股當天的走勢格外顯眼。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0.24%,深證成指跌1.11%,創業板指跌0.94%,全市場超4100隻個股下跌。

銀行股「逆天」

回顧來看,銀行股的「逆天」行情已持續多時,中證銀行指數自去年12月的5106.7點低位一路震盪上行至5月的6500.60點,之後從高位走出「W」行情。隨著市場持續向下調整,8月以來銀行股再次成為各路資金的「香餑餑」,中證銀行指數8月7日以來漲幅超過7%,同期上證指數跌了0.56%。也是在這輪獨立行情中,工商銀行總市值登頂A股新「市值一哥」,最新市值達2.33萬億元。

今年以來,整個銀行板塊以超過20%的漲幅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列榜首。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買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的說法得到進一步「驗證」。

個股中,交通銀行、南京銀行今年漲幅超過46%,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成都銀行漲幅也在40%以上,42隻銀行股年內漲幅中位數在20%左右,僅民生銀行、蘭州銀行、鄭州銀行年內股價下跌。

綜合機構分析,市場避險情緒遲遲不降溫,高股息、低估值、業績穩仍是銀行股吸引資金的主要因素,寬貨幣預期升溫也提供了一定助力。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認為,銀行的超額收益是基本面和資金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則表示,今年銀行股股價的主導因素是資金面,基本面是次因。

「儘管經營環境承壓,但銀行通過壓降負債成本以及投資收益和撥備貢獻實現了穩定的利潤和分紅,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導向下,政策也更加支持穩定銀行息差、資產質量和盈利。此外,指數基金和保險等資金流入也推動對於銀行板塊配置的再平衡。」林英奇在一周前的報告中指出,展望未來3~6個月,國有大行目前市凈率在0.6倍左右,距離0.7~0.8倍的階段性目標估值仍有15%~30%的空間,接下來銀行5%左右的股息率可能會下行至4%左右。

從估值來看,儘管漲勢不斷,銀行股全面破凈的局面仍未打破,市凈率最高的招商銀行PB也僅為0.88倍,國有大行中僅農業銀行市凈率在0.7倍以上。隨著股價上行,多數上市銀行股息率已經有所回落,但目前中位數仍在5%左右,相比無風險收益率仍有明顯溢價。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市場關注的中期分紅,被越來越多的銀行提上日程,部分銀行已經明確分紅方案。8月15日,平安銀行宣布首次進行中期分紅,擬每10股派發2.46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47.74億元,占合併報表中歸屬於該行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18.4%;次日,滬農商行也在半年報中推出中期分紅計劃,擬派現23.05億元(含稅),中期現金分紅比例33.07%;此前南京銀行也確認將在年內適時實施中期利潤分配方案。更早之前,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六大國有行,以及多家中小銀行已經「官宣」中期分紅意向。

另從基本面來看,已經披露2024年半年報的十餘家上市銀行中,僅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兩家股份行營收同比增速為負,歸母凈利潤則全部實現了同比正增長,資產質量整體進一步改善。在債券投資等非息收入支撐下,區域性銀行表現依然最具韌性,杭州銀行、常熟銀行、齊魯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20.06%、19.58%、16.97%,蘇農銀行、瑞豐銀行、江蘇銀行歸母凈利潤增速也分別達到15.81%、15.48%、10.05%。

警惕追高

哪些資金在增配銀行股?綜合機構分析,資產荒持續加上存款利率下行,指數型基金、保險資金、北上資金等均是A股銀行股的重要增持來源,而在寬基ETF頻繁放量護盤背後,不乏「國家隊」的力量。

中泰證券本月初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被動基金與北向資金流入規模較大,是助推銀行股上漲的主要動力。戴志鋒認為,保險和理財預計仍是銀行股價最重要的穩定基石,主動基金二季度加倉銀行股不明顯,但也未減倉。綜合來看,各類資金的邊際流入、機構資金流出很少,推動銀行股漲幅第一。

中泰證券數據顯示,從ETF基金的規模和銀行股占比來看,二季度末被動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已經達到了2019年以來的最高值,其中二季度增持規模在115億元左右,比一季度減少了336億元。從重倉股來看,被動基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和占銀行流通股總市值的比重也均達到了2019年以來的最高值。二季度,北向資金持有銀行股的市值和占銀行流通股總市值的比重仍在上升,不過上升幅度有所下降。

不過,從基本面來看,已經召開中報業績會的部分銀行高管透露,接下來息差壓力雖有緩解但依然存在,房地產等不良風險還會進一步暴露。儘管銀行業盈利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已漸成共識,但隨著股價節節攀升,考慮到半年報即將披露完畢,市場上已有聲音提示警惕過度追高的風險。

林英奇也表示,從6~12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需要關注信貸增速下行、存量房地產債務的處置、居民償債傾向對基本面的影響。廣發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倪軍也提示,考慮到基本面的逐步轉弱和A股環境的變化,高股息相對吸引力會逐步下降,建議投資者長期配置資產質量較優的各板塊龍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d137c1fa23c1be5ef0c53698dcfc5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