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座山海拔僅200餘米高,傳說神仙常來玩,藏有千年皇家寺院

2022-05-10   蘇丹卿

原標題:武漢這座山海拔僅200餘米高,傳說神仙常來玩,藏有千年皇家寺院

山,是大地的脊樑,古人稱其「宣也」,能生萬物。

在宏大廣闊的華夏版圖中,山又分 東西南北中五經。

有山的地方,就有萬物之靈,有水的地方,則有天地之氣。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自然是被造物主所青睞的。

武漢八分山,主要部分位於江夏區境內,是武漢南部海拔最高的地方。《建康錄》曰:「武昌有山無林,政可圖始,不可居終,山分八字,數不及九」,指的就是八分山。

民間有這樣的傳說,稱八分山是神仙遊玩的地方。

山中藏有八仙樹,迎駕石,點將台、前世井,子午石,白雲洞、雷神樹等寶物,是神仙常去遊玩的地方,被譽為「武漢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由於山間藏有各種寶貝,八分山也叫「八寶山」(民間傳說),為了保護八寶山,玉皇大帝就調遣修道千年的烏龜、青龍來守山。

但由於烏龜貪戀寶貝,青龍與之大戰,又給八分山帶來了其他傳說與怪談。如「黃金橋」、青龍山等都是與其大戰相關。

就在民間傳說給八分山帶來人文故事的同時,山腰的一座慈雲寺更是加深了八分山的秘境感。

慈雲寺原名靈濟南,始建於唐貞觀元年,2011年重建。雖然寺廟暫不對外開放,但它「身藏茂林」,頂露山巒的環境令人好奇,引人入勝。

據資料顯示,這還是一座「千年皇家寺廟」,歷史上曾得到唐太宗、宋孝宗、宋光宗等多位皇帝賜封和大力護持。

《江夏縣誌》記載:唐貞觀元年,輿駱禪師雲遊。至此,立杖出泉,無論久旱、暴雨,兩不盈涸,人稱「飛錫泉」。

禪師依泉建寺,唐太宗聞之大喜,賜名靈濟南。由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按皇家寺院規格督修。

南宋末年,金兵襲擾, 民不聊生。濟公在靈濟南念經七天七夜,度化出「油鹽井」救濟百姓。宋孝宗為表彰靈濟南,特賜封「嘉澤侯」。

南宋紹熙四年,宋光宗又加封「顯應」二字。南宋慶元六年遇大旱,地方官 奉旨禱雨,大獲甘霖,遂成豐年,宋寧宗又賜名「靈惠」二字。

元代更名慈雲寺,因禱雨「靈驗」而著稱於世。

明代兵部尚書熊廷弼回鄉省親,見八分山得自然之精華、慈雲寺顯山水之靈氣拍毫寫下:「八洞仙子拍肩來遠矚高瞻一帶湖山過眼曉,分山龍王靈氣在興雲沛雨萬家煙火祝馨香」的楹聯。

抗戰期間,慈雲寺遭到毀壞,夷為平地。於2011年,按唐代規模(占地258畝)恢復重建。據說,寺內的大雄寶殿的建築規模宏偉居「華中之冠」。

在這蒼翠欲滴的山巒蜿蜒迴旋中,慈雲寺的金色殿頂十分醒目,站在八分山之巔,即可所見。航拍之下,不論是山,還是寺,這裡都散發著一股同時間一樣的古老氣息。

造物主給江漢平原留下了許多山,每一座山自有特色與魅力,最氣派的還是龜蛇鎖大江。

漢陽龜山,武昌蛇山,浩蕩江水穿城而過,沉沉一線穿南北。 但綠野仙蹤般的山林體驗,大概還是位於江夏的八分山十分有趣。

作為武漢南部海拔最高的地方,八分山的海拔只有272.3米,在山的世界裡,它實際上屬於丘陵,連綿不斷,起伏不大,十分緩和,是世界五大陸地基本地形之一。

但古人說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大概正是慈雲寺十分靈驗,山巔上繫著人們寫下的祈願牌,不論是願生活美好,還是祈禱前程似錦,從這裡遠望城市,理想與奮鬥像是青翠山巒那般堅定不移、朝氣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