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了,養老方式也開始多元化發展了。
有的子女工作忙碌,父母就從農村進城,幫助子女帶孩子,也算是享受晚年生活的天倫之樂了。
也有人在城市待了一輩子,厭倦了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嘈雜,年老了,遠離了城市的高樓大廈,回到鄉下的老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過上了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也算是悠然自得吧!
農村還是城市,到底哪一種養老生活才是最好的,我覺得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顧此失彼,等到後悔就晚了。
68歲的王大爺,夫妻年輕的時候在城市裡打拚了一輩子,是做外貿生意的,賺夠了養老錢,他就把生意交給了兒子、兒媳婦,自己過起了退休生活。
王大爺夫妻倆沒半年就後悔回農村養老了,他又回到了城市,他跟小區里的人:「人老了,寧可幫兒子幫孩子,也不要去鄉下養老啦,太不方便了!」
原來,王大爺的兒媳婦和老伴兒總是發生矛盾,因為要幫忙照顧兩個孫子,王大媽總是嫌棄兒媳婦兒懶惰,什麼家務活也不幹,兒媳婦兒嫌棄婆婆管這管那,天天嘮嘮叨叨,煩死人了。
王大爺為了清凈,也覺得兒子應該獨立生活了,就和老伴兒一商量,不如兩個人回農村老家生活算了,又能避免婆媳矛盾,還能填補自己這麼多年的思鄉情懷。
回到農村老家,他們還有保留的老房子,王大爺不差錢,把房子收拾得乾淨利落,置辦了嶄新的家具,老鄰居們也都很歡迎他們的到來,只等著享受晚年生活了。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王大爺和王大媽習慣了幾十年的城市的生活,回到農村又要重新來過,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別是王大爺,發現在農村生活並不是那麼完美的。
農村生活太僻靜,買東西就是一個大問題,王大爺去村裡的小賣部買菜,發現只有隔天的一堆蔫吧菜葉,她問老闆,為什麼不進貨新鮮的蔬菜,老闆說賣不動那麼多菜,進來都爛掉了,賠本的買賣不能做。
農村的取暖也是個問題,在城市裡面都是集體供暖,王大爺只要交上取暖費,就能暖和一個冬天。這農村可還沒有實現,王大爺和王大媽的房子要自己取暖,用空調太乾燥,水暖要自己燒爐子,他們又嫌太麻煩了,整個冬天裡,他們過得一點都不舒服。
生活環境雖然環保,空氣品質也很好,但是,農村的醫療條件不是很好,是兩個老人最不能接受的。
王大爺感冒了,發燒38度,咳嗽村裡的診所根本就不敢接。王大媽給兒子打電話,還是兒子連夜把父親送去了市裡醫院,光路上的車程就四個多小時,幸虧老人沒事,如果是有個心腦血管疾病,估計早就把病情耽誤了。
許多老人在退休以後,都想要落葉歸根回到農村老家生活。農村的生活歲月靜好,但是,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美好,也會有很多的弊端,不是你自己就可以解決的。所以,回不回農村老家生活,我們還是需要慎重考慮考慮。
農村醫療條件差,身體不好的老人最好不要回去
如果是身體很健康的老人回農村還不錯,自己種點綠色蔬菜,享受田園樂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素質是不斷下降的,比如,有的老年人會有一些基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等。
農村的醫療條件是很差的,有的村有一個鄉村醫生,有的村甚至衛生室都沒有一個,老人一旦有生病的情況,就需要去城裡就醫。
令人擔憂的是,如果說是離城市比較遠的鄉村,交通也不方便,那麼就可能會耽誤老人的病情。
所以,如果你是本身就健康狀況不太好的老人,那麼還是最好不要回到偏僻的農村養老了,應該選擇醫療條件比較好的城市。
回農村遠離兒女,孤單寂寞是一定的,也要考慮清楚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相愛相殺的,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會有很多不同的生活習慣,容易發生一些小矛盾,特別是兒媳婦兒和婆婆,吵架的有很多。
有的婆婆覺得和兒媳婦在一起很辛苦,又要幫忙帶孩子,又要做家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晚年生活,選擇回農村老家去享受晚年生活。
但是,婆婆幫忙帶孩子,對兒子家庭的付出,他們也是會記在心裡的,雖然辛苦,但是和孫子、孫女在一起,也是享受天倫之樂了。
一個人回農村自由自在,但是,也孤單寂寞得很,如果離自己的孩子很遠,等到你有點頭疼腦熱,需要孩子的照顧,孩子們也是做不到。所以,老人和孩子之間的付出也是相互的,你現在為了孩子辛苦,將來也能得到他們的回報。
如果你是一個老人,是願意在城裡幫忙帶孩子,還是願意自己回農村養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