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泰虛構「15億黃金貿易」背後,80後「金匠」隱現資本市場

2023-12-13     野馬財經

原標題:金力泰虛構「15億黃金貿易」背後,80後「金匠」隱現資本市場

「幕後金主」也要上市?

作者 | 於婞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資本市場不缺離奇事,12月5日晚間,主營工業塗料的上市公司金力泰(300225.SZ)收到了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處罰事項與公司本身的經營無關,而是金力泰牽涉到了一起虛構「黃金貿易業務」事件。

公告發布後,金力泰股價連跌兩天,12月7日更是大跌19.97%。截至12月13日收盤,公司報收8.82元/股,總市值43.15億元,較公告發布日縮水24.74%。

虛構的15億「黃金貿易業務」

事情要追溯到2020年5月,金力泰成立全資子公司金力泰實業,主要以開展金屬製品銷售業務為主。

此後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的一年多時間,金力泰實業與下遊客戶累計訂立41份黃金銷售合同,交易的貨品為1KG/個、Au9999的定製金條,合同金額總計15.09億元

同時,金力泰實業還與浙江運發等上游供應商訂立了41份黃金採購合同,合同金額總計14.85億元

通過上下游轉手,金力泰實業可以賺取差價2400萬元。

實際上,與金力泰實業簽署採購和銷售合同的上下游公司,都是由浙江運髮指定的,相關物流、資金也形成閉環。也就是說,金力泰實業實際上並未真正參與黃金貿易,只在這起黃金貿易中履行墊資義務,賺取資金使用費。而貿易的幕後主導是它的上游供應商浙江運發

但其母公司金力泰並未披露參與「黃金貿易業務」的真實情況,而是將上述「黃金貿易業務」涉及的相關黃金製品計入存貨,由此導致金力泰2021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涉嫌虛增2021年末存貨2.58億元,占2021年末歸屬凈資產的28.32%。

此外,金力泰將上述業務形成的購銷差額計入收入,不符合會計核算的要求及收入確認的條件,導致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涉嫌虛增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038.99萬元,占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的6.11%。

然而2022年3月,金力泰監事會主席王薇提出辭職並發表《辭職信》,提出2020年,其在監事會正常履職的過程中,監事會受到干擾,監事會作出的有關履職的決議沒有得到披露。2021年,在公司監事候選人推舉過程中,監事會正常履行職權也受到干擾。

這起虛構「黃金貿易業務」一事終於露出了冰山一角。

後續監管部門就黃金貿易相關事項進行過多次問詢,直到今年2月3日,金力泰公告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12月5日,隨著《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披露,這一虛構「黃金貿易業務」才被公之於眾。

這期間,公司股價曾經大漲,並在2021年2月摸到了24.97元/股的歷史高點。不過隨後股價又開始回落,尤其是2022年間,一年市值縮水64.33%。

金力泰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且經公司初步測算,若追溯調整公司相應報告期的財務報表,上述事項未對公司2021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的歸屬凈利潤產生影響,即影響額為0元

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就可以忽視虛構黃金貿易的影響,根據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對金力泰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00萬元罰款;對涉事的董監高們,也給予警告並罰款50萬到100萬元不等。

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羅建欣律師還表示,依據《證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最新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監管部門制定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關於信息披露的規定,在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虛假陳述。賠償範圍包括:投資差額、佣金、印花稅和利息損失等。

羅建欣律師指出,2022年5月5日後至2023年2月3日期間買入金力泰股票,且在2023年2月3日及之後賣出或繼續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或可向公司索賠,索賠條件最終以法院認定為準。

「主導者」浙江運發

金力泰作為一家工業塗料公司,業務範圍並不包括黃金等貴金屬的貿易。其子公司金力泰實業,也是在這起虛構「黃金貿易業務」開展之前緊急成立的。

而據金力泰實業2020和2021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的主營業務活動就是「金屬製品銷售」。

不過隨著事情敗露,公司隨即停止了這一業務,並在今年6月由「上海金力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金力泰智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業務範圍也變更為「智能基礎製造裝備製造」等。

不過據金力泰回復投資者稱,金力泰實業暫時沒有太多具體的業務。

實際上,從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真正從事黃金貿易的「幕後大佬」是浙江運發。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金力泰與浙江運髮結緣於一次「表彰員工的紀念徽章」的製作,浙江運發承接了金力泰的這項需求,此後兩公司也就有了聯繫。

浙江運發是一家貴金屬文創產品的製造商,曾參與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掛鉤製作、2010年上海世博會貴金屬禮品製作、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紀念徽章設計生產等。

由於公司性質,浙江運發對黃金的需求量較大,但採購黃金必須現款,等下遊客戶回款又需要時間,因此浙江運發在資金壓力之下,找到了金力泰來「代買」黃金,並通過指定的上下游差價給予金力泰實業一定的收益。而這一墊資的年化收益率在2021年上半年達8.25%。

受共同利益的驅使,雙方一拍即合。

不過「墊資」也有風險,按照合同,下遊客戶只需要預付銷售合同金額的5%,金力泰實業卻需要向上游供應商預付100%採購款,交付完成後,下遊客戶再向金力泰實業支付剩餘的95%尾款。

然而這場2021年7月就結束的交易,直到2022年一季度才收齊尾款,金力泰曾在公告中稱,這導致金力泰承擔遲滯增加的成本費用及由此產生的業務風險。而金力泰將這次的延期歸結為了疫情影響。

但浙江運發對「證券時報·e公司」表示,上述相關業務已經終結,金力泰實業的款項及收益均按時足額收回。除此之外,浙江運發沒有其他的黃金貿易業務。

80後」金老闆「進軍資本市場?

事實上,浙江運發的「觸角」並非只伸到了金力泰這一家上市公司。雖不在資本市場,但資本市場常常流傳浙江運發的傳說。

如在新三板掛牌的匯通金科(833631.NQ),愛企查顯示,其第二大股東就是浙江運發背後的浙江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運發集團」),持股比例12.33%。

來源:愛企查

另外,浙江運發的身影還出現在深市創業板IPO公司卡恩文化的前五大客戶之中。

有意思的是,在剛與卡恩文化合作的2020年,浙江運發向其採購金鋌、銀鋌、「金牛抱財」手串等文創工藝品,卡恩文化對浙江運發的銷售占比為8.42%,但對其應收帳款餘額占比達到14.83%,還計提了28.29萬元的壞帳準備金額。

不過最終卡恩文化在2021年7月撤回了IPO申請,並未成功上市。

作為國內頭部貴金屬文創產品的設計方、生產商和銷售商,浙江運發的早已不甘於只是「影響」上市公司。2022年10月,浙江運發在公司介紹中提到,運發集團2021年至2025年戰略聚焦時期,董事會開啟第一個五年計劃,深耕大文創行業,持續擴大貴金屬工藝品市場份額的同時打造多元IP矩陣,並計劃在國內A股主板上市

官網介紹,浙江運發前身是成立於1995年的上虞珠寶飾品廠,在2001年更名為「上虞市運發珠寶實業有限公司」,由集體所有制轉制為股份制有限公司。並在2012年增資擴股,升格並更名為「浙江運發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不過據據前任董事長俞支援編寫的圖書《運發之路》,公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

在浙江運發蒸蒸日上之時,時任總經理俞輝逐漸接棒了董事長俞支援的位置,成為如今浙江運發的掌舵人。

俞輝1983年出生,已到不惑之年。他200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經濟管理系,後又取得了同濟大學EMBA學位。

在浙江運發官網,俞輝手捧一本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並在寄語中提到,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業內知名機構和大型渠道商與運發攜手,未來,運發也將與更多國內外優秀品牌開展合作。

主導上市公司金力泰虛構「黃金貿易業務」的浙江運發,在80後「金老闆」的帶領下,是否會成為資本市場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評論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439b9b7e555d826b02cc45f26f5a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