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日本行#之三 大阪到京都 黑門市場 瑠璃光院 米其林二星炭火割烹IFUKI

2023-05-02   董克平飲饌筆記

原標題:#假期日本行#之三 大阪到京都 黑門市場 瑠璃光院 米其林二星炭火割烹IFUKI

#假期日本行#之三 大阪到京都 黑門市場 瑠璃光院 米其林二星炭火割烹IFUKI

5月1日

行程計劃今天去京都,在京都待三天,4日中午吃完NOMA去東京。

繼續簡單早餐,然後外出抽煙放鬆。10點鐘來了一輛考斯特,裝上行李,集體去了黑門市場。打了卡,發了視頻號,完成到此一游的報備之後,幾個人在市場閒逛。

市場由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兩條主街道組成,一個店鋪挨著一個店鋪,排滿了兩條街道。很多商鋪可以現點現做,牛肉、海鮮很多也新鮮。看到一斤左右一隻的大蝦,比手掌還大很多的生蚝,分割好的和牛各種部位,牛肉鋪位前有人排隊,牛肉誘人,和國內比較價格便宜,兩三百元就能吃到很好的牛肉,自然有人追捧,我們隨意逛著,午飯時找了一家麵館,800-1100日元一碗面,還配一點米飯和鹹菜,吃的時候需要拖鞋盤腿坐在桌旁,我倒是可以盤腿坐下,很多人只是側著身子坐著,進餐感覺不是太舒服。面一般,肉片硬,遠沒有蘇氏大肉麵那樣熱湯浸潤酥爛不失其型的油潤芬芳。也許減油減脂是日本人喜歡的,可我還是喜歡中式麵條的滋味。

在一家餐具店看到許多好看也好玩的餐具,很想買幾個,想到帶回去很麻煩,還是算了。在岩守縣南部鐵壺專門店,翁總看上了一把碩大的鐵壺,子洋說可以買回去放到即將開業的淮揚菜館裡做裝飾,只可惜那把大鐵壺是非賣品,只能望壺興嘆了。

坐車去京都,路上寫了上一天的筆記。進了京都,沿著鴨川開了一段路,轉彎上山去了瑠璃光院。以前是座名人別墅,2005年轉變成寺院,是凈土真宗東本願寺派的寺院之一。「因庭院中青苔的綠意、院內光影繽紛,得名為瑠璃光院。」(百度百科)我們參觀的院落沒有看到僧人,有一些俗世抄經人伏案寫著什麼。五年前我來過這裡,那次是坐有軌電車來的,一路景色優美,溪水湍急,遇阻激起白色浪花,樹木高直,昂首挺拔直至山頂,青苔綠草漫坡嬛嬛,清幽深遠。坐下來,融進去,享受這一刻靜謐。

細雨中的祉園街巷

雨過天晴晚霞天

晚餐吃炭火割烹,lin為我們選的是米其林二星的「炭火割烹IFKUI」。lin的介紹是這樣說的:「位於京都觀光名處祇園的「炭火割烹 IFUKl」不但擁有米其林指南二星美譽,也是所有美食家都知道沒有提前盡 早預約是絕對品嘗不到的人氣名店。「IFUKI」最大的特色是巧妙的利用炭烤技術將食材本身的美味發揮到最高 階。嚴選的季節食材,經過細膩的炭火技術料理後所達到的深奧味覺,是只有親自來到「IFUKl」才能體驗的滋味。曾被東京的日本美食專欄選為「即使遠征也想專程前往品嘗的全國地方名店」之一的「炭火割烹 IFUKl」 將原為祇園茶屋的店面改裝,提供只有京都獨有的町屋風情空間。

無論是在食材還是服務上多一個工或程序,都能令結果得到更多的滿足。有如日文中的「息を吹きかける」(意 為給予事物靈魂或生命)的理念下將店名命名為「いふき(IFUKI)」。以「自己也會想常去的店」為主題,即使是直接生吃就很美味的食材也經由炭火炙過或烤過, 味道變得更深奧與豐富。主廚希望讓顧客都能品嘗到這樣 的美味,並且能喜歡只有在「IFUKI」才能嘗到的割烹日本料理。店主山本典央(Norio Yamamoto)出生於京都,學徒時期曾在老鋪料亭「河莊雙園」(已歇業)和祇園「味花」等 名店學習後,於 2005 年單飛。在所有料理手法中特別對「炭烤」情有獨鍾,於是為了專研使用炭烤的料理,走遍各地甚至遠征西班牙等國家。最後將獨自研究的炭烤技術融匯衍生了以炭火燒烤為主的新風格割烹於京都開開業 了「 炭火割烹 IFUKI」。」

板前的位置讓給了幾位大廚團員,我和另外幾人去了包間。老闆很個性,沒有菜單,他做什麼你吃什麼。一切都是碳烤,記憶深刻的是野生石斑、金吉魚、鮮鮑魚、海膽飯、鰻魚飯,前菜中的炸蝦也很美味。因為沒有菜單,很多菜記不住了,人均3000多元。小輝說,看到一些處理方法可以借鑑到今後中式燒烤料理中,也看到火力控制和木炭質量的差距。這樣的料理,需要細緻觀察,用心體驗,對比以往經驗找到不同,也就達到了學習的目的。能夠得到細膩的感受,需要經過細緻味覺訓練,在平凡平淡中體會味道、口感的變化,這一點正是日常中餐缺乏的。這與生活習慣有關,也與生活富足度相關。

吃完飯,雨停了。祉園8:30就沒什麼人了,空曠的街道愈發幽深清遠。看了一眼地圖,走回酒店只有2公里,決定沿著鴨川走路回酒店。走出祉園,穿過主街的熙攘,伴著幽暗中歡流的溪水,看著近近遠遠的霓虹燈火,半個小時回到了酒店。有幾個人出去吃拉麵了,我吃不動了,早點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