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易被忽略的一首經典之詩,其中14字被譽為:繪盡江南春的神魄

2020-04-06     詩詞曲精品庫

提起陸遊的詩,我們最先想到的,或許是他那些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的詩句,這些詩,或痛徹激烈、或大氣磅礴、或痛切陳詞,比如,《關山月》中的「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另外,或許是他優美醇厚的寫景入情之作,「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我們多麼熟悉的哲理之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又是多麼高潔的宣稱。但無論怎樣,陸遊的詩,似乎都和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格格不入,在這首詩中,沒有壯懷激烈的豪言壯語,沒有痛徹心扉的悲鳴哀嘆,沒有悲憤、沒有淚水,只有一絲淡淡的鬱悶和輕嘆,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果不看作者,又是初次讀這首詩的人,我想,很難把它與陸遊聯繫在一起。

陸遊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已經六十二歲了,此時的他,已經在山陰賦閒了五年之久,少年時的意氣風發和壯懷激烈,似乎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和鬢角的斑白變得一去不復返了。雖然,他至死都有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可是對於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他看得更加清楚,軟弱的南宋統治者,無疑只想著苟安。

淳熙十三年的春天,陸遊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在赴任之前,要先覲見皇帝,他住在了西湖邊上的一個客棧中。此時臨安城的春色已然明媚,可是陸遊的心中卻毫無欣賞的意思,他深感南宋表面的祥和繁榮,內心有萬般無奈,又無法大聲吶喊,在這種百無聊賴的背景下,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臨安春雨初霽》。詩曰: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自淳熙五年被孝宗召見後,便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一帶做些小官,之後在家賦閒的五年,更是遠離朝廷,可是對於世態炎涼、宦海浮沉,他體會的更加深刻了。所以,詩的一開頭,他便寫道「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感嘆世態人情就像薄紗一般淡薄,而且驚問「是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城沾染繁華呢」?如此低沉的感嘆,似乎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陸遊形象不符,但其實,這或許正是一位坎坷老人對人世的思考和悲鳴,是他面對世態炎涼、百無聊賴時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接著兩句,非常清新雋永,是陸遊寫春天的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人住在客棧小樓中,半夜不眠,聽著春雨淅淅瀝瀝地落下,第二天早晨,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這一切,都意味著,春天已經來了。綿綿春雨,是詩人聽到的,妙在體現春色漸深,也是詩人「聽」來的,如此形象有致的寫法,當真是清新雋永之極,所以能被後世譽為「繪盡江南春的神魄」,是寫春景、春光的千古佳句。據說後來,這兩句詩傳入宮中,被孝宗皇帝賞識之極。

的確,這兩句確實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景圖,但是從全詩來看,除了刻畫春景之外,還有詩人那一抹淡淡的憂鬱和愁悶,這從「一夜」二字中,可以盡顯出來,詩人一夜不曾入睡,所為何來?自然是國事家愁,伴隨著淅瀝的春雨,一起湧上了心頭,這種感情是內斂的,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情。正因為春光的無限明媚,才更與陸遊的落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著兩句,加深了百無聊賴的感情,「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遊擅長行草,書法瀟洒流暢,作為打發時間的消遣之物,最是合適,而分茶、品茶,更是消耗閒暇時間的事情,詩人在大好的春光中,練習草書、品茗香茶,似乎是閒適恬靜之極。可是陸遊一直想做一番大事業,現在卻只能用寫書品茶來消磨時間,這種無奈,不是非常可悲嗎?

所以到了結尾,詩人發出了一聲淡淡地抱怨,「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古人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這不僅是在說羈旅之苦,更是表現京中環境的惡劣,詩人明言清明可到家鄉,他不願留在這春光艷麗的江南,自然是無奈之言,由此也可見詩人的一份自嘲。

可以說,這首詩是陸遊非常特別的一首,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陸遊除了熱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之外,也有徘徊否定的時候,這反映了他內心中的另一個方面。可是牢騷歸牢騷,陸遊上任嚴州之後,便開始付諸行動,積極準備抗金活動,可惜,不久他又被羅織「嘲詠風月」的罪名,罷官了。最終,他只能發出「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悲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ZfRXHEBrZ4kL1ViZl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