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並不一定就真的要買,野外的有些野草野樹種到花盆裡精心養育,沒準比花大價錢買的花草還要漂亮。而且野外生長的植物生命力比溫室里培育出來的花兒更加強大,容易養活,容易開花。給大家介紹4種在野外常見的野草,好養不死苗,種在花盆裡養好實在太美了。
紅花醡漿草
南方很多地方都有野生的紅花醡漿草,樹林裡,山坡上,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從晚春一直開到深秋,紅色的小花搖曳在風中,說不上艷麗,但樸實無華,特別耐看。紅花醡漿草生命力超級強大,只要有點土,就能長成一片。有時候乾旱的葉子都鋪在了地上,只要給點水,就又能燦爛起來。在南方冬天不是很冷的地方,紅花醡漿草一年四季都能開花。基本不用擔心會死苗,除非你乾旱的太過厲害或者施肥燒死。以後在野外遇到紅花醡漿草時,挖幾株栽種到花盆裡,等長出新葉,就能爆花給你看。
建議
紅花醡漿草地表葉子下面,有個褐色的小球,小球下面是根系。挖的時候只需要把那個小球和下面一點點根系挖上就行,沒有必要把根挖全。它那個小球就是種球,儲備了比較多的養分水分,只要溫度合適,土壤濕潤,即便原來的根系斷了,就又能很快長出新根開始生長。種球越大,長出的紅花醡漿草就越強壯,開花多而花朵大。種球比較弱小的話,長出的紅花醡漿草也就很瘦弱,可能很長時間都不開花,只長葉子。
竹節吊蘭
在有的地方,竹節吊蘭是一種很頑固的野草,難以清除乾淨。因為它的每一個節點,都能長出根系,成為一個新的個體。往往你把原來的根砍斷了,只要其他節點處濕潤,兩三天就又能長出新根,開始生長。竹節吊蘭長速非常快,隨便掐以截栽種到花盆裡,一兩個月就能長的綠油油,垂吊下來隨風搖擺。之前在網上看到有花友的竹節吊蘭長到兩米多長,從高處垂吊下來,一點也不比花錢買的綠蘿、吊蘭差。
建議
竹節吊蘭不怎麼挑土,透水性好一點就可以。但是它很喜歡濕潤,不只是土壤濕潤,還要空氣濕度濕潤。所以在養護的過程中,除了盆土要見干見濕以外,還應多周圍和葉面噴霧,這樣才能保持翠綠不發黃。要是想讓竹節吊蘭長得快一些,可以用1克尿素兌水1000克,每個星期葉面噴洒一次,很容易爆盆不說,葉子真的非常翠綠油亮,看起來特別好看。
苔蘚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苔蘚生長,這種看起來不起眼的「野草」,在盆景園藝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你做的微景觀,要是沒有苔蘚點綴,就顯得生硬不夠自然。所以,養不活花的話,在野外遇到苔蘚,不防挖一點回來,隨便種到花盆裡,給點水就能燦爛。不過苔蘚比較怕冷,天氣冷的時候就變黃休眠,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慢慢甦醒。要是所在地冬天比較冷,這個時候就不用去挖苔蘚了,明年春天再挖,會好很多。
建議
很多花友說養不好苔蘚,容易死。苔蘚不需要直射光,半陰或者光線明亮的陰涼處都可以生長。也不需要施肥,不需要土壤多麼的疏鬆透氣,唯一要求高的就是濕度,不但要求土壤濕潤,還要求空氣濕度濕潤。所以要常澆水,常噴霧。如果你把苔蘚和其他花草搭配起來養養不好,那麼就試試單獨養。這樣澆水噴霧不用考慮會把其他花草澇死,苔蘚養起來也就容易很多。
姬翠竹
姬翠竹是一種網紅草,什麼「另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其實姬翠竹並不是竹子,而是一種野草,只是長得有些像竹子罷了。正因為長得比較像竹子,所以姬翠竹作為一種觀賞野草,自然也就有了竹子的神韻,挺拔、翠綠、耐陰、易養活等,所以很受一些盆景玩家的喜歡。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野生的姬翠竹,只要留個心眼,挖一叢回來種花盆裡,擺放在半陰處,就能長得鬱鬱蔥蔥,讓人心情平靜。
建議
姬翠竹不耐強光,喜歡濕潤的生長環境。栽種時應用透水性好的腐殖土種,否則澆水過多可能會爛根。另外,姬翠竹本就是南方濕潤地區的一種山野雜草,所以對空氣濕度的要求比較高一些。要是空氣濕度過低,可能會出現葉子不夠翠綠,沒有光澤,甚至黃葉,平時養護要多周圍和葉面噴霧。
生活中還有哪些野草種到花盆裡會很美?歡迎分享。覺得有用點個贊,關注我了解更多養花知識。(部分圖片來自網絡)